樊巖緋
摘要:傳統的課堂教學固然在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強化技能,提高技能的熟練程度,并在技能的綜合應用中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方面,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則顯露無疑。目前從高校藝術類教育發展的形式來看,普遍認為學習共同體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適應藝術類專業學生發展的、符合藝術教育自身獨特規律的教學模式。本文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應用,對高校藝術類教育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進行總結,重新定義藝術類課堂中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功能和地位,重構了藝術類教學過程,促進學習者共同體內部和不同學習者共同體之間的相互融合。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高校;藝術類;教育
一、藝術類教育中學生學習共同體建立的形式
在專業中設置以企業為中心的工作室。與當地企業合作,創建具備辦學條件的教學設施和環境,在此基礎上委托派遣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專業能力的企業領導或企業優秀員工為學生工作室的導師,通過簽訂合作辦學的協議,校企合作協議等形式成立以公司企業為中心的工作室。
1.以學生工作室中,以項目教學為中心。以項目作為發起的基礎,設立就業崗位要求崗位能力培訓,以崗位技能為要求培養專業能力和理論評價體系,并借鑒企業管理流程,進行課堂系統管理、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
2.以教師為中心的工作室,工作室選拔一名核心的負責人,負責人是整個工作室的引領者同時又是參與者,負責組織專業成長共同體系下的秩序,并且能夠將整個實施過程當中的知識及理論傳遞給學生學習群體。
3.以課程為中心的工作室。規劃本專業課程的階段,與工作室的教學結合,讓學生在課程過程中全部在工作室進行學習實踐課程內容,體會專業知識深度。
4.工作室制度將學生與企業導師之間建立成學習共同體,同時學生學生之間形成學習共同體,不在作為單獨的知識接收對象,而是形成合作的學習形式,共同完成一個任務目標。
二、藝術類教育中學生學習共同體建立的特征
藝術類專業學習共同體,在進行活動時可以跨越班級跨越專業,實現了打破學習禁錮的目標,不同于以往分專業、分年級、分班級學習的較為割裂的情況,在傳統課程教學中,只能局限于本專業本門課程的基礎學習和基本實踐。而在共同體學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到更多企業領導厄優秀教師以及各個層次的參與者,能獲取更多專業實踐當中的細節經驗和額外的拓展知識。
學生作為共同體成員在活動中彼此的交流更容易產生多元化知識的碰撞和對話,并且使每個人的個性思想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發揮和實踐,在學習和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將合作與協商的能力在腦中進行建構,并且能夠促使學生團隊組織并開展專業知識思想上的深入探討。學生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對綜合知識的掌握及運用更加有效。
專業學習共同體更具有學習實踐性。同學在活動的過程中都要結合實際操作來考慮所遇到的問題,并且有很多機會進行觀摩并和教師或者具體的社會實踐人員討論,創生出更多元化的實踐思路或者是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會在團隊實踐過程當中被糾正和引導,并且能夠靈活運用。
三、藝術類教育中學生學習共同體建立的途徑
1.創建共同愿景與價值觀念
共同愿景與價值觀念會使成員有合作的動力,能夠使他們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實現集體目標,這種心理愿景能夠促使集體發展的動力加大。共同的價值觀念,能夠為參與者提供行動的力量源泉。課程中為學生建立共同的任務達成目標,引導學生樹立一直的價值觀念,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效果有顯著提高。
2.共享與支持性的領導
在共同體中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領導者和參與者,這樣能夠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同時可以轉變傳統教育方法,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學生可以作為教學的主體,和指導老師平等進行學習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自驅力,學習氛圍更加輕松,且形成良性循環。
3.團隊學習與實踐應用
(1)教師共同體
授課教師不作為單一講授者出現,一門課程中可以是多名教師進行組織教學活動,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專業經驗等,教師間也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一起探討專業知識、教育方法、實踐經驗等,并將共同探討內容傳授給學生,以此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可以學到的知識范圍更廣,教師之間也有了學習進步的空間。
(2)師生共同體
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中學生需要根據成員不同的能力水平,與現階段所學的新知識和指導教師一起來解決學習過程當中的不同問題,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及時給予各方面的指導和協調。學生之間也可以轉換成學生與老師的角色,互相指導教學,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性。
(3)學習者共同體
學生為完成真實的任務或者某個課程的內容,學生之間相互依賴、共同探究、一起交流協作,課程中學生分組合作、討論答疑,學習個體與同伴相互依賴以取得更高效的學習效率。
4.共享實踐
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要求共同體當中的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必要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并且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組內的學生可以共享彼此的經驗總結報告,保持交流,既競爭有協作,形成良好的互動情境,從而達到彼此共同進步。
5.支持性條件
要具有必要的組織制度條件、參與成員條件及基礎文化條件,在過程中破除障礙因素,比如領導者責任的缺失,學生間的信任缺失。尊重差異,培養學習者的尊嚴,及時調整學生實踐的態度,避免消極心理狀況的產生,促進參與者和學習共同體的成長。
四、專業學習共同體對藝術專業學生專業知能成長的意義分析
1.更符合新課改教學要求和高校體制
新課改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更注重實踐與教學的結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接觸到社會實踐操作環境,既不脫離學校的教學系統,也能夠得到社會指導教師的專業反饋,在專業知識實踐的過程中,并不是單一的觀摩,而是實際操作深入理解,形成個人學習的長遠發展趨勢。
2.學生團隊學習能夠擴大學生知識涉獵范圍
在實踐情境中實驗并學習能夠形成反思性自我評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我對話,同時能夠與老師和企業導師更多的交流,不斷改善自身的學習方法,并且能夠學到攜手共進的團隊協作能力、處理復雜事情的能力等。
綜上所述,在藝術類學生教育教學研究中,應針對本專業專業性質、本專業學生學習特點,將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應用于藝術類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優化教學中的多元異質資源,凝練基于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教育教學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評價體系,配套相應的教學物資保障,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建構學習共同體,促進參與者共同成長,不斷推動藝術類教學中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從而真正地提高高等教育藝術類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慧玲.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概念闡釋及有效性表征[J].教育教學論壇,2015(5):94-95.
[2]曲秀芬.基于 UC 和 Blog 的大學生非正式學習共同體的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3]盧蓓蓉.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體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4]《美國早期教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研究》崔迪東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Ⅱ輯201801期.
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學科“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一般課題,課題批準號:JG20DB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