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坤 宕昌縣哈達鋪鎮玉萍希望小學
校園文化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校園足球的本質是文化。作為校園文化范疇的足球文化,在建設社會文化方面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足球文化對研究體育精神的傳播途徑與方法有著積極意義。然而,我國校園足球活動不僅缺乏一定的物質保障,而且教練員的水平也相對較低。同時,中國足球的大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校園足球的開展,以致小學足球文化處于相對比較低的發展水平。
校園足球文化可以認為是一項足球教育活動。足球文化在充分借助校園這一特定環境的基礎上,通過相關的規劃與制度約束,由相關教師開展足球教育活動。小學生在足球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僅能夠學到相關的足球理論知識,而且能夠較好地掌握一定的足球操作技術與技巧,進而完成相關的足球基本動作。足球教育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開發小學生智力。小學校園足球文化的發展對促進國家足球運動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我國,“校園足球”的定義遲于學校足球的開展。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于2009 年4 月,針對如何發展與提高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質量與水平召開會議。“校園足球”開始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1953 年我國舉辦青年足球錦標賽,并且第一次將學生作為參賽主體;足球項目于1956 年開始出現在業余體育學校;校園體育運動在1958-1960 年間處于停滯狀態。全國青少年業余體育工作會議給青少年足球運動帶來了曙光,1972 年足球運動再次回歸學校。1979 年6 月國務院下發文件,對推廣普及青少年足球運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較完整的中小學足球運動競賽制度創建于1980 年。全國足球青少年工作會議1994 年9 月召開,并成立了學校足球委員會,會議指出了青少年足球發展方向。全國學校足球工作會議于2001 年1 月召開,為促進學校足球運動創造了條件。2008 年前后足球事業處于低迷狀態。校園足球改革開始于2009 年6 月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工作會議。2009 至2014 年的五年間,校園足球改革完成。同時,各種與足球相關的教師培訓、足球賽事及活動,不僅促進了足球的發展,而且也為校園足球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2014 年11 月至2016 年6 月,伴隨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的成立,以及教育部等 6 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足球改革發展正面宣傳引導的工作方案》《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試行)》以及《學生足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定標準(試行)》等政策文件的實施,校園足球改革也逐漸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17 年2 月至2020年9 月,足球文化不僅得到了較好的推廣與普及,而且與校園足球相關的政策與文件也有力促進了小學校園足球的發展。
足球文化構成的要素中,物質文化是基礎,不僅包括足球場地,也包括師資力量;精神文化是目標,承載著師生對校園足球的需求;制度文化是保障,不僅包括校園足球的規則,也包括足球的運行模式;行為文化是規范,占據著核心地位,不僅包括價值取向,也包括行為方式與行為環境。
首先,資金籌措。校園足球發展主要依靠國家撥款。同時,個人以及企業的投資與贊助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力地促進了校園足球發展。政府撥款不僅能夠讓校園足球的場地建設與師資培訓得到保障,而且也能夠使校園足球得以聘請外教與組織開展競賽。同時,地方政府對校園足球改革也予以了一定的支持幫助。其次,場地及配套設施。足球活動只有具備相關條件,才能夠得以開展。隨著國家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推進,足球活動不僅要克服資金問題,而且還會面對土地問題。在此背景下,《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實施,足球場數量不僅逐漸擴大,而且社會資本也開始投入,足球場地管理以及運營水平也逐漸得到了提高。第三,宣傳平臺。校園足球不僅可以通過微博號、微信公眾號等政府主管平臺予以宣傳,而且也包括自媒體以及合作伙伴運營的平臺。同時,合作伙伴不僅包括校園足球活動贊助商,還包括負責運營的傳媒公司,校園足球活動通過其構建的平臺得以宣傳。隨著自媒體的發展,校園足球不僅會借助寫文章與專欄得到宣傳,而且小視頻、現場直播、錄制剪輯也會為校園足球的推廣注入活力。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七部門于2020 年9 月,印發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該通知對校園足球工作制度體系予以鞏固與完善,而且校園足球工作治理體系也得到了有力推進。校園足球相關政策文件制定,不僅決定于政治制度因素,而且也決定于校園足球本身的特點。在我國,齊抓共管的政治治理模式決定了多部門共同參與校園足球相關政策文件的制定。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力量,而且也體現了國家對社會資源的整合。然而,這種模式也有不利的因素,不僅增加了政治成本,容易增加共識的阻力,而且相關政策容易出現滯后性與模糊性。教育部主導改革后,校園足球政策不僅由教育部聯合多個部門制定,而且也加快了校園足球政策體系建立的腳步。
行為文化是規范,占據著核心地位。教育部主導校園足球改革后,提出的多項保障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校園足球的開展,不僅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逐漸現代化,而且八項體系的建設計劃也得到了逐步落實。
1.校園足球推廣體系逐漸形成
足球推廣體系不僅包括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而且也包括試點縣以及足球特色幼兒園。2015 年開始,教育部開始對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以及試點縣予以公布。2020 年以前在我國已有24126 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此背景下,校園足球推廣體系也日趨成形。然而,其中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校園足球推廣體系創建初期,由于標準缺乏一定的科學性,也間接導致復核標準的導向性不清楚。其次,事前實地考察、遴選、審核等程序不嚴密,以致校園足球推廣體系不完善。第三,由于對區域布局和學段配比缺乏整體考慮,以致總體規劃不系統。第四,普及導向監管不能夠與推廣體系發展同步,過分追求顯性政績。
2.校園足球教學體系逐漸健全
校園足球教學體系不僅包括足球教師培訓體系,而且也包括學生足球教育體系。其中,足球教師培訓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足球教師的能力與素質不僅對校園足球改革發展速度起著不可推卸的作用,而且也決定了校園足球改革發展的高度。在校園足球改革初期階段,小學足球教師資源極度匱乏,這也是導致足球教師教學能力及素質較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足球特色學校逐漸開始布點的背景下,教育部統籌、具有資質的大學開始承辦的足球師資培訓逐漸步入正軌,足球教師的創造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足球特色學校中足球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也促進了足球課程教材的推廣與普及。足球教材為校園足球活動開展指明了方向,不僅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且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足球教材不僅對足球知識與足球戰術進行了介紹,而且對團隊意識、合作意識以及責任意識進行了詳細論述。競賽體系不僅包括全國四級校園足球聯賽,而且也包括地區校園足球賽以及校內班級聯賽。不同區域依據自身情況開展的各種足球賽事,不僅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校園足球發展,而且有效地促進了校園足球文化的形成。
3.打造校園足球樣板體系,并樹立榜樣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已經指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必須要建設八大體系,打造校園足球樣板體系是其中之一。校園足球樣板必須做到示范引領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推廣校園足球并提高其水平的“滿天星”訓練營,不僅是校園足球樣板體系中的一項內容,而且能夠推進區域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發展。同時,“滿天星”訓練營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集中訓練,其目的不僅要提升校園足球課余訓練的效果,而且也必須提高其競技水平。同時,教育局還直接參與了政府與教育局和體育公司等舉辦的足球冬、夏令營。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不僅能夠使球員接受高水平的指導,而且能夠促進小球員的成長。同時,校園足球為了予以更好地宣傳,借助創作足球題材的動畫作品、宣傳勵志人物與團體的形式,樹立校園足球的榜樣。
4.完善校園足球保障機制
學校開展足球運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而且能夠有效培養小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同時,小學生足球運動是以人為本的體現,是小學生宣泄、展示以及交流的方式。因此,學校應積極具備完整的保障機制,才能夠真正做到足球回歸校園。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在積極推廣體育運動的同時,也引進了意外傷害保險。國家不僅鼓勵保險公司產品多樣化,而且鼓勵學校及學生參與到保險之中。《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的實施,不僅促進了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機制的創建,而且學校也通過不同的方式給學生投保,極大程度地降低了小學生足球運動風險。同時,政府購買學校體育保險不僅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然而對風險管控的能力難以評估。學校自主購買學校體育保險,雖然自主性較強,然而,體育教育活動依然會給學校形成一定壓力。
校園足球不僅具有學校教育的屬性,而且也具有競技體育的屬性。同時,校園足球的精神文化兩種屬性兼而有之。國家對足球運動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要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足球運動不僅要從難、從嚴、從實戰,而且必須大運動量訓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左右:足球運動要從娃娃與少年抓起;二十一世紀初期足球運動的理念:足球運動不僅要能夠提高國民身體素質,而且必須豐富人們文化生活;不僅要發展體育產業,而且要實現體育強國夢。國家步入新時代后,校園足球的核心理念是育人。教育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與限制了校園足球發展。國家召開黨的十九大后,校園足球運動的發展理念,應依據國家總體教育規劃確定,“體教結合”理念已經成為校園足球運動的發展理念。
足球運動已經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發展。足球運動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構建與傳播良好的校園足球文化,不僅能夠提高素質教育的效果,而且也能夠有效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小學校園足球文化在構建與傳播過程中,部分小學不僅沒有比較完善的足球教學設施,而且也沒有專門的足球場地,以致足球課不能夠正常開展。在此背景下,小學生不僅不了解足球文化,而且也不懂得其理論知識,更不懂得足球運動技巧。這種現狀對足球文化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同時,部分學校足球教師并不是專業足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與小學生形成有效的溝通與互動。這樣使足球教育教學只能流于形式,小學生對足球運動也會逐漸失去興趣。因此,小學校園足球文化應充分借助校園廣播、板報、微信平臺等,加大足球文化相關內容的宣傳力度,進而促進校園足球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發展。同時,小學應積極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開展足球文化交流活動。因而不僅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與了解足球,而且能夠增進學校之間友誼、開闊學生視野。
小學足球文化主要借助課堂教學予以傳播,進而使更多的小學生了解與接觸足球。因此,體育教師應充分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讓每一個小學生積極參與到足球課堂教學之中,認識足球運動的各種規則與要求。同時,學校應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的實地演練的時間,讓小學生有表現自我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小學生的存在感,而且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學校應與足球運動相關的獎懲制度,不僅能夠激勵師生積極參與足球活動,而且能夠促進校園足球文化的傳播。
小學校園足球物質文化不僅需要國家資金投入,而且也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校園足球改革之中。校園足球主管部門應制定校園足球政策體系,創新足球教學方式,轉變體育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足球教育教學的地位。學校應將足球元素與小學生生活有機結合,宣傳并樹立校園足球榜樣,進而促進校園足球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