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法律系 馮時閣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大健康學院
于睿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智能制造學院
慢性病全稱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較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復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一般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壓、腦卒中和冠心病。最常見的主要為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三種。
目前,慢性病已有年輕化趨勢,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存在慢性病的潛在風險。吸煙、過量飲酒、身體活動較少、運動量不足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其中,不健康飲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吸煙和過量飲酒,是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較差的主要原因。當代大學生等年輕人普遍存在作息不規律和身體肥胖的問題,尤其是后者的問題更為突出。因此,基于大學生體重健康管理對慢性病防治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164名2020 級體育課學生。
實驗法、調查問卷法、文獻分析法。
肥胖是引起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和某些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身體質量指數即BMI 因其測量方式簡便、容易得出相應的數值,目前廣泛運用于判斷肥胖的身體形態指標。本文運用BMI 和四項身體素質結果對大學生體重健康狀況進行評價,并結合其問卷調查得出結論提出體重健康管理的模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健康管理、保持正常的體重以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提高大學生的體質。
BMI 的正常值范圍是(18-24)kg/m?!?8kg/m稱為體重偏輕,≥24kg/m稱為超重,≥28kg/m稱為肥胖。肥胖又分為單純性肥胖和肥胖癥。發生肥胖癥是患者除了有單純性肥胖的特點以外,還有脂肪分布異常,通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其他的代謝性疾病。發生肥胖癥是需要護理和重視的,肥胖癥發生之后,這種代謝性疾病可以累積到機體許多臟器,比如糖尿病和高血壓都可能累及到眼睛、腎臟、神經等臟器,所以需要對機體的BMI 要進行總體的控制,盡量保持在正常范圍之內。
抽取兩個班的學生進行身體數據測試,篩選出具有代表性意義的61名學生身體數據進行研究,并結合164 份調查問卷進行分析。
從圖1 中可以看出,BMI 在正常范圍內(18-24)的人數較多,但偏輕(18 以下)、超重(24-28)和肥胖(28 以上)加起來也是占的比例較大,所以將近40%的學生身高體重并沒有達標,偏輕和肥胖的人數比較接近。超重和肥胖這個范圍的學生人數較多,并占據了一定的比例,體現了當代學生體重偏重、容易發胖,存在一定的肥胖風險。

圖1 不同BMI 范圍的人數分布圖
調查問卷主要是對大學生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鍛煉頻率和肥胖認知進行調查,因此選取一百六十四人進行問卷調查。
表1、表2、表3 是對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進行調查。顯而易見,經常熬夜的人數約有67.07%,說明大學生的作息并不規律,偏向于經常熬夜。熬夜這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導致作息和飲食上的不規律,從而引發肥胖等疾病。從吃早餐的頻率可以看出,早餐不是大學生每天必備的,甚至有28.05%的學生是從來不吃??梢酝贫ㄍ砩辖洺0疽沟膶W生,因為早上無法按時起床,所以并沒有吃早餐的習慣。從喜愛的食物占比來看,大學生的飲食習慣偏向于高油高熱量重口味,然而飲食是導致肥胖的最直接原因。

表1 吃早餐的頻率

表2 是否經常熬夜

表3 喜愛的食物(多選)
表4和表5 可以發現大學生的運動時間短,運動強度低。在高油高熱量的飲食和不規律作息的情況下,運動時間短和強度低會很難消耗身體多余的熱量以及更好地排出毒素,因此容易導致脂肪的積累,從而容易導致潛在的慢性病。甚至有些學生除了體育課的運動量,就再也沒其他額外的運動鍛煉。

表4 體育運動鍛煉時長

表5 運動的強度
表6可以看出75%的學生在上大學后身體素質都發生了變化,比重很大,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變化,但通過BMI 測試結果、飲食方式、生活習慣以及運動鍛煉頻率,我們可以推定身體素質的變化傾向于是消極的變化,即身體素質各方面下降,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飲食和缺乏較大強度的運動量而導致的。

表6 上大學后身體素質的變化
1.BMI >24 的學生身體素質分析
身體素質測試的標準參照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大學男(女)生測試項目評分表進行評測,因50 米和800/1000 米跑步測試數據差別較小,參考價值較小,所以選取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女)和引體向上(男)這幾個項目的測試數據進行研究。立定跳遠反映的是人體下肢力量彈跳的爆發力,仰臥起坐主要反映人體核心肌群的力量素質;引體向上集中體現的是上肢力量、背部力量和腹肌力量,這一動作需要較高的上肢懸垂力量及握力,因此難度較大。
選取BMI >24(超重和肥胖)的女生,只有4 個,所占比例較小。從圖2 可以看出,超重或肥胖的女生下肢力量較弱,跳遠距離普遍偏短,屬于及格以下水平。從仰臥起坐數據來看,平均在30 個左右,屬于及格水平。

圖2 BMI 大于24 的女生立定跳遠與仰臥起坐
選取BMI >24(超重和肥胖)的男生,有16 個,所占比例較大。從圖3 可以看出跳遠平均距離在200 厘米至210 厘米之間,屬于及格水平,超重或肥胖男生下肢力量一般。引體向上除一人能做4 個以外,其余均為0,而且4 個連及格水平都達不到,體現出大體重的學生上肢拉伸力量和腹部核心力量非常弱。引體向上難度較大,而且對于大體重學生來說進行練習比較困難。不只是超重或肥胖的男生才無法完成,BMI 正?;蚱p的男生也有大部分連一個引體向上都完成不了。反映的是大學生在這方面缺乏鍛煉,體質相對較弱。

圖3 BMI 大于24 的男生立定跳遠與引體向上
結合兩項身體素質的數據,可以說明超重或肥胖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身體的上下肢力量,加重身體負擔。又因為大學生本身就缺乏較大的運動量,所以身體多余的脂肪和熱量無法正常排出。尤其是引體向上這方面,普遍都只能拉三個以下,達到及格水平的人寥寥無幾。如圖4 所示。

圖4 男生引體向上個數及人數分布
2.BMI > 24 的學生血壓值分析
臨床上把靜息狀態下收縮壓大于等于120mmHg 和舒張壓大于90mmHg 的血壓,滿足其中一項或者是同時滿足都稱之為高血壓。在此之上根據不同的范圍,又可以分一級至三級高壓。以下為BMI 大于24 的男生和女生的血壓值分布:
從圖6 到圖8 可以看出,超重或肥胖的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壓偏高情況,有潛在高血壓的風險,該血壓值是在體育課壓腿休息后,學生處于放松狀態下測量。學生飲食不規律(不吃早餐、早午餐一起吃、不吃午飯)而導致血糖值的測量并不標準(空腹或餐后),因此參考價值不大。血糖測量值普遍在5 到6 之間,平均值在6 左右。

圖5 BMI >24 女生血糖與舒張壓

圖6 BMI >24 女生血糖與收縮壓

圖7 BMI >24 男生血糖與舒張壓

圖8 BMI >24 男生血糖與收縮壓
從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學生普遍存在生活飲食習慣不規律的問題,并且身體素質較差,運動時長較短鍛煉強度低。針對BMI 超重或肥胖的研究中,存在身體素質較差和血壓偏高的問題。因此需要對大學生的體重和生活方式進行管理,從而達到身體健康和預防慢性病的目的。大學生體質變差和體重不正常是諸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大學生要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意識。體育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使學生們形成作息規律、不熬夜的習慣;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和高糖高油高鹽的飲食。
其次,在體育教學課中,教師在增加學生練習密度的同時,也要增強學生鍛煉的意識。教師應調動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只有提高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才能使他們主動參與運動鍛煉,做到每天按時運動,提高學生的身體體質。
最后,大學生應增強自我健康意識。認識到體重過重和肥胖都有潛在的高血壓及慢性病的風險,當BMI 超標時需要科學飲食和加強運動來進行體重管理。這樣才能形成熱量攝入和熱量消耗的動態平衡,消除多余的脂肪,從而達到健康的體重,減少慢性病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