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霞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
據調查研究顯示,70%的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會應用循環訓練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學生能夠更快掌握教師所傳授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因此,對于循環訓練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簡單來說,所謂的循環訓練法就是訓練員根據具體的訓練任務,制定不同的練習點,運動員們按照訓練員制定的路線,循環完成每一次的練習,通過這樣反復的練習,運動員能夠更快掌握體育技能,而且練習點的形式呈現出趣味化和多樣化的特征,很容易調動運動員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循環訓練法非常適合體育教學,比如學生在學習跑步的時候,利用循環訓練法能夠增強學生的肌肉,而且還能讓學生的身體提前進入運動狀態,避免在跑步的過程中身體受到意外損傷,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
循環訓練法內容,如圖1 所示:

圖1 循環訓練法內容
由上圖,我們可以知道循環訓練法就是根據具體的鍛煉目的,設置不同的練習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連接起來進行練習,比如下蹲、仰臥卷腹、仰臥抬腿等,在這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循環訓練的強度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讓運動員的身體慢慢進入狀態,才能練習更加困難的動作,避免造成身體意外損傷。還有在每次循環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提前編好訓練的順序,依次完成所有的訓練。
循環訓練法是大學體育教學中常見的訓練方法,有其獨有的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實用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所有的訓練動作都比較簡單,比如仰臥起坐、高抬腿等,這類動作的難度比較低,對于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械幾乎沒有要求,練起來非常方便。這類體育動作非常適合大學生,很容易進入狀態,從而能夠更好地接受體育教學內容。雖然循環訓練法的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實用性非常強,對于增強學生的肌肉力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后續的體育技能訓練打好基礎。
②平衡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不同身體部位的訓練有不同的動作,比如高抬腿,能夠鍛煉學生腿部的力量和肌肉,仰臥起坐能夠鍛煉學生腹部的力量等,通過不同的身體訓練動作,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平衡發展。
③協調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循環訓練法每一組大約包含6-14 個動作,每個動作循環練習,避免出現局部身體訓練的現象,能夠將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聯系起來進行訓練,這有利于提升學生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
④獨立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循環訓練的內容非常簡單,對于機械和場地的需求比較低,因此,教師讓學生進行循環訓練之前,一定要交給學生各個動作的要領,掌握動作要領后,學生就能夠獨立地進行循環訓練,與其他訓練內容相比,循環訓練法呈現出明顯的獨立性特征。
大學體育教師使用循環訓練法應該遵循以下原則:①循序漸進,大學體育教師安排循環訓練內容的時候,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讓學生先練習一些簡單的內容,再到復雜的內容,循環訓練的負荷量也應該由小到大。②全面發展,大學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安排循環訓練內容,不僅要有鍛煉腰腹力量的動作,而且還要有鍛煉腿部訓練的動作。③同一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大學體育教師在組織循環訓練活動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共性,而且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制定個性化循環訓練計劃,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④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成長發育不同,能夠承擔的運動負荷極限也各不相同,如果超過這個極限,就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害。在使用循環訓練法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運動負荷極限安排訓練內容,運動負荷過大或者過小,都沒有辦法實現循環訓練的目的。教師一定要控制好循環訓練的強度、時間和頻率,每一個循環動作的時間都應該控制好,確保運動負荷不會超越學生的身體極限。
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都忽視了身體鍛煉,體育教學成了學生唯一鍛煉身體的平臺。因此,大學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承擔著提升學生體質的重要責任。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日常娛樂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手機、網絡游戲等,這就導致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不高。對于大學生來說,身體素質各有差異,如果按照統一的標準對于學生進行體能訓練,那些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很容易出現身體超負荷的現象,這就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循環訓練法為學生個性化體育訓練提供了可能,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選擇循環的次數,避免出現身體超負荷的情況。除此之外,循環訓練法能夠有效拓展大學體育教育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學到更豐富的體育知識,接觸更多的體育鍛煉動作,這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大學體育教學內容,從而能夠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自然能夠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就拿50 米跑來說,訓練前需要 8.82 秒,循環訓練后,50 米跑僅僅需要 8.7 秒,提高了0.21 秒。具體數據如表1 所示:

表1 訓練前后學生身體素質變化情況
循環訓練法的運動形式呈現出多樣化特征,而且訓練的目的不再是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從運動中感受到樂趣,這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成功改變學生對于大學體育課堂的認識,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和了解更多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體育文化知識,潛移默化中滲透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學生的體育素養是每一個大學體育教師所必須思考的問題,循環訓練法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循環訓練法與大學課堂教學活動相輔相成,在循環訓練過程中,教師的眼光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教學目標,而是將學生引向更加廣闊的體育世界,提升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趣味性。通過循環訓練,學生的身體能夠更快地進入運動狀態,身體素質和體育成績自然有所提升。
要想提升循環訓練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情和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掌握好循環訓練法的尺度,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持續的運動刺激,在體育課堂上,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在實行循環訓練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安排循環訓練內容,在不同訓練內容銜接的過程中,還應該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使得學生能夠實現長時間持續練習。還有不同的練習內容之間要有聯系,平均負荷強度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盡量不要出現明顯間斷,循環持續訓練的時間盡可能保持在8分鐘以上,可以采取流水式或者輪換式的策略,從而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分配學生的體力,教給學生調整呼吸的方法,使得學生在持續運動中不會有過多的疲勞感,更加愿意參與到體育訓練活動中,幫助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在這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在設置循環訓練內容的時候,一定要仔細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比如剛開始的循環訓練,盡可能不要超過三次,在循環練習活動結束后,可以記錄學生的心率狀況,根據學生的心率狀況,來判斷學生對于循環訓練的接受程度,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循環訓練計劃,一定要保證循環訓練計劃能夠被落到實處,從而能夠更好地完成每節課的體育訓練活動。實施循環訓練法主要目的在于縮短個人完成循環時間,教師一定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情況,循環訓練的負荷一定要剛好接近學生所能承擔的最大負荷,根據學生體質的變化增加循環訓練的次數,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
要想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要激發學生參與循環訓練的積極性,而且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身體素質、性格特征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如果高校體育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實現個性化發展的目標,甚至有學生直接喪失了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該設計分層教學體系,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消除學生對于體育鍛煉活動的抵觸心理,這有利于提升循環訓練法的應用效果。比如高校體育教師在應用循環訓練法的時候,一定要重點關注學生的性別差異,不論是從生理角度還是心理角度,男生女生總是有一定的差異,比如男生更喜歡競技類運動,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競技類循環訓練內容,比如障礙跑、接力賽等,女生則更喜歡一些集體性比較強的活動,他們對于競技類的訓練不是很感興趣,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集體性循環訓練內容,比如集體舞、健美操等,通過這樣的分層訓練,使得大學體育教學活動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循環訓練活動中。
大學體育教師在應用循環訓練法的時候,還應該注重交替訓練,這有利于提升循環訓練的科學性。大學體育教師通過循環訓練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及時調整訓練的難度與強度。比如學生在學習跑步的時候,耐力跑身體循環訓練訓練設計如表2 所示:

表2 耐力跑身體循環訓練表
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短跑訓練,引入競賽機制增強學生對于跑步訓練的積極性。當短跑訓練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適當的休息一下,再進行跨欄跑,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調整訓練的難度,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耐力。
大學體育教師所帶的學生比較多,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在循環訓練過程中,教師不可能盯著每一個學生。為了提升大學體育循環訓練的有效性,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參與循環訓練的習慣,培養出一批得力的骨干,由他們負責監督其他學生的循環訓練,保證教師所制定的循環訓練活動能夠落到實處。除此之外,大學體育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循環訓練活動,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綜上所述,循環訓練法作為一種全新的體育訓練方法,不僅能夠豐富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而且還能讓學生的身體快速進入運動狀態,為后續的體育技能學習打好基礎,這有利于提升大學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循環訓練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包括持續訓練、分層訓練、交替訓練、自主訓練,以期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體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