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創設情境,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語文知識學習難度,同時多樣有趣的教學情境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欣賞、理解、自主學習及合作等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知識,提升綜合素質水平。但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缺少對教學情境的關注度,對其創設方法要點掌握不全面,使得情境創設效果不佳,難以發揮最大的作用價值。所以針對此類教學情況,還需教師能夠充分意識到情境創設的優勢,通過調查分析對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能力及需求等條件改進教學過程,制定更具有效性的情境創設方法,以推動語文教學開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文章就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情境創設教學做出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創設;有效性;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9-0029-05
小學生認知、思想等方面正處于發展階段,且閱歷和生活經驗相對較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僅憑文字閱讀的方式很難真正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文化和情感,無法真正融入語文學習中,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果。而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合理有效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及搭配其他合適的教學手段,能夠簡化文章內容的復雜性,提高語文學習的生動性、多樣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不僅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及情感道理,并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探究精神等綜合能力。所以現階段教師應全面分析情境創設還存在的不足之處,提高對情境創設的重視度,能夠根據學生的能力需求及教學內容優化現有的情境創設教學方法,并按實際教學情況結合運用其他有效的教學手段,以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全面發展。
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優勢作用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語文課本中含有大量的閱讀文本,很多閱讀文本篇幅較長、字數較多,對小學生來說,采用單一文字閱讀的方式展開學習容易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增強一定的學習壓力。而根據閱讀文本內容主題等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真實、趣味、生動的情境可提高語文學習的輕松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又能借助情境提高學生的多感官體驗,促進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小學生理解能力等相關能力相對較差,針對古詩所對應的意境思想、課文所對應的主題情感、語言文字的運用技巧、詞句表達的用意等相關知識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導致語文知識學習理解較為表面淺顯。而有效的情境創設能夠將一些抽象性的知識變得更加具象化,同時情境創設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實踐的機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獲取更多經驗和體會,以進一步對知識展開思考探究。這樣可大幅度降低語文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與學習效果。
(三)鍛煉學生的學習合作能力
有效情境創設能夠轉變課堂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交流表達的時間和機會。在此課堂學習情境下,學生能夠與前后座及同桌展開互動交流,也能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共同對相關學習問題進行探究思考。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同學情誼,營造和諧積極的學習氛圍,還能在互動交流中實現合作共贏的學習效果,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相比較以往的講授教學來說,有效情境的創設更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也能改善以往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讓學生擁有更多可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表達的機會。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積極影響,也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能力創新,讓學生真正融入語文學習中,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
(五)增強學生的欣賞審美能力
語文課本上很多文章內容所描寫的景色和意境十分優美,學生在理解文章思想情感等知識的同時也應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之處,深入感受景色與意境。而有效情境的創設,可借助真實的畫面、多樣的音樂和聲音,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帶給學生多感官體驗的情況下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主體作用不明顯
情境創設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通過真實多樣的情境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探究,體會相應的情感道理,以達到理解運用知識的效果。但目前很多教師在情景創設、內容選取過程中存在較強的主觀意識,在實際教學實施階段也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主體作用不明顯。這種情況下情境創設教學的開展不僅無法滿足教育要求,還難以體現出情境創設的真正作用,整體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缺乏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
對小學生來說,其認知能力、興趣愛好、日常生活經歷、學習思維等方面都與教師存在一定差距,教師在情境創設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保所創設的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可目前情境創設階段,教師缺乏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能力認知,所創設的情境雖然與課本內容有較強的關聯性,但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偏差,導致情境創設有效性下降,學生學習效果得不到提高,且不合理的情境創設還會減弱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情境創設方式單一
針對情境創設來說,其包括問題情境、故事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生活情境等多種情境創設類型,根據閱讀文本的內容、學生的興趣需求、教學進度安排等條件選擇合適的情境創設類型,才能更好地發揮情境教學的效果,也能提高情境創設的多樣性和全面性。但目前大多數教師情境創設過程中更易選擇問題情境,且所設計的問題內容也相對簡單,導致情境創設較為固定單一。
(四)情境創設缺少實踐性
通常情況下很多教師會在課文教學前,創設簡單情境,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交流,整體課堂互動性較低。同時現階段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還是會將更多的重心放在課文知識的講解上,并沒有根據課文內容和創設的情境開展相應的實踐體會活動,導致學生難以自主對知識進行思考探究,也無法通過實踐操作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樣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雖然能夠完成相應的知識目標,但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并不能有效達成。57BA3E12-9874-42DC-8917-AA60F86E9236
三、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有效方法
(一)更新教學觀念,了解學生實際情況
首先,教師需要意識到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對降低語文知識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推動語文教學工作高效開展的優勢作用,對原有的教學觀念進行改進創新,形成正確的教學態度,才能為后續情境創設教學方案的制定和情境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與推力。其次,素質教育背景下,為更好地突出情境教學的作用價值,真正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幫助,教師還應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了解分析。教師可通過成績分析、課堂提問互動、課后作業等方面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認知等相關基礎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同時利用日常交流、觀察、詢問等方式,對學生的興趣、性格、日常生活等情況進行掌握。將兩方面結果進行整合,對學生個體及班級整體的能力水平、發展需求等有更為準確的認識了解。最后,教師還需要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將知識資源進行整合劃分,并以所了解的學生情況為基礎條件,對現有的語文教學過程進行改進,制定更具有效性、多樣性和針對性的情境創設教學方案。
(二)加強學習培訓,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意識是影響情境創設效果的重要條件,所以在語文情境教學開展前需要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及專業素質。首先,學校可通過開展集中培訓、組織教研活動、定期開展交流會、組織教師觀摩學習優秀課例等方式讓教師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對情境創設方法、要點有進一步掌握,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教學感想,能夠達到提高教學能力水平的目的。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生活中也應完成相應的自主學習任務,通過上網查詢、書籍翻閱、與其他教師討論交流等方式探究更為有效的情境創設方法,不斷完善自身教學的不足,以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
(三)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將有效的生活資源引入課堂教學中,以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文章閱讀學習的興趣性,同時也能通過熟悉的生活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道理,并將所學的知識道理最終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比如在教學課文《落花生》時,教師可在課前拿出一些花生,創設相應的情境,以生活角度與學生展開互動。在課前互動中學生可自由表達自己,有的學生說我非常喜歡吃花生,生的、煮的、炒的都很喜歡,味道很香。有的學生說我知道花生是一種高營養食品,含有大量維生素C。此時教師就可導入課文題目,對文章作者進行簡單介紹,以及讓學生了解落花生也是花生的別稱,并提出問題“作者寫了一篇關于花生的文章,通過閱讀找一找在作者印象中花生是什么樣的?作者是如何描寫花生的?”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導入課文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與同桌及前后桌進行簡單的交流討論,根據文章內容找出問題的答案和總結自己的想法觀點。在閱讀后教師可邀請幾名學生回答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相應的指導講解,促進學生對文章的寫作順序、寫作思路等進行掌握,對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進行理解,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課文學習后,教師還可讓學生聯系生活,想想如果是自己,除了花生,你還想成為什么植物或水果,原因是什么。學生在思考表達中不僅能夠促進自身思維的創新發展,還能使文章主題得到升華,幫助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地認知。
(四)創設多媒體情境,體會語文古詩意境
古詩學習難度偏高,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及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情境,增強學生的多感官體驗,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古詩意境,掌握古詩詞用意。比如在教學古詩《村晚》時,教師可根據古詩內容上網搜集下載相應的圖片、動畫視頻、伴奏音樂等,借助信息技術將其制作為微課視頻,視頻內還包括對古詩基礎知識的講解。在課前教師可先進行基礎的互動,問問有沒有學生騎過牛、有沒有學生去過鄉村、有沒有學生會吹笛子等,對有經歷的學生教師可邀請學生簡單地說一說,活躍課堂氛圍,也為后續的古詩教學打好基礎。之后教師就可通過多媒體播放微課視頻,學生在視頻中能夠聽到悠揚隨意的笛聲,能夠看到青青草地、紅紅落日、清清水池以及騎牛的牧童等畫面。觀看后教師可請學生說說觀后感,很多學生都表達出仿佛自己就是牧童,有較強的代入感。這種情況下教師在對古詩進行逐句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內容,同時教師還可播放相應的伴奏音樂,讓學生通過朗讀古詩的方式進一步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意境,體會詩人對鄉村生活、鄉村晚景的向往喜愛之情。
(五)組織角色扮演,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也有一些課文的篇幅較長,且課文存在較多的人物角色和對話內容,這種情況下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準確了解人物角色的形象,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掌握課文中字詞語句的用法用意,教師可利用創設角色扮演情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課文《獵人海力布》教學結束后,教師可與學生共同參與角色扮演活動,對各個人物角色的性格、樣貌、心理等進行梳理,對課文對話內容進行調整設計,以及做好道具場景的準備布置工作。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引導輔助作用,盡可能讓學生自主思考實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除《獵人海力布》課文外,《小英雄雨來》《將相和》等類似課文也可經過合適的調整設計形成角色扮演劇本。在角色扮演情境下,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文故事情境,通過擔任不同的人物角色對其心理活動、思想行為等進行深入了解,也能在真實表演過程中體會文章的思想道理,以及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不僅學習理解了大量的知識,還能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六)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思考探究
問題情境的創設可配合小組合作探究一同開展,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和課堂教學進度合理設置多個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高效理解知識,激發個體潛能,提高學習效果。比如在教學課文《將相和》時,教師可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對“和氏璧”的來歷進行講述,以歷史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讓學生先對課文背景有初步認知,以提高學生后續學習的有效性。在故事講解后,教師可展示PPT課件,對作者及其著作《史記》展開相應的介紹,引出課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通過課題你有沒有什么想法。學生看到課題后將其分為“將”“相”“和”,將是誰、相又是誰,和又是因為什么產生不和的等。教師可先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之后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提出三個問題:①完璧歸趙部分哪些地方體現出藺相如的智勇雙全?②澠池之會部分是藺相如一個人的成功嗎?③負荊請罪部分藺相如與廉頗真正和好的原因是什么?三個問題抓住了三個故事的本質,這樣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更具針對性和關鍵性。各小組內部展開閱讀學習,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每位學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對問題的思路觀點,對激發學生個體潛能、發揮學生個體優勢有推動作用。同時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將各自的想法觀點進行匯總,通過討論交流整理出更為合理完善的答案。小組合作結束后,教師要求各小組輪流匯報合作探究結果,并做出相應的點評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形成更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57BA3E12-9874-42DC-8917-AA60F86E9236
(七)創設游戲情境,提高語文學習趣味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考慮學生的興趣需求,根據教學知識內容創設多樣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理解運用知識,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學課文《草原》時,大多數學生都沒有真正去草原游玩的經歷,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作者對草原及蒙古族同胞的喜愛贊美之情,教師可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在課前教學前,教師可提前讓學生準備好紙張和畫筆,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將課文描述草原的內容用語言進行傳達,讓學生根據教師所描述的內容在紙張上畫出相應的畫面。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習的趣味性,還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繪畫結束后,學生之間可進行作品交流欣賞,之后教師再讓學生結合自己所畫的圖畫,對文章展開閱讀,利用圖畫再現情境,對文章內容、情感意境進行理解掌握。或者在教學課文《大自然的啟示》時,教師可利用音影設備播放一些聲音,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猜一猜這些聲音都代表什么,除此學生還可自發模仿一些聲音,讓其他同學進行猜謎。在游戲互動結束后教師可順勢引入課文,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容,以及大自然的啟示是什么。另外,除課文教學外,游戲情境還可運用于其他教學部分,如在字詞教學部分,教師可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飛花令、字詞接龍、字詞猜謎等游戲活動對生字詞進行記憶、理解和掌握。在寫作教學部分,教師也可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仿寫、續寫、改寫等游戲活動對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等知識進行掌握運用。促進學生能夠在游戲情境下擁有更多自主實踐操作的機會,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和魅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另外,教師在游戲情境創設過程中還可加入一些獎勵機制,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更高的動力和競爭力。
(八)完善教學評價,提升情境教學水平
情境創設類型多樣,有效的情境創設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但想要真正了解情境創設的效果,教師還需要對現有的教學評價進行完善,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及教學結束后開展合理全面的教學評價,才能根據準確可靠的評價結果對自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估,以做出進一步改進優化,這樣才可真正提升情境教學水平。首先,教師需要根據情境創設類型、教學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條件,對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式進行設計調整。其次,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表現回答進行評價,如學生回答正確,教師應予以肯定表揚;學生回答錯誤,但積極表達,教師應予以鼓勵。讓學生能夠產生較強的自信心,以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也利于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在情境教學結束后,不僅需要教師根據依據標準完成相應的評價工作,還需要學生也能主動參與到評價中,如完成對自己課堂學習效果的總結評價,開展小組互評任務等。為便于教師更好地匯總整理,教師應提前制作好相應的評價表格,提高評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師需要收集所有的評價結果,整合后對情境教學的效果、不足之處等進行分析了解,以制定改進調整方案,以更具高效性的情境教學方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方法應用效果較好,對降低語文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但目前很多教師對情境教學缺少了解和重視,導致情境創設有效性偏低,這種情況下還需要教師能夠正視情境教學方法,分析情境教學創設存在的問題,通過更新教學觀念、了解學生情況、提高教學能力為情境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推力和保障,同時根據教學內容、學生需求等條件完善情境教學方案,按實際情況將游戲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不同類型的情境有效融入課堂,并做好相應的評價反思工作,以切實提高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陳貽淵.小學語文課堂中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J].人文之友,2020(3):294.
[2]魏秋菊.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學情境的創設[J].互動軟件,2021(7):5489.
[3]沈紅梅.試論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情境創設與教學方法[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17):398.
[4]張炳英.關于小學語文課堂中情境的有效創設[J].電腦校園,2021(3):1252.
[5]董青興.情境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2(7):126-129.
[6]向忠誠.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文淵(高中版),2021(2):265.
[7]毛紅麗.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35(35):13-14.
[8]肖美英.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21,28(6):1096-1097.
[9]吳秋嬋.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語文課內外,2020(2):119.
[10]臧珊珊.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3):363.
[11]趙建奇.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21,18(3):95,97.
[12]唐保海.情境融糅,以優促質:情境創設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語文課內外,2020(31):96.
作者簡介:祁文武(1976~),男,土族,甘肅積石山人,甘肅省積石山縣安集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57BA3E12-9874-42DC-8917-AA60F86E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