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池州職業技術學院 劉瓊蕾;池州市貴池區委統戰部 劉燕;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宋帥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在革命年代它是對中國革命不斷向前發展和前進的動力。在新時代,它更是推動中國現代化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紅色資源包括靜態和動態兩種資源,靜態紅色資源一般指的是革命遺址、紅色紀念場館、革命烈士遺物等;動態紅色資源指的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紅色文化或精神,包括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這些都是中國精神的核心組成元素。
安徽的紅色資源非常豐富,鄂豫皖蘇區是堅持“28年紅旗不倒、22年革命斗爭不松懈”的革命圣地,孕育了眾多英雄豪杰,是紅軍的發源地,并誕生出眾多將軍級革命領導者。黨的十八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國獨有的優質資源,必須充分利用,發揚紅色傳統,將紅色精神代代相傳。不斷開發安徽紅色文化資源,努力探索其在高校統戰工作中的實現路徑,不僅有利于高校統戰工作的發展,更能增強凝聚力,維護國家的穩定,促進國家的發展。
(一)思想的先鋒。有“南陳北李”之稱的陳獨秀是安徽懷寧人,早在1904年就在安徽安慶創辦了《安徽俗話報》,這是中國最早用白話文啟發民智、宣傳救國救民思想的報刊。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新文化運動興起。《新青年》是當時首個具有啟蒙意義的周刊,同時也是首個闡述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觀念的周刊。其在后期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許多共產黨員包括領袖毛澤東、周恩來都受過《新青年》的影響。
在革命斗爭年代,安徽的仁人志士一直都是革命的先鋒力量,不僅傳播了革命的思想,更是參與了一系列的革命實踐活動,形成了安徽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時期都展現出永恒的價值。
(二)革命性強。隨著土地革命的深入,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鄂豫皖蘇區,該地區與河南、湖北和安徽三個省份接壤,其中心區域為大別山,是一塊以農村為核心、影響力較大的革命根據地,在我國革命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首先,鄂豫皖蘇區為革命老區發展提供了保障,帶動了革命新區的快速發展,在鄂豫皖蘇區被國民黨圍剿時期,誕生了鄂豫陜等革命根據地。其次,鄂豫皖蘇區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了28年之久,這已經是一個奇跡,該地區先后經歷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時期,在人民解放戰爭過程中,劉鄧大軍以大別山為根據地與敵人斗爭。
安徽的革命精神有著豐富內涵,但無一例外都是中國革命的豐碑,是不可再生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資源,是安徽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時代性鮮明。安徽的紅色文化資源產生于革命斗爭年代,但沒有止步于此,它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地推進。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位農民按下了紅手印,不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困境,更是加速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在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考察時,為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的壯舉點贊。
而在其后,更是涌現出了“一心為民、服務群眾”的沈浩精神,以及“舍小家,顧大家”的王家壩精神。安徽的紅色文化資源在時代的長河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四)信仰的力量。安徽的紅色文化資源是革命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安徽人民信仰的源泉。陳獨秀的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都為革命而犧牲。
陳喬年英勇就義前,獄友均為此傷心不已,但他卻表現得很樂觀,他說道:“只有我們這一輩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才能使后輩們幸福無憂地生活。”這是信仰的力量。無論在革命斗爭年代還是現代化建設中,都是信仰的力量推動著中國不斷走向繁榮。
紅色資源承載著黨的優良品質和輝煌歷史,無論經歷多少歲月,其依舊閃閃發光,照耀著我們。新時代,紅色資源的價值被無限放大,體現在文化傳遞、政治導向、思想品德、素質教育和歷史檢驗參考等方面。當地的紅色文化更是從側面記錄了中國的革命歷史,即使在今天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引領和保障作用。其性質和特征決定了它在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
(一)為高校統戰工作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經典案例。人之所以會行動是因為大腦有了思想,確切地說是思想決定了人們的行為,大別山精神文化給予我們很大的動力,為我們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思想助力,時刻提醒著高校統戰工作者要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但是高校統戰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內部成員思想教育方式單一、內容不切實際、教育效果較差等。因此可對安徽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從紅色文化資源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該地區誕生了開國元帥一名,開國將領570名,有200萬人參加紅軍,其中有一半紅軍犧牲,比較有代表性的英雄烈士有吳煥先、蔡申熙和晏春山等。確切地說,鄂豫皖蘇區的每戶家庭都有人參加紅軍,每個村都有英雄烈士,每座山都埋葬著忠義之士,每個山嶺都能樹立革命豐碑。這些鮮活的案例是中國共產黨精神源泉的體現,通過紅色文化的宣傳,使人們觸發強烈的愛國情懷,從學習中傳承革命意志,端正高校黨外人員思想,使其在歷史學習中樹立堅定、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有利于增強高校統戰成員的政治認同。高校黨組織應將統戰工作作為日常工作來看待,時刻關注統戰成員的精神面貌和意識形態,并適當引導,使其成為高校的體制改革、穩定有序發展的助力。要做好內部成員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確中華民族的復興目標,傳承紅色資源的優秀傳統。開展高校統戰工作的宗旨是團結所有統戰成員,堅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組織同心協力、共同奮斗,為高校的統籌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統戰工作的前提條件是統戰成員要能理解和認同黨的政治主張。
紅色文化資源有著極強的價值導向作用,其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可以增強高校統戰人員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感,使他們在政治上、思想上、情感上、理想信念上以及行動實踐上與中國共產黨保持高度一致。
(三)有助于提升高校統戰工作的實效性。紅色文化資源來源于革命斗爭實踐,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在實踐中可以讓高校統戰人員切身感受到革命英雄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尤其是本土的紅色文化資源更是能夠在情感上引起高校統戰人員的共鳴,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戰爭時期老一輩革命家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和奉獻精神,了解其光榮事跡,進而自主地參與黨史學習,主動接受黨史教育,自覺維護黨的利益,堅持黨的路線,遵守黨的紀律,將革命傳統傳承和發揚,培養優良作風,提高教育質量。這樣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又可為統戰工作提供歷史借鑒。通過親身實踐感受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增強高校統戰干部的政治素養,堅定其理想信念。高校統戰工作是否能取得顯著成效,由統戰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決定,合理開發安徽紅色文化資源對提升統戰成員的思想素質、工作和執行能力有顯著的效果。一是鼓勵統戰成員放飛思維、堅持創新發展,小崗村是農村改革開放的先行者,開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在中國社會主義快速發展的當下,高校統戰工作更具挑戰性、復雜性,很多難題需要解決,因此高校統戰干部要勇于創新,找出符合時代發展、高效的工作方式。通過對黨的紅色基因的學習,統戰干部的創新能力和工作責任心增強。二是繼承紅色基因的工作作風。高校統戰工作實際就是團結所有力量、提高國民思想素質、養成愛國情操的一項工作。高校統戰干部要扎扎實實推進團結奮斗、風雨同舟的工作作風。
進入新時代,國際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中國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校統戰工作涉及人員范圍越來越寬,影響力越來越大。新時代下,高校知識人才流動性大、思想交流頻繁、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因此高校統戰工作需堅持創新原則,鼓勵成員勇于創新和探索。將安徽紅色資源運用到高校統戰教育工作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舉措,可從以下幾方面使用安徽紅色資源:
(一)依托安徽紅色文化資源建立“紅色同心圓”教育基地。池州高校統戰工作應立足安徽紅色文化資源的影響力,并將其和池州當地的紅色文化相結合,整理出優質資源,發掘具有紅色基因的統戰價值。
在本地的紅色資源或大別山紅色資源中找尋合適的革命烈士紀念館、英雄領袖人物故居等掛牌成立其紅色中心教育圣地,將實踐、親身體驗和理論相結合,創新出新型的紅色教育模式,強調體驗的作用,傳遞紅色精神。高校在日常教學、科技研發和品德素質培養過程中,合理利用紅色資源,并將其用作高校文化建設,引領校園統戰文化新氣象;把紅色資源的統戰工作與教師職工思想素質教育相結合。在紅色資源開發過程中,教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教育事業內涵被不斷發掘,統戰干部的作用被放大。將高校統戰工作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形成一個“紅色同心圓”教育基地。
(二)以安徽紅色文化資源為載體開展紅色網站統戰工作。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在新時代,建立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刻不容緩。統戰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統戰工作更應該主動占領網絡統戰工作的新高地,推進網絡統戰工作的開展。
安徽分布著大量紅色文化資源,文化底蘊深厚,且具有很深的內涵。紅色資源可與網絡資源完美融合,即可建立紅色網站來宣傳統戰工作,我國教育部門和高等院校應注重校園網絡發展,為學生提供便利的上網條件,對外開放網絡資源可為高效統戰工作的資源整合提供便利,統戰干部可從網絡中獲取相關信息。網絡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強,能夠被統戰干部所接受,且與統戰工作相協調,因此高校統戰工作的重點是怎樣在網絡條件下提高統戰工作質量和效率。
高校通過媒體平臺展開實踐活動,如通過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宣傳革命事跡、傳唱革命歌曲,闡釋革命精神,介紹革命歷史,展示革命者的意志,不僅能提高影響力,且宣傳效果更佳。也可通過微博、QQ、微信等和非黨派人士接洽,向其傳遞黨的執政方針、統戰政策和紅色資源等信息,將紅色資源運用到網絡信息傳播體系中,使其為統戰工作提供便利。
(三)開發高校文化統戰工作新模式。高校統戰的目標人群越來越多,所處的環境也越來越復雜,這就增加了統戰工作的難度,所以必須完善高等院校的文化體系。在開展統戰工作的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地理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不斷拓展高校文化統戰渠道。一是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高校可邀請對大別山紅色文化有很深見解的專家、在世的革命前輩等到學校開展講座,每周組織一次統戰成員培訓,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統戰工作,并建立有效的統戰工作體系,為兩者的有效融合提供制度、人力和財力保障。二是完善工作機制。以安徽紅色資源為基礎建立基于高校統戰的工作制度,要輕形式重內涵,不可敷衍了事,不可隨意中斷。安徽紅色資源優勢明顯,紅色歷史輝煌,雖然經歷了幾十年歲月,但光芒仍照耀世人。高校在統戰工作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可將紅色資源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效果。高校統戰工作管理者需從長遠考慮,制定工作規劃,拓展統戰渠道,為高校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如根據時事政治、文化等事件或在重大事件紀念日舉行相關教育講座、黨史教育活動等。只有建立完善、長效的工作運作機制,才能使高校統戰工作更高效。
安徽紅色文化資源需要深度挖掘,不是隨意借鑒就可達到統戰效果的,因此在當前的統戰工作中,管理者要高瞻遠矚,勇于創新。池州高校統戰工作需以當地文化為基礎,從紅色文化資源中發掘統戰內涵,將紅色文化與高校統戰工作緊密銜接,創新高校統戰工作機制,使其具有時代鮮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