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迅 葉格格
摘? 要: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有著天然的益貧性, 能夠有效促進現代農業的建設、以及各地區尤其是貧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大大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因此,其在助力脫貧攻堅、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中有著不小的積極作用。但實際上,農民合作社的扶貧功能并不總是奏效的,基于此,本文以武漢萊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例進行分析,研究農民合作社的扶貧作用,探析常見的導致扶貧功能失效的限制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希望能為貧困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出一份力。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作用機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選擇
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著眼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貧作用具體怎樣表現、在發揮作用過程中常見的限制因素一般有哪些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便于其扶貧作用得以有效發揮,選取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其建立前后的變化進行研究分析從而得出研究結論。
(二)案例選擇
本文選擇武漢萊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案例研究對象,其基本情況如下表1 ,武漢萊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位于武漢市江夏區山坡街,下轄5個養殖分場,分別位于新華村、陳六村、綠化村、群星村和光輝村5個脫貧村,主要從事種蛋雞的飼養、孵化、雞苗銷售。緊鄰京港澳高速、武咸城際鐵路、107國道,交通十分便利。公司成立以來,緊密依托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畜牧所等專家團隊,圍繞父母代蛋種雞養殖產業,高起點規劃、嚴要求管理,致力于成為我省最大的蛋種雞養殖企業以及區域性父母代種雞領軍型企業。2020年公司種雞場存欄10萬套,年提供雞苗1500萬羽,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元。
公司現有員工31人,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5人。公司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生產與質量管理體系,秉持著“公開、透明、可追溯”的原則,確保生產的每一只雞苗知根知底、質量可靠。并設立了科技開發、生產與技術服務和后勤保障等部門,建立了多項生產、技術、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公司各生產場采用“點式”布局,下設 “新華分場”、“陳六分場”、“綠化分場”三個種雞飼養場,群星村育雛育成場1座,光輝村標準孵化場1座,每個種雞飼養場存欄父母代種雞三萬套以上,按“全進全出”模式組織生產。五個分場之間均間距五公里以上,均遠離住戶,生態環境優良,具有良好的、天然的生物安全屏蔽。形成了以山坡街道辦事處為中心,方圓10 公里范圍內按功能分布點布局的,完整的蛋種雞場生產經營產業鏈。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
(一)經濟作用
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使得貧困戶實現增收。武漢萊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下設5個生產場,分別位于5個脫貧村,每個養殖場招聘本村村民21人,月平均工資3500元,發放勞務88.2萬元,使脫貧戶有勞動所得,不返貧。由此不難看出,合作社能夠有相應的職業位置給到各貧困戶,自然就使其工資收入有所增加了,而且這樣的收入是貧困戶每個月都可以得到的,因此也體現了其收入穩定性的提高,長遠來看可以鞏固脫貧成果。
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個將農戶們聚集并為其服務的重要載體,能夠組織小農戶“抱團”闖市場,幫助小農戶克服勢單力薄、分散經營的不足,使得生產經營更具標準和規模,引領小農戶接軌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相較于小農戶就可以通過聯合生產、規模經營來有效組織起分散的資金、土地和勞動力等,形成規模經濟,這樣農產品的成本自然就低了,有助于農戶降低交易費用、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以及獲取更強的市場議價能力。
最后,農民專業合作社也可以為農戶獲得小額信貸的支持提供擔保,從而獲取更多的資金以供其生產和發展。
(二)管理作用
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土地、閑置農房、資金、技術等各類資源要素,統一管理起來,再將其應用于各類有需要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去。
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有效優化資金配置以及收益分配。合作社在龍頭企業或才干人士的帶頭領導與積極管理之下,將有限的資源和獲得的收益進行合理配置,從而達到效用最大化。
最后,農民專業合作社相較于小農戶有利于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與銷售。合作社整合各種各樣優質的生產資源,再通過進一步的加工,然后統一在市場上進行銷售,如此便可以提升其品牌效益。
(三)社會作用
首先,農民合作社能夠有效促進科技興農的發展。由于信息不靈、經濟水平不高以及文化能力不強等原因,貧困小農戶很難了解到新型的農業機械設備,也難以認識到其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或者不會使用農業機械設備,而農民合作社卻可以相對比較輕易地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并且在其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可以使得小農戶較為快速地掌握新技術,從而培養出更多懂知識、會技術和經營的農民,運用新型農業設備和技術來進行高效生產,同時其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品質上也較之以前更加優異,農產品在質量和價格等整體競爭力上自然也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利于農戶發展觀念的轉變。合作社聚集貧困小農戶,并進行農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和經營,打破了小農戶們從前分散經營的固有思想,使其在直接參與合作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中得到極大的鍛煉。
最后,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合作社在聯合貧困小農戶后實行統一生產、規模經營,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生產更多地方特色鮮明的農產品,提升其品牌效應。
三、一般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常見的限制因素
(一)運行有待規范
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想使得其積極的扶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必須精準識別貧困戶并將自身發展目標與其利益相結合,鼓勵小農戶積極加入合作社。盡管國家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做到精確識別并統計出真正的貧困戶,但由于農村尤其看重人情和面子,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管理者就難免會基于人情方面的壓力,濫用職權,使得部分真正的貧困戶無法建檔立卡,享受不到政策優惠也就無法實現脫貧。此外,在有些合作社中由于貧困戶沒有發言的機會或權利,就使得許多與合作社相關的決策難以真正滿足貧困戶的真實需求。以上這些都是導致“家族社”、“一人社”、“休眠社”等等一直存在的原因,這樣的合作社幾乎發揮不了扶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有些農民專業合作雖然建立起了組織機構,但其運行還有待規范。
(二)專業人才缺乏
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專業人才很少,其中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就更難得了,這就對農民合作社的創新與發展非常不利。通過研究數據不難發現,在許多貧困村中,貧困戶的農民往往沒有什么文化、年紀也偏大,大部分農民合作社的管理人員也基本學歷不高,對農業技術知之甚少,而且年齡偏大,其意識與能力也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與波動。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社會和互聯網新興技術等的快速發展,這樣的農民合作社容易出現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
(三)品牌意識淡薄
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效應的實現主要靠的是延伸產業鏈以及提升產品價值。但在貧困地區往往合作社的產業鏈比較短,難以實現其附加價值。首先,部分農民合作社仍在進行簡單生產與銷售的經營業務,并且主要是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方面的生產制造上,如此不止產業鏈短,同時農產品的品種也很單一,這就不利于進行品牌建設。其次,大多數合作社管理者品的牌意識不強,對于農產品質量的把關不甚重視,同時其意識形態中仍存在著傳統農業的有關思想,很少有研發新品種或開展樹立合作社品牌的想法,使得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不好實現,市場競爭力也自然偏低。
四、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扶貧作用的建議
(一)優化內部運行模式
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制定規矩和相應制度并嚴格遵守,規范合作社內部的運作;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實行民主管理;財務方面要建立會計制度,進行單獨核算;同時建立起明確、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保障合作社各方的利益以及各農戶之間良好的利益關系。
另一方面,應該明確合作社內部每一位成員的權利與義務,并鼓勵其成員尤其是貧困小農戶成員積極參與日常管理工作,使其知情權、發言權和決策權得到充分保證。如此就能夠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從而實現其最終的扶貧目標。
(二)吸收、培養專業人才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對于合作社的長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建議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福利政策以鼓勵專業人才加入合作社,使其能夠為合作社的建設與發展吸收更多有實力、懂技術的專業人才,不斷為合作社注入新的力量。
另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也要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重視成員發展和管理人才的培養,鼓勵其全體成員不斷學習最新的技術與知識、了解最新的社會市場等信息、掌握最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此外,還可以與專業的農業科技組織或機構形成合作關系,通過與其溝通和聯系尋求其專業的指導與建議,從而提高農民合作社的全體素質。
(三)加強品牌意識
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品牌知名度有助于增強其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使其扶貧作用能夠順利發揮。因此,合作社的管理人員一定要加強品牌意識,確立合作社自身的發展方向與農產品的品牌定位。不僅要通過嚴格把關產品質量以及堅持生產質量標準化來提高其附加價值,還要因地制宜,創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以形成獨特的品牌優勢,才能充分發揮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01]堵維君.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山西農經,2021(24):89-90+190.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1.24.032.
[02]蘭草,高杰.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發展現狀調研——以醴陵市為例[J].當代農村財經,2021(12):13-16.
[03]袁俊林,聶鳳英,朱海波.農民合作社減貧的作用機理、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2021(04):80-82.
[04]章楊,汪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問題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39(04):39-41.
[05]宋世輝.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策略[J].財經界,2021,(26):187-188.
[06]陳玉東.優化農民專業合作社? 促進農村經濟穩增長[J].農家參謀,2021,(15):103-104.
[07]沈佳瑛,李倩瑋.淺談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化”的形成原因及調適策略[J].農業經濟,2021,(12):80-81.
[08]崔寶玉,孫倚夢.農民合作社的貧困治理功能會失靈嗎——基于結構性嵌入的理論分析框架[J].農業經濟問題,2020(12):17-27.DOI:10.13246/j. cnki.iae.2020.12.003.
[09]羅干.決勝攻堅階段農民合作社精準扶貧的困境和出路[J].農業經濟問題,2020(11):55-64.DOI:10.13246/j.cnki.iae.2020.11.006.
[10]劉風.農民合作社的反脆弱性及其貧困治理能力[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5):90-98.DOI:10.13240/j.cnki.caujsse.2018.05.007.
本文受國家社科基金“農民合作社供應鏈金融的多維減貧機理、效用及提升機制研究”(編號:20BGL068)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