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超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加強黨對高校絕對領導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充分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因此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顯得尤為必要。本文主要對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經濟法學教學改革進行研究,分析了高職院校經濟法學課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全面推進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改革
引言
高職院校作為技能型、專業型人才培養基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高職院校中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顯得尤為必要。堅持黨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高職院校專業課程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和踐行者。經濟法作為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通過實施課程思政能夠培養出更多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經濟法專業人才,對促進高職教育改革創新具有重要作用。
1.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必要性
經濟法是一門調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專業課程,分為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兩類,不僅是高職院校經濟法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還是金融學、經濟學、跨級學、稅務等專業的重要課程,其覆蓋范圍相對較廣,在經濟法教育教學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能夠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的有效融合,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不僅可以使得經濟法教學能夠更加貼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現現實,與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相契合,還能夠對高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科學引導,使其成為具有較高政治思想素質和道德水準的經濟法學專業人才,為各行業發展輸送更多高素質專業化人才。
1.2可行性
與其他學科不同,經濟法具有很強的社會意識形態屬性,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可以將經濟法專業課程中的很多內容與思政元素進行有效的融合。比如,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融入到經濟法的概念、原則等內容中,以充分體現經濟法的價值所在,使得高職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公共利益。在對宏觀調控法進行分析時,要突破政策或者法律范疇,從思政的角度出發對其背后的價值進行解讀。同時可以將我國大政方針融入到經濟法教學中,使得學生更加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使其能夠進行更科學的價值判斷,以推進高職教育的現代化。
2.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
2.1將課程思政融入經濟法教學目標
課程思政背景下要想順利推進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必須要將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經濟法教學目標中,以提升高職院校對開展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視度。首先,在制定經濟法教學目標時,要明確提出對課程思政的要求,比如在某些章節教學時要與哪些思政元素進行融合,要達到某種教學效果。同時,在經濟法各學期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課程思政充分提升學生創新思考能力,在提升專業基礎能力和綜合技能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可以從經濟法的角度出發對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法。
2.2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在高職院校開展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成為關鍵,但很多經濟法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方面缺乏必要的認識和能力,因此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對課程思政的內涵及重要性進行培訓,使得教師能夠充分理解和重視經濟法課程思政,并領會各類政策及會議精神。同時,要對教師挖掘思政元素并將其與專業課程內容進行融合的能力進行培訓,拓展教師挖掘思政元素的視角,豐富課程思政教學的經驗,為提升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新提供必要保障。在教師培訓方式上,可以通過座談會、專家指導等方式,讓教師圍繞某一主題開展討論,并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進行設計,不斷提升教師在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方面的專業能力。
2.3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在實施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首先,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避免傳統的理論灌輸,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其主動學習的熱情。同時,可以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其就某一問題開展討論,并按照分組對結論進行闡述,教師要對其進行評價和修正,以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應該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方式對經濟法課程思政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營造出愉快、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通過寓教于樂使得學生充分領會課程思政的價值,以順利推進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創新。
2.4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要通過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對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首先,要打破傳統的唯分數論的考核方式,而是要將學生課堂表現情況納入到考核中,通過確定課堂考勤、紀律、問答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等來賦予相應的分數,而考試成績則主要由卷面考試確定,這種方式可以為高職院校改進和優化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提供必要的參考。同時,在進行評價過程中,要通過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學校評價、學生自評等方式開展,完善教學評價方法和模式,充分體現教學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另外,要根據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設定相應的評價標準,通過量化考核得分的方式對教學評價結果進行打分,找出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以此順利推進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改革創新。
3.總結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各行業發展培養和輸送了大量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成為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進入新時期,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可以將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與思政教學進行有效融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
參考文獻:
[1]張愛菊.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思政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10):141-143.
[2]雷裕春.法學本科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21(06):85-93.
項目名稱: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