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我國教育與社會的需求相互對接的人才培養陣地,面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高校的勤工助學圍繞“立德樹人”中心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勤工助學體系,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使其形成自立自強的觀念和勞動習慣,提高未來的就業能力,成為有理想、有文化的綜合型人才。本文探討了高校勤工助學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培養的成效,提出了高校勤工助學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高校;勤工助學;經濟困難;學生;能力培養
前言:高等教育已經向著大眾化的時代邁進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走入走入高校,面對家庭經濟相對困難的學生,高校通過多項舉措幫助他們完成學業,高校的勤工助學工作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面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創建起了全新的發展環境,在以人為本的觀念下,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能力。勤工助學的育人模式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強化歸屬感、對學校的認同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一、高校勤工助學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培養的成效
高校的勤工助學指的是在學校的管理制度體系中,由大學生作為主體,在保證學習不受影響的基礎之上,利用課余的時間加入到有償勞動活動中來,以此對自身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進行改善。高校的勤工助學面向的主要對象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群體,目的是為了鍛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高校勤工助學的資助體系下,獲取一定的經濟收入。大學生在參與勤工助學活動的過程中,樹立起了有目標、自立自強的觀念,養成了自力更生的習慣,促使當代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建立了健全的人格。開展高校勤工助學活動的過程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以在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中,更加清晰的認識到自身的基本情況,樹立起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信心,明確高校教育的核心所在,樹立起正確的活觀念、學習態度,直面困難,實現大學生個體化的身心健康成長[1]。
高校勤工助學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能力培養具有顯著的優勢,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參與勤工助學的活動過程中,樹立起了正確的價值觀念,解決了經濟困難的同時,在付出勞動、展示優勢的過程中,建立起了對生活和學習的自信,體會到來自國家和學校的關懷、愛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走向社會后,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貢獻力量。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面臨著生活中的困境時,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行為孤僻,形成極端的性格,高校勤工助學有效改進了這一問題,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建立健全的人格。因為在高校的勤工助學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體會到了來自黨組織的關心、學校的保護,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參與勞動,了解自身勞動的價值,在勤工助學的活動中與他人團結協作,形成合作意識、服務意識,在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指導與引導下,樹立發展自我的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綜合素養[2]。
二、高校勤工助學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詳細劃分勤工助學崗位
在高校勤工助學活動的開展中,面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群體,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健全的人格,應通過對勤工助學崗位的細化,使學生在參與勤工助學的活動過程中,更有針對性的提升自我、鍛煉自我。例如針對勤工助學中的崗位進行細化,可以劃分出多種不同類型的助理崗位,包括科研助理、實驗助理、學工助理、管理助理、社團助理、后勤助理等,不同的助理崗位所具有的功能也各有差異性,學生在參與勤工助學的過程中,擔負的崗位職責不同,負責的助理任務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梢越Y合自身的實際需求、實際情況,申請不同的崗位,加入到就業和勤工助學的活動中,獲取勞動報酬,緩解經濟上的困境,形成較強的專業能力,在動手操作中形成創新意識,提高協調性管理能力、組織能力有,目的性的鍛煉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勤工助學崗位的計劃中,構建起完善的高校勤工助學崗位體系,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權,提高經濟收益,增強專業實踐能力[3]。
(二)貫穿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樹人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高校勤工助學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能力培養展開實踐,始終圍繞著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貫穿到勤工助學的全過程中,使勤工助學的育人功能、管理功能、服務育人功能被利用起來。由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鼓勵學生加入到勤工助學中,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面臨的困境,使得學生在參與勤工助學的過程中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將思政教育貫穿其中,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認識到勤工助學的重要意義。高校要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問題,設置三助崗位,建立起勤工助學的實踐基地,組織和實施多種實踐活動,例如座談會、專家講座、公益服務勞動登記活動,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加入到培訓、再教育中,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端正思想,以專業作為核心,在勤工助學的基地中,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接觸社會崗位的過程中,轉變固有的思想,鍛煉管理能力、技術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形成較強的勤工助學積極性,保障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參與勤工助學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健全人格[4]。
結論: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教學體制的深化改革中,高校勤工助學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培養的成效愈發明顯的體現出來,高校勤工助學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帶來了參與工作的機會,促使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認知觀念,形成獨立生活的實踐技能,將勤工助學的育人功能利用起來,完善高校的勤工助學教育管理體系,這是值得每一名高等教育者思考的永恒課題。
參考文獻:
[1]劉曉銳,申健.淺談新時代高校勤工助學育人作用的提升對策[J].大學,2022(04):120-123.
[2]陳善志,王紹麗,宋吉凱.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校大學生勤工助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基于Citespace統計數據分析[J].社會福利(理論版),2022(01):18-23.
[3]王婷.高校勤工助學工作實施效果實證研究——基于大學生職業能力提升視角[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2):98-101.
[4]王亞莉,張亞弟.發展性資助視域下高校勤工助學優化路徑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1(22):182-184.
作者簡介:
廖凡(1988-),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
西南交通大學科學研究基金(學生工作專項)(XJXG2019-015),項目名稱:高校勤工助學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培養的成效研究——以西南交大信息學院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