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澤燈
摘 要:炭疽芽孢桿菌因為具有潛在的感染傳播特性,在世界上分布十分廣泛。這一特點給畜牧業帶來了疫病風險。隨著牛養殖業的擴大,一些外來品種引入會增加牛炭疽病感染風險。一旦感染發生將嚴重威脅到牛養殖業及食品市場的健康安全。為此,對牛炭疽病的危害性以及牛炭疽病的發病癥狀進行分析,掌握牛炭疽病的診斷方法并探索科學可行的牛炭疽病防控措施十分必要。本文就這一議題進行了探討,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炭疽芽孢桿菌;牛炭疽病;癥狀;危害;診斷;防治
1引言
炭疽芽孢桿菌是一種分布廣泛的病菌,該病菌對環境的適應性強,不需要特殊的生長條件就可以實現有效繁殖,而且炭疽芽孢桿菌具有很強的耐熱性,在高溫環境下也不容易死亡。這種病菌不僅在牛養殖中容易傳染,而且一旦土壤環境遭到污染,因適應性和存活力強,因此極難清除。為了減少炭疽芽胞桿菌對生活生產的危害,對牛炭疽病進行科學診斷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2牛炭疽疾病的主要癥狀
牛炭疽病在牛的體內具有潛伏期,一般為1至5天。但是發病的狀況不同,根據病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布是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最急性型表現出如下癥狀:感染炭疽病的牛昏迷、倒地,病牛的呼吸急促困難,黏膜呈現出明顯的青紫色,天然孔發生出血癥狀,發病時間在幾分鐘或幾小時。急性型發病時,表現出如下癥狀:感染炭疽病的牛體溫上升,可達到42℃,進食明顯減少,呼吸急促,反芻現象停止。孕牛出現流產現象或產奶量明顯減少。隨著病情的加重,病牛還會表現出驚恐、沉郁、肌肉戰栗、步態不穩的癥狀。后期會表現出腹瀉、便血、血尿的癥狀。發病時間一般在1天至2天。亞急性型表現出如下癥狀:病牛的皮膚黏膜、口腔黏膜或直腸黏膜出現發言、水腫的情況,發病初期有熱痛,后期無痛。發病時間在幾天至1周以上。
牛炭疽病發病時,對病牛進行剖檢,大概率出現急性敗血癥,脾明顯腫大,血液不凝固。由于脾髓極度充血、出血,導致脾髓的血如煤焦油一般。對病牛的脾進行切片檢驗,能明顯觀察到有大量炭疽桿菌。病牛的內臟漿膜有出血斑點。肺部檢驗發現有明顯充血、水腫特征。病牛全身淋巴結出現明顯的出血、腫脹特征。
3牛炭疽疾病的診斷方法
牛炭疽病的病程較短,發病很急,必須結合流行病學分析以及對血清和微生物進行檢驗,綜合進行判斷,提高疫病診斷的時效性。
如果發現牛突然死亡的情況,且原因不明,牛的體溫升高,出現敗血性癥狀,以及天然孔出血癥狀,可能是感染了炭疽桿菌,懷疑為炭疽病。然后對所處的季節、發病死亡情況、炭疽病疫苗注射情況以及歷史信息等進行全面調查。
進行微生物學檢驗。剖檢后如果發現有明顯的炭疽桿菌,可以作為炭疽病的重要佐證。但是應注意取樣范圍,對病牛不能隨意剖檢以免造成病菌源的遷移擴散,工作人員可以切一下病牛耳朵,或者從耳部血管進行抽血檢驗,可以抽取水腫液進行檢驗。如果檢驗時發現有炭疽桿菌,可以初步診斷為牛炭疽病。
進行炭疽沉淀檢驗。如果感染了炭疽桿菌,那么病牛的細胞組織中有炭疽桿菌的沉淀原,沉淀原一旦和特異性的炭疽血清相遇,會發生明顯的沉淀反應,沉淀呈白色且為環狀。這是牛炭疽疾病診斷很簡單快速的方法,且準確度高。工作人員從病牛上取很小一塊組織,剪碎后用生理鹽水煮沸,約10分鐘至15分鐘,然后冷卻后過濾,得到的沉淀物作為沉淀原。向沉淀原中加入沉淀血清,5分鐘內出現白色環狀沉淀,可以確定牛炭疽桿菌。
牛炭疽病發病癥狀和巴氏桿菌、氣腫疽等發病癥狀有類似,因此,應注意牛炭疽病和上述兩種病的區分。巴氏桿菌病牛血液凝固良好,但是牛炭疽病的脾臟腫大,血液凝固不好。氣腫疽病牛的脾臟、血液沒有明顯的癥狀,而炭疽病牛的脾臟腫大,血液凝固不良。
4牛炭疽疾病的防控措施
牛炭疽病的防治首先要做好疫苗接種。養殖戶和當地的衛生防控單位應密切配合,盡早做好炭疽病疫苗接種。早期可采用抗炭疽血清采用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防治,根據牛的生長階段不同,注射相應的抗炭疽血清。抗炭疽血清注射后,如果牛的體溫仍沒有下降,可在12小時至24小時間再注射一次。為了增強藥物防治效果,可將抗炭疽血清和青霉素配合使用。在康復階段,可注射磺胺類藥物或土霉素,具有較好的效果。為了避免大面積感染炭疽病,常發病地區或者存在危險去的牛群應每年定期進行疫苗注射,增強牛群的特異性抵抗力。應注意不滿一個月的犢牛和懷孕最后兩個月的母牛,發熱的牛不宜注射疫苗。
養殖戶一旦發現牛群中有疑似病例,應立即上報有關部門,由專業人員進行診斷,采取科學措施嚴控疫情擴散蔓延。如果確診為炭疽病,立即對病牛、疑似病例進行隔離。根據疫情防控專業人員指導對隔離區的病牛進行青霉素、抗炭疽血清治療。對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過病牛的,采用抗炭疽血清注射,8天后用炭疽芽孢菌疫苗進行免疫接種。隔離區周圍牛群,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注射,做好預防。在最后一頭病牛痊愈,或病牛死亡無害化處理后兩周內沒有新增病例為準,才可以解除隔離封鎖。
隔離期間加強衛生管護。對隔離區進行封鎖,禁止輸出畜牧產品,包括飼草飼料,做到不接觸、不宰殺、不食用、不買賣。隔離區安排專門人員進行專地飼喂。嚴格進行消毒管理,牛群活動區域、相關飼養用具、車輛等場地、設備設施用配置好的漂白粉和熱堿水進行交替消毒,清滅致病菌,避免炭疽桿菌繁殖擴散。對牛舍糞便、墊草進行集中殺菌銷毀處理。病死牛進行無害化處理,為了避免土壤環境、水環境的污染,將病死牛尸體進行漂白殺菌,燒掉并深埋。病死牛尸體禁止私自剖檢,嚴禁剝皮吃肉,以免傳染人,避免炭疽病源擴散。
5結語
綜上所述,牛炭疽病的傳染性強,因此必須采取科學的診斷和防治辦法,減少染病幾率,避免疫病擴散。通過做好疫苗接種,對病情區進行隔離封鎖,加強隔離區的衛生管護,提高牛炭疽病的防控水平。
參考文獻
[1]成來達杰.牦牛炭疽病多發誘因及防控指導[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33(6):102.
[2]葉夏蘭.劉詠漢.牛炭疽病的診斷與防控[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03):58.
[3]譚幫瓊.牛炭疽病的診斷與防治[J].畜禽業.2017(04):77- 78.
[4]鄒喻.牛炭疽的診斷及防控措施[J].當代畜牧,2017(5):67-68.CB6E18A6-CA0D-42C0-9C0F-28C54F624F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