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
摘 要:輿論引導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當下,輿論引導能對影響力較大的企業危機事件進行科學的引導和反思。然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企業輿論引導工作卻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輿論引導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從新媒體對企業輿論引導的意義與功能入手,首先分析當前企業輿論引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探究新媒體環境下優化企業輿論引導工作的措施,希望可以借此給新媒體時代企業輿論引導工作完善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輿論引導;路徑
1 新媒體對企業輿論引導的意義與功能
新媒體引起了媒體行業的革命,首先新媒體的宣傳并不受到工具和版面的限制,而且參與的普通群眾也較多,每個個體既可以是內容的傳播者,也可以是內容的制作者,這雖然增加了信息審查的難度,但是它使得信息供給更加多元化,為各類企業危機事件的解決帶來了新的契機。其次,當前消費者權利意識日益增強,因此對各類事件的知情權也更為重視,而新媒體能夠快速的聚合信息,在各類企業危機事件中有效地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
在影響較為廣泛的企業危機事件中,新媒體能夠有效的實現信息供給、預警和反思引導的功能,借助虛擬與現實的交互來發揮輿論引導的作用。首先,新媒體信息供給較為及時,在短時間內,各種思想和觀點會碰撞,能讓公共事件的傳播效果得到有效的加強。關于公共事件的各類討論就會在網絡上發酵,能夠多方位立體化的展現出公共事件的始末。其次,新媒體還有預警的功能,在公共事件爆發之前,可憑借海量的用戶資源分析來形成信息網和輿情監測網,準確、及時的反映出各類可能出現的危機,對于科學分析危機與規避危機有著重要的作用。
2 當前企業輿論引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發展的時間還較短,因此企業借助新媒體開展輿論引導工作還不完善,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輿論引導的方式簡單
在傳統的輿論引導中,主要是借助電視、廣播和報紙等渠道來實現,很多企業習慣了用傳統的眼光來看待媒體,這就導致輿論引導的方式過于簡單。當出現公共事件后,企業相關人員將輿論引導片面的理解為壓制輿論和控制輿論,而沒有首先考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外,很多輿論引導都缺乏正確的方式,面對企業的輿論危機,簡單的輿論引導模式并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除此之外,企業輿論引導工作還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很多工作人員在面對輿論危機時常常會手足無措,輿論引導的水平和能力存在不足。
2.2企業信息公開僵化與滯后
為了宣傳企業形象,我國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而且也有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的賬號。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信息公開的落實程度并不理想,很多公開的內容與消費者的期望并不相符。另外,在發生一些公共事件后,企業并沒有及時的向消費者公開信息,這就給謠言的傳播留下了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輿論引導工作滯后會有較大的影響。
2.3輿論信息收集與分析機制不完善
在新媒體環境下,企業危機事件的傳播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傳播速度也較快,這就導致輿情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極大的提升。但是很多企業在面對負面的公共事件時普遍存在反應遲緩的問題,甚至很多相關人員束手無措。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輿論信息收集與分析機制,在危機發生前缺乏前瞻性的預警,危機發生后,也缺乏對信息的分析和研判,導致輿論引導的方式十分簡單,且公開的信息滯后,最終錯失最佳輿論引導的時間,使事態不斷的擴大。
3 新媒體環境下優化企業輿論引導工作的路徑
3.1轉變理念與優化方式
企業不應該排斥和逃避新媒體,而是要善待與善用新媒體,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新媒體來進行輿論引導。在這方面,企業首先要充分了解新媒體的特點,然后將企業各項宣傳工作與新媒體結合,以此來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引導輿論方面的積極作用。當然,企業要鼓勵消費者自由發聲,特別是對于消費者的各類意見和反對聲音要更為重視,否則反而會激發消費者更多的不滿,使沖突進一步升級。另外,企業也應認識到新媒體在監督方面的作用,尊重消費者的話語權,正確看待消費者借助媒體提出的意見和呼吁,這樣就能借助新媒體來實現自身服務的優化。
3.2完善信息公開機制
信息公開能夠有效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因此要鼓勵各企業通過新媒體平臺來進行政務公開,這樣能使信息公開更為透明。在這方面,企業可通過新媒體平臺來設置溝通渠道,切實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與期望了解的信息,以此來增強信息公開的及時性和內容的針對性。
企業在借助新媒體進行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時,也要創新形式,借助視頻、圖片等方式來使內容更加新穎,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興趣。當然,各類信息的闡釋也要注重符合消費者的思維方式,這樣就能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進而增強輿論引導的效果。
3.3新媒體信息的收集與分析
新媒體能夠實現信息的交互,因此它可成為消費者意見收集的重要平臺。特別是對于企業而言,借助新媒體可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對于企業輿論危機事件而言,它在爆發之前通常會有一定的表現,因此企業要重視新媒體平臺在信息收集方面的作用,認真傾聽消費者的意見,用更加開明的態度來面對新媒體。另外,新媒體也可作為企業和消費者溝通的平臺,企業可借助新媒體來向消費者發布信息,這樣能夠有效提高輿論引導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企業要避免在突發危機事件和敏感問題上的缺席,一方面鼓勵消費者自主發聲,另一方面也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把各類事件向消費者公開,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矛盾的激化,同時減少謠言。
在各類輿論危機發生之后,企業也要對新媒體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找到矛盾的源頭,然后通過新媒體合理的引導輿論。在這方面要注意信息收集與分析的及時性,把握住輿論引導的最佳時間,這樣能夠有效減少各類危機事件造成的恐慌等,讓消費者快速的了解到整個事件的始末。當然,還可借助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技術來設置預警模型,這樣就能更加準確和高效的分析新媒體信息,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危機,然后提前采取預防措施。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危機事件的發生,而且還能有效降低危機事件的影響。
3.4完善企業新媒體素養培訓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在輿情引導中犯錯誤的主要原因是新媒體素養不夠造成的,他們缺乏對新媒體的認知,而且也不了解新媒體傳播的特點,因此造成輿論引導效果較差的問題。針對這一方面,企業要建立健全新媒體素養培訓的機制,借助常態化的培訓來改變相關人員落后的輿論引導觀念,當然還要針對性培訓輿論引導技巧,提高企業公關人員與消費者溝通的能力。
為了提高企業危機事件輿論引導的能力,還可在內部制定應急機制,針對各種類型的危機事件都要有相應的輿論引導方案,這樣在發生危機之后相關人員才不會手足無措,能夠更好的把握輿論引導的時間,以此來強化輿論引導的效果。當然,在企業內部還要構建意識傳播體系,優化輿論引導工作中的媒體結構,不斷擴大主流媒體的優勢,這樣當發生突發事件時,企業就能更為主動在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的基礎上化解負面輿論危機。
在發生危機事件之后,企業還要注重輿論引導的善后工作,對事件進行細致的分析,結合收集到的各類信息來進行總結,然后通過新媒體來對事件進行剖析,以此來減少危機事件的影響。
結語
新媒體是消費者獲取信息和發表觀點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企業輿論引導工作要充分考慮到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特點,以此來加強在危機事件處理中的輿論引導作用。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企業輿論引導工作中存在方式簡單、信息公開僵化與滯后、輿論信息收集與分析機制不完善的問題。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本文從轉變理念與優化方式、完善信息公開機制、新媒體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完善企業新媒體素養培訓四個方面總結了新媒體環境下優化企業輿論引導工作的路徑,希望可以借此給我國企業輿論引導工作的優化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席玲,劉國偉,楊羽南.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工作機制的探研[J].企業文明,2022(02):92-93.
[2]劉盈杉. 重大突發事件中媒體輿論引導的身份建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1.
[3]楊一帆.基于新媒體傳播力與影響力下的輿論引導及品牌建設[J].新聞文化建設,2021(04):148-149.
[4]薛仁政. 新媒體背景下都市報新聞評論輿論引導研究[D].湖南理工學院,2020.
[5]林木英. 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引導機制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DOI:10.27064/d.cnki.ghasu.2020.001105.
[6]王沛. 新媒體時代體育輿論危機傳播與應對措施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DOI:10.27245/d.cnki.gnjsu.2020.001936.
[7]韋東方.新媒體時代企業政治工作輿論引導力的提升路徑探索[J].記者觀察,2019(2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