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和進步,我國對于職業教育改革越來越重視。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養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具體策略和方法。最終能夠給國家提供更多的具有較強實操性和高素質的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能夠給我國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引言
國務院在2019年1月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以下簡稱《方案》),在該方案當中明確提出了要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實用性、針對市場需求的高技能水平和高素質技術人才,能夠對市場和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隨著現當下我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持續化調整與加快,食品行業對于高素質的實踐型和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在《方案》提出,要培養高素質和高層次的餐飲類人才,就需要與時俱進,和“互聯網+”環境相結合,并且根據新的發展需求和時代發展趨勢創新現有的育人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我國各地按照實際狀況開展了餐飲類的專業,來培養出高素質的餐飲人才,但是學校培養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水課”、填鴨式教學、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弱、“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不完善等多種問題。因此必須要順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積極對現有的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實現改革,促使所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更符合市場和發展的需要。
一、明確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思路
需要對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到畢業生質量標準和具體的培養方案進行把握,加強和完善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標準。要把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在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完善考評機制體制、搭建實踐教學基地、配套相應的設施以及積極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等。同時在培養該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人才自身的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和完善的人格,使其既具備職業道德修養和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術技能。
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發展思路的推動下,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以市場的發展方向和需求作為導向,并把培養該專業人才的技術技能、實操能力作為核心關鍵;同時,高校應當積極與其他的企事業單位做好對接與聯動,促使中小型的食品企業也可以借助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來培養更多的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二者之間的結合能夠對該專業人才的就業、創新等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和幫助。
二、明確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標準
加強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教學標準改革力度。高校需要與食品企業進行合作,并且由政府引導,讓企業與高校共同參與到培養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聯動體系當中去,以此能夠塑造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同時在人才培養標準構建上也更加全面,既能夠高效的培養該專業的人才,同時也能保障高校所培養出來的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符合市場與企業的實際需求;要加強實訓過程和環節到各方面管理,學校在設置教學過程時需要嚴格根據企事業單位在具體的經營和生產管理當中的內容進行,而且還要完善現有的師資考核內容和具體的評價標準。根據食品目前的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和生產技術的變動,對于現有的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的評價、頂崗實習、課程設置以及建設時序環境等各項標準進行有效的調整和更新。
三、開展多元“辦學”與多元“育人”
首先是要進行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多元辦學。培養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主要是依賴于學校進行,同時用人單位起到輔助性的作用。學校培養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是為了有效的滿足市場和企業針對于餐飲方面對于高素質人才和高技能水平人才的實際需要。用人單位會對人才的培養好壞和價值進行有效的評判,同時人才培養的動力和方向也受到企事業單位所給予的待遇影響非常深刻。因此需要企業、高校以及政府部門多個主體共同參與。政府部門需要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政策、未來的規劃戰略、制定相應的監管和法規;高校則是要根據企事業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來建立起完善的師資隊伍,定期舉辦相應的競賽活動,以賽促學,增強人才培養的質量;企事業單位應當對一些高素質和高技能水平的人才提高其工資待遇,拓展晉升渠道和精神激勵。
另外加強校企合作育人和產教研用融合力度。“產”指的是,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在培養人才過程中,有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把一些最新的食品產業工藝、技術以及相關規范與培養標準和內容相結合;“研”是指高校根據企業所提供的技術標準和相關的要求,帶領學生共同參與到食品技術創新和改造當中;“教”指的是,企業、學校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共同以市場發展方向和實際需求對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案標準進行制定;“用”是指企事業單位和高校共同合作,把所研發出來的食品工藝、食品技術以及產品等進行技術應用和轉化,以此能夠將企事業單位在管理和經營各方面效益不斷的提升。這就需要建立起多元化和多樣化的育人模式。把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學校共同納入到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當中。開發多元育人模式時,需要根據當地區域對于人才的實際需要,打造特色化的專業教材,并推廣活頁式的教材和工作室手冊,對現有的線上線下教學資源仔細甄別和篩選,使得學生能夠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和途徑增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基礎。而且還需要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方式,積極與“互聯網+”相結合,加大對網絡學習資源和平臺的建設。
四、強化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
學校在培養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時應當完全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標準,而且在評價過程中要有多個方面的主體共同參與到其中,主要包括了企業、政府、高校以及行業等各方面共同參與到其中,并建立起高水平的質量評價機構,其評價的標準主要囊括了人才的技能水準、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就業情況、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等各方面,通過運用這樣的方式最大化地建立起完善化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與標準。
結論
《方案》的提出符合了我國職業發展教育趨勢和未來的辦學方向,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更加關鍵,要轉變和扭轉過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形式過于枯燥、教學內容過于落后、無用課程較多等多個問題,就需要積極的改革和完善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把握“雙師型”教學隊伍的建設、引導企事業單位和高校與政府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當中。
參考文獻
[1]張寶禹,胡芳.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37):104.
[2]劉純超,周瀅,陳彩霞.“1+X證書制度”導向下現代學徒制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背景[J].財會通訊,2020(04):165-168.
[3]梁克東,王亞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評價改革創新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8):28-34+41.
[4]霍麗娟.規范與創新:構建新時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邏輯與方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3):10-14.
[5]楊曉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導引下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依據[J].職教通訊,2019(14):7-14.
[6]趙文平.企業作為職業教育主體作用的發揮——基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解讀[J].職教通訊,2019(11):20-25.
作者簡介:劉博艷,1984.10-,女,漢族,河北保定人,講師,本科,主要從事教學管理。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課題、市廳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探索,編號:GJXH202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