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陳炳飛



摘 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實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洪澇災害”為例,按照“巧設情境→建立假說→設計方案→操作觀察→分析歸納→實踐應用”的流程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實驗教學活動。實踐結果表明,將地理實驗引入課堂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素養,實現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變。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高中地理;實驗教學;實驗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2)07-0011-04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地理課程旨在使學生具備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其中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1]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培養能有效促進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核心素養的生成。
地理實驗是指進行科學實驗,包括獲取信息、進行科學論證和分享交流等,也包含意識、認知、態度等一系列心理行為[2]。實驗教學體現的行動能力和意志品質與地理實踐力的內涵相契合,因此地理實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的重要途徑。除此以外,地理實驗教學還具有直觀性、探究性、開放性等特點,能優化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貫通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以及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科學精神、責任擔當等基本素養[3],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以“洪澇災害”實驗教學為例,按照“巧設情境→建立假說→設計方案→操作觀察→分析歸納→實踐應用”的流程引導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活動。實際教學效果表明,將地理實驗引入課堂,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從“知識本位”轉變為“素養本位”。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洪澇災害”為例,探討地理實驗設計與實施過程。
一、立足核心素養培養,確立實驗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課標要求為“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結合地理實踐力素養水平劃分標準(表1),可以將課標要求細化為具體的教學目標:結合事實材料,說明洪澇災害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嘗試設計實驗,提高實踐創新的意識、品格和能力;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洪澇災害的成因;結合實例,認識洪澇災害的防御措施和避災措施。
[表1 地理實踐力素養水平劃分][水平1 能夠進行初步的觀察和調查,獲取和處理簡單信息,有探索問題的興趣;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地理工具,設計和實施地理實踐活動,從體驗和反思中學習;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并尋找解決方法 水平2 能夠進行細微觀察和調查,能獲取和處理信息,有探索問題的興趣;與他人合作使用地理工具,設計和實施較復雜的地理實踐活動,主動從體驗和反思中學習;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 水平3 能夠進行分類觀察和調查,能獲取和處理較復雜的信息,主動發現和探索問題;與他人合作設計和實施較復雜的地理實踐活動,主動從體驗和反思中學習;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 水平4 能夠進行較系統的觀察和調查,能獲取和處理復雜信息,主動發現和探索問題;獨立設計和實施地理實踐活動,主動從體驗和反思中學習;提出有創造性的想法,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 ]
二、創設真實實踐情境,激發學生行動意愿
導入是教學的首要關鍵環節,在核心素養目標引領下,創設真實情境,串聯學生生活與學科知識,為地理思維的發展和發散奠定基礎。為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導入的真實情境最好與學生的“固有認知”產生矛盾與沖突,認知“失衡”會讓學生迸發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選擇“真實情境視頻+設問”作為課堂導入,將真實情境作為背景,以設問的方式讓學生產生認知矛盾與認知沖突,在二者的驅動下激發學生的行動意愿。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在面對洪澇災害時,將自身想法與王家壩居民的行為進行對比,將災害的嚴重程度與經濟損失進行比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對洪澇災害的學習興趣,為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逐漸被王家壩居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所感染,激發其繼續學習以及探索問題的行動意愿。
三、引導學生建立假說,不斷嘗試解釋原因
假說是指對所研究的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性提出的推測和說明,任何一種科學結論在未得到確證之前都表現為假說。在導入過程中已讓學生概括洪澇災害的危害,可以因勢利導地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建立假說,解釋洪澇災害產生的原因(表3)。
[教師提問 學生回答 請同學們結合生活經歷,解釋洪澇災害產生的原因 ①學生A:我猜和地勢低洼有關,我小時候在老家過暑假的時候,老家后面是一片種菜的洼地,下了一場暴雨,菜園就被淹了
②學生B:應該和季節有關,印象中好像每年暑假電視里就會出現洪澇災害的新聞
③學生C:可能還與人類活動有關,上游的人不好好保護植被,下游就容易產生洪澇災害
...... ][表3 “洪澇災害”實驗教學建立假說]
學生通過建立洪澇災害產生原因的假說,并聯系實踐知識去解釋假說,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反思的過程。這個過程強烈驅動課堂教學不斷向著教學目標發展。此時學生的假說雖然不夠完整、不夠嚴謹,甚至是不科學的,但是授課教師應耐心聽完并在后面講解洪澇災害產生的原因時,及時對發言學生的假說進行回應,從而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印象更深刻。
四、精心設計地理實驗,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1.優化實驗方案,強化行動能力
科學性是地理實驗教學的前提,沒有科學性的地理實驗就沒有存在的價值[4]。教師在準確把握科學性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自主或合作參與設計實驗方案,讓實驗過程、實驗方法、實驗思想、實驗精神真正被學生吸收,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素養。0626501E-DB73-4AC7-A28E-8A8A3A1A81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