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鳳 葉瀅




摘 要:勞動教育是新時期“德智體美勞”五大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是勞動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點工程。本文開展以“小辣椒大故事”為主題的鄉土地理實踐活動,以教師設計實踐過程、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創新實踐評價方式為基本過程,融合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和勞動素養,是地理實踐力素養和勞動素養融合實施途徑的創新,既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又為中學地理教師提供地理核心素養與勞動素養融合教學的參考。
關鍵詞:地理核心素養;勞動素養;地理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2)07-0056-04
一、地理核心素養與勞動素養融合培養的必要性
1.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必然要求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強調“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1]。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蘊藏著豐富的勞動教育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是實現地理學科育人價值、勞動教育綜合育人的要求[2]。勞動教育需要借助課外實踐,與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方式不謀而合。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提高地理實踐力素養,同時增長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勞動素養。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是勞動教育的終極目標,地理與勞動融合教育是趨勢所向。
2.融合培養符合學生多元發展需要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要求切實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在地理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強調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采用考察、實驗、調查等方法解決身邊的地理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3]。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要以鄉土地理為背景,依托自然、社會情境中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勞動教育強調結合生活實際,強化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二者的目標都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融合培養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獨特育人的價值優勢,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和勞動技能,還可以有效拓寬地理教學的實踐路徑,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4],順應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需要,也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
二、融合勞動教育的地理實踐課例設計與實施
1.結合“辣椒故事”,開發融合主題
辣椒是江西的一張特色名片,它在江西的紅土地上落地生根,在江西人的餐桌上流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無辣不歡”的贛菜。本文以“小辣椒大故事”為實踐主題,“辣椒的原產地”“江西人為什么無辣不歡”“辣椒的種植與收獲”“辣椒亦是致富椒”四大分主題層層遞進、逐漸深化,并將勞動教育融入地理實踐活動(表1)。
以第一主題“辣椒的原產地”為切入點,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墨西哥和江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差異,可培養其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素養。第二主題“江西人為什么無辣不歡”,指導學生從自然、社會經濟、歷史等角度去綜合分析江西人嗜辣的原因,利于學生綜合思維素養發展。第三主題“辣椒的種植與收獲”,學生親身經歷從辣椒種植到收獲的全過程,親手種植幼苗、解決病蟲害問題,體驗收獲的喜悅,體會辣椒的收獲來之不易;用自己所學地理知識、勞動技能指導具體實踐,可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素養和人地協調觀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第四主題“辣椒亦是致富椒”,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辣椒讓江西人脫貧致富的原因,從知識點的總結上升到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提升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素養,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觀念的全方位、多層次共同發展。
2.設計實踐環節,確定融合目標
前兩個實踐主題“辣椒的原產地”“辣椒為何在江西迅速流行”偏向理論知識,學生在查閱資料、詢問專家后總結出答案,作為實踐過程的理論前提和實踐指導。完成前期的理論整理歸納工作后,將第三環節“辣椒的種植與收獲”實踐活動安排在學校的實踐基地。對實踐基地進行區域劃分,學生分組后每組學生認領一塊種植地,種植相同數量的辣椒幼苗。每組選出記錄員,記錄本組種植前的技術要領、幼苗生長狀況、辣椒的病蟲害狀況、收獲情況等,便于后期整理實踐結果。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給予一定指導,并觀察學生表現,如表2所示。
在三個實踐環節中,學生考察辣椒種植的要點、學習使用勞動工具、親手種植辣椒、學習應對病蟲害的方法,把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行動,將所學的勞動知識和地理知識在實踐中轉化為勞動技能和地理實踐力,并樂于體驗實踐過程,自然而然地培養地理素養和勞動素養,重點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三、體驗實踐過程,促進素養融合發展
1.解決突發問題,提高實踐知識與技能
在充分理解辣椒的種植方法、掌握種植技術、可以獨立使用勞動工具后,學生開始實踐“辣椒的種植與收獲”環節。學生應提前了解辣椒在生長中容易發生的病蟲害、易遭受的自然災害及其防治方法等,并依據所學方法進行預防和救治。在實踐過程中,將辣椒的“水土不服 ”、病蟲害、遭受的自然災害加以記錄并分析自然環境的差異、病蟲害、自然災害對辣椒生長的影響,詳細記錄防治方法,做到學以致用、理實一體,具體如表3所示。
“水土不服”和病蟲害現象都與我國季風氣候息息相關,自然災害也是高中地理中重要的學科知識,在分析植株異常原因過程中,學生要觀察氣候和天氣的變化,結合辣椒的習性特點綜合分析原因,以此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素養。在實施防治措施時,應采用對環境危害最小的辦法,采取見效最快和最佳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素養。在完成主題實踐后,學生的地理思維、實踐能力、勞動素養都會有所提高(表4)。
2.總結升華價值觀,培養人地協調觀素養
最后一個主題“辣椒亦是致富椒”對整個實踐過程起到了總結升華的作用。教師指導學生分析辣椒讓江西人民脫貧致富的原因,懂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5]。同時,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培養的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升華,內化成自身所具有的品質,達到融合培養的最佳效果。
四、完善融合評價機制,提高勞動實踐積極性
根據“辣椒的種植與收獲”環節實踐活動,每組記錄辣椒幼苗的移栽、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收獲過程,以辣椒植株的長勢、病蟲害的防治程度、掛果數量、果子質量等為評價標準,制定具體的評價量表,以評價量表中的標準為依據評價每組的實踐表現(表5)。
當勞動教育與地理教學相融合時,要創新融合評價方式,由一維轉變為多維,重點關注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地理核心素養和勞動素養的提高程度,評價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思維水平、勞動觀念是否達到一定標準。注重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以自評和小組互評為主,對表現良好的小組和學生給予鼓勵,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實踐的興趣。融合的評價體系可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地理素養發展和勞動過程表現,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五、素養融合培養應注意的問題
1.課程主題的選定和設計要具有本土特色,并加以創新
利用本地特色進行課程深度開發,深入挖掘身邊鄉土地理資源的融合教育價值。注重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形式上應根據勞動教育和地理核心素養的雙重要求靈活變換,內容上依據課標要求隨時調整。
2.重視多元評價,提高學生積極性
做到多元化評價、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并行,尤其注重過程性評價。依據課程目標和指定的融合評價量表,評判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是否達到地理核心素養和勞動素養的要求。
3.確保實踐活動和勞動過程的安全性
實踐活動在課外進行教學,由于學生勞動經驗和技能不足、教師指導經驗欠缺,學生可能在實際操作中無法恰當使用工具,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在進行實踐活動前,要全面開展勞動技能和安全意識培訓,減少安全隱患。
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用新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和地理核心素養,融合的培養方式可使學生發展更加全面,但如何在實際中進行操作并達到良好效果,還需要繼續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6)[2022-04-09].http: //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 周鳳萍.談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困境與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21(1):8-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莫小麗,孟麗紅,陳福玲. 高中地理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探索[J].地理教育,2021(6):4-7.
[5] 黃趙華. 中學地理教學加強勞動教育的思考[J].地理教育,2021(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