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妍
【摘要】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最基礎的環節,小學生具有年紀小、易沖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作為家長與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做到足夠的關心。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情,更多的是教育者與家長共同協作的事情。本文通過筆者自身的經歷分析作為班主任如何通過與家長保持距離、引導家長參與學校工作、完善家校合作機制來保障家校協同育人。
【關鍵詞】“雙減”政策;協同教育;家校共育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教育涉及千家萬戶,要尊重教育規律,要在政府引導下探索構建全員育人機制,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各自優勢,凝聚起強大育人合力。
家庭教育如何走上科學的軌道?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會愛孩子是一門科學。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到“國事”,父母們開啟了“依法帶娃”的時代。立法是為“促進”家庭教育而得出的兩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就是指引,通過法律的方式告訴父母,如何當好一個合格的家長,引導父母按照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理念去教育孩子;第二個關鍵詞是賦能,的確父母也需要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可以向我們的公共體系獲取相應的幫助,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然后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家長才是真正讓政策落地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為構建“家校互動,聯手共育,共謀孩子成長”的育人環境,教師要從不同途徑和用不同的方法跟家長溝通聯系,對學生進行教育。家校共育,關鍵在于“共”,只有發揮“共”的作用,家校合作、協同育人才能達到“1+1>2”的效果。那么,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呢?
一、主動有效溝通,省功夫
溝通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作為班主任應該要鍛煉自己的溝通技巧,與學生與家長說話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同時要主動發現問題并及時與家長溝通。
筆者曾經教三年級時,班里有一位學生學習成績突然下降,在班級的狀態也不如以往活潑。這個時候,家長并沒有與筆者溝通。因此,筆者主動與家長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通過與家長的溝通,知道了學生的家長離婚的消息。在得知此消息后,筆者首先主動與學生溝通,但是不主動提及其父母離婚的事,而是從學生近期的情緒入手,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在交流過程中,筆者得知原來學生是因為父母在離婚之前頻繁吵架,對家庭關系感到恐懼,而父母離婚后又覺得身邊人都拋棄自己了,沒有人會真的愛護他。通過溝通,知道情況后,筆者安撫好學生的情緒,平日里更多地關心他,讓他感受到在學校還有班主任與同學的關心,同時也告知家長,學生的內心想法,讓家長注意雙方見孩子時的說話語氣,以免對學生造成二次傷害。通過不斷對學生的關心與引導,學生慢慢恢復了活潑的狀態。班級里應該還有很多這種情況,作為班主任,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發現了問題需要及時溝通,以免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樹立正確導向,明方向
有的家長認為,教育是教師的事,而且自己對教育孩子沒什么經驗。因此,將孩子的問題全拋給學校,等著學校解決孩子的問題。實際上,“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班主任需要引導家長形成與教師一同教育孩子的意識。筆者曾經在教五年級時,發現很多學生在某段時間內喜歡說一些網絡詞匯,甚至有學生將手機帶到學校。作為班主任,要及時發現問題,過度使用手機會導致學生成績下降的同時,也會讓不能辨別信息真偽的學生形成不好的習慣。于是,筆者首先收集了班級哪些學生有手機,然后與他們的家長聯系,詢問手機配備的原因,最后得知,部分家長因在外務工,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而平時的溝通就是靠手機。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推薦家長將學生手機設置成學生模式;有一些學生有手機是因為在某次考試中得了好成績,家長獎勵的,見此,筆者建議家長將手機收回,并建議對于學生的物質獎勵不需要過于夸張。最后,班級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頻率顯著下降。通過這一件事,筆者也意識到,學生的教育是需要與家長相互配合的,家長與教師配合好了,才能使學生的教育更上一層樓。
做好“云家訪”工作。在聊天的過程中,家長會反饋很多問題,筆者會根據學生在家的狀態和情況,給家長推薦適合的教育方法。例如,在學生升上小學高年級時,以及升初中時,家長們都會很著急,家長會額外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弄得家長和學生都筋疲力盡。在這種情況下,筆者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傳授合適的教育方法給家長。在“云家訪”開始時,會先與學生聊聊學習困惑,找到病因后再針對學生情況鼓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目標,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和管理時間,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跟蹤,家長們才發現:很多情況下,問題并沒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長身上。如果家長能做出一點點改變,孩子就會給家長很多反饋。比如,陪伴學生學習的時候,有的家長根本不是陪伴,而是為了看緊學生,不讓學生玩手機;在學生上網課的時候,有的家長就在旁邊玩手機,時不時還會批評學生,說學生上課不專心。其實,家長的榜樣作用是很重要的。比如,家長在看書,學生看見了也會開始看書,而且看完后還會主動跟家長交流,或者親子可以共讀一本書。這樣有助于榜樣的樹立,會促使學生更加專注地學習,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
三、參與班級管理,親經歷
在家校共育過程中,班主任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合理定位,正視家長教育的作用,擔當起家校合作過程的主要角色,發揮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梁作用。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上取得家長的支持和協助,與家長平等交流,共商班事和思想教育大事,用教育學和心理理論向家長分享教育經驗,取長補短,思想技術方法疊加,形成真正的合力。
家校配合,教師和家長達成一致,參與到班級精細化管理中,能加快促進學生全方面的提高。如,在班級開展“集星達愿”活動來輔助班級管理。教師發揮全體學生的作用,組織并指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參與制訂《集星達愿——班紀班規匯總》,并在全班宣讀,鼓勵并聽取學生的意見以確保本班紀班規符合多數學生的意愿。在內容上,《集星達愿——班紀班規匯總》涵蓋了學校及班級管理的各個方面。在此基礎上,可制訂出《班級自主管理獎罰細則》《小組值日制度》《學習委員管理職責》《作業檢查職責》《學生學習幫扶制度》《愛護公物職責》等有助于維護班級規范管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具體操作如下:每天的學習任務高質量完成者“獎星”;值日生積極履行職責的“獎星”;在學校、班級做好人好事者“獎星”;幫扶同學有進步者“獎星”;幫班級、學校取得榮譽者“獎星”,等等。每個星期進行匯總,所獎的“星”是具有星星圖案的貼紙,累積達到二十顆星的學生給予獎勵,達成一個小心愿。小心愿由教師和學生進行量身定制,或買一本好書,或吃一頓大餐,或跟喜歡的教師合照,或跟家人出去郊游等容易實現的小心愿。當然,有獎就有罰,獎罰分明才能服眾,凡是違反以上規定者將扣除“一顆星”。該項記錄工作派學生專人負責,確保真實、客觀、公平公正。通過上述管理舉措,搭建起科學、明晰的班級精細化管理體系,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同時也明確了精細化管理的目標,有利于消除學生違紀違規行為,形成良好班風、學風。
班級文化的裁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為此,我們可借助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為慶祝傳統佳節,可讓學生收集有關佳節的經典詩文,摘抄在采集本上并開展手抄報比賽,摘優展示。這既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又了解了我國傳統佳節的來歷、風俗習慣,從而加深對經典文化的理解。又如,在元旦、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中,以班級為單位,將誦讀古詩文作為最重要的表演節目之一,使經典誦讀真正深入人心。對在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除了頒發證書外,還特別將這些學生的筒介(附照片)在年級、班級櫥窗中張貼,既推介了相關學生的事跡,又有利于激勵他們不斷進步,讓家長體會到教師的用心,以便換家長的真心相待。
教育不僅是教師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說,在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很重要的。因此,學生的教育不應該只看教師,而是應該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進行家校共同育人,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