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強
【摘要】“先生”之名,在于有學問、有道德、有風骨、有擔當?!洞髮W》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本文主要從“大先生”處重溫歷史回音里的教育夢想,追溯現代教育的精神源頭,從而堅定現代教育理念,爭做“好先生”,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關鍵詞】現代教育理念;“大先生”;“好先生”;教育情懷
從孔子到柏拉圖,從陶行知到蘇霍姆林斯基,從葉圣陶到于漪,在人類教育事業的歷史長河中,稱得上“大先生”的可謂燦若星辰,熠熠生輝!“先生”,于有學問、有道德、有風骨的人而言,是一個稱謂,一世修為,一種精神?!跋壬倍郑扔H近又大氣,可以俯身聆聽,亦可以仰望致敬!他們,或許是中小學教師,或許是大學教授,或許是知識分子中的無名英雄……正是他們不曾遠去的背影,鑄就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正面。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歷史回音里的教育夢想,回望一下現代教育中的精神源頭。
一、何謂“大先生”
“大先生”之大,在于大修為、大情懷、大格局、大境界,有著為國為民之大擔當;“大先生”之先,在于先知,更在于先覺,不但具有扎實的學識,更是具有崇高的道德品格。他們能成為學生的道德榜樣,對學生產生示范作用及影響。
《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大先生”,是開一代風氣的教育啟蒙者,他們的性情、經歷和作為具有傳奇性。他們,也曾身為學生,理想至老不滅,將苦難化作筆下的珠璣,帶著人們一起找尋光明。在國家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國運下,正是這些知識分子,有風骨有學問,活成大寫的人。
試想,那些不能觸及靈魂的教育,只是停留在教育的表面。一個時代的教育,如果孕育出了姿態各異、生龍活虎般的優秀人物,那么,這個時代的教育就值得我們反復回望和致敬!“大先生”總是這樣——具有崗位幸福感、事業成就感、職業榮譽感、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他們愛生如子,愛教如命,愛校如家,守住了初心,擔起了責任。
二、民國教育界的“大先生”風采
陶行知先生無疑就是一位“大先生”。2021年,先生誕辰130周年。他去世后,覆蓋在遺體上的旗幟有八個大字,它們最能說明這位“大先生”之“大”——“民主之魂,教育之光”。這里的“民主之魂”,指的是先生的政治之魂、生活之魂和教育之魂;“教育之光”,指的是中國之光、平民之光、生活之光、創造之光。
陶行知先生是“五四”前后,中國教育改造的旗手。他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吨袊逃脑臁芬粫越运?,所信皆所行,從幼稚園到中學,從鄉村教育到平民教育,從職業教育到師范教育,其所研究和實驗的教育問題: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至今仍有價值。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生在“教學做”中悟出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道理,并終生以此自勉。先生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也曾說,“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先生做到“教學生學”“一面教一面學”。先生曾趣談,教育就像喂雞,如強迫學生學習,他是不情愿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如果讓他自由地學,那效果一定好得多!他用純樸而生動、準確而簡明的文字把教育問題推上更廣、更深、更高、更令人矚目的視域,為中國的新教育指明方向與路徑。
著名教育家、現代教育奠基人之一的舒新城先生,在《我和教育——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一書中,記錄自己在1893至1925年間的教育生涯。先生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以“學生生活”“教師生活”“教育著述生活”為主線,從做學生時,親歷私塾和書院生活;到當教員時,探索新式教育方法;再到教育著述時,反思新舊教育利與弊,用心力寫就一部深思學術與人生的精神自傳。
舒新城先生的妻子,劉濟群先生有這樣的補筆,讓我們更能感受到先生的風采——“新城家中藏書多得驚人,除一大架外文書外,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應有盡有,特別多的是文史哲及教育學、古今小說之類,甚至自清政府開辦學校以來的中小學教科書都是整套的?!薄八娜粘I?,無論是在衣、食、住、行方面一貫是簡單樸素的……夏天只有一件夏布長衫,晚上脫下洗曬,第二天早晨穿它去辦公。……食的方面:每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飯……住的方面,原則上是租住個人負擔得起的房子?!薄靶鲁侵渭沂恰畤蓝粎枴?,不像一般家長擺架子、專門發號施令、強迫別人無條件去執行他的命令,而是從我做起、注意修身,處處‘以身作則’?!?/p>
已故百歲老人許淵沖先生,在《許淵沖:永遠的西南聯大》中,他記錄了求學期間點滴生活;《許淵沖百歲自述》更是一個人的精神跋涉史,他講述了在家鄉的讀書生活、在西南聯大的學習歲月、在巴黎的留學往事以及回國后的工作。
王木春先生在《先生當年——教育的陳年舊事》一書中,也為我們呈現出民國時期優秀知識分子的群像。無可厚非,民國教育是豐富的,復雜的,有缺陷的。書中勾勒了50多名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人物的陳年舊事,剪輯他們對教育的思考和探索,讓讀者們一睹名家的教育風采,也為今天以及未來的教育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照。又如,在《啟功的“恩”師》一文中,講述了時任輔仁大學校長的陳垣先生,對家境貧寒的年輕才俊——啟功先生的關愛和幫助,尤其在寫字方面,功不可沒。
三、新時代“大先生”對教育的守護與專一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當然,教育系統也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個人,堪稱新時代“大先生”。
年近期頤的葉嘉瑩先生,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1974年,葉嘉瑩終于盼到了重回祖國大陸的時刻,她一口氣寫了1878字的長詩《祖國行》。退休后,葉嘉瑩先生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用于設立“迦陵基金”,截止2019年,她已向南開大學累計捐贈了3568萬元。
年過古稀的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先生,教研工作、論文寫作和教學藝術堪稱一流。先生長期堅持深入中學課堂上示范課,立體多側面地開展優質高效的語文教學研究活動,下大功夫對優秀青年語文教師的培養,可以說,他是一名善于創新的實干家。
改革先鋒、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她是精心育人的一代師表、潛心教改的一面旗幟。她卻謙虛地說,做了一輩子老師,一輩子在學做老師。
教師要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大”就是人,人是頂天的,一橫就是兩個翅膀,擁抱祖國、擁抱民族和擁抱世界,“大先生”就是要有這種情懷。教育,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教師的生命,在學生身上延續。
“不忘教育初心,點亮生命燈火?!庇阡粝壬凇饵c亮生命燈火》一書中說,“人生是一張單程票,每一站都要遇到好老師。每個孩子都是國家的寶貝、今天的基礎教育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一頭挑著學生的今天,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p>
對于于漪先生而言,教育就是一生的牽掛;教師就是一生的職業。對比今昔,回歸初心,自省自勵,不斷追求教育的真諦。于漪、黃音兩代教師的對話記錄在《穿行于基礎教育森林:教育實踐沉思對話錄》一書中,先生妙喻教師就是“基礎教育森林”中小小的“護林人”。在五彩斑斕的學生世界里,愛就是學生成長的基本需要,在美的熏陶感染中,點燃學生旺盛的求知欲。
四、從“大先生”到“好先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边@不僅對新時代教師的自我修養提出了更高的期待,還對所有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誠然,“大先生”的出現,需要陽光、空氣和水,而這里的陽光、空氣和水,就是愛、自由和寬容,也就是說,包括“大先生”在內的所有杰出人才的生長,都需要愛的陽光、自由的空氣和寬松的土壤。
今天,我們對海內外、古往今來的“大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像陶行知這些“大先生”那樣做人、做事、做教育!毋庸置疑,不是每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師最后都能成為“大先生”,但是,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應該以成為“大先生”作為自己的職業方向,以“大先生”的標準來要求和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明確堅定的理想理念,心系國家和民族,心中有學生,貫通古今,拓寬視野,樹立精神風范,增強文化自覺,厚植家國情懷,才能培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爭做、學做新時代的“大先生”“好先生”,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就要秉承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的時代理念,成為一個信奉教育科學、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人;要著眼于學生的今天和未來,點亮學生的夢想之光,照亮學生腳下的路,為學生走向未來蓄積強大的青春力量和知行素養;要矢志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也要博覽群書,具備高階思維、國際視野和跨學科的素養學識,掌握現代化教育手段,具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和人文修養;同時,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
爭做新時代的“好先生”,應該在德、才、識、能等方面上下功夫,始終堅守“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始終遵循“學生為本”的育人信念,始終堅持“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始終涵養“高尚師德”的職業道德。要有大愛心、大學問和大智慧。
眾所周知,中小學教師從事的基礎教育工作,平凡而瑣細,但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成人、成才,關系到未來國民素質的高低。教師必須站在高處,想在遠處,干在實處。心中要燃起一團火,通透自己,照亮別人。
中國當代教育名家、“建國六十年對中國教育有突出貢獻者60年60人”榮譽獲得者吳穎民校長,是廣東教育界的泰斗也是中國基礎教育的領航人。他的格局大,富有人格魅力,修為、學識、視野和思維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可以在其自傳體專著《行思悟道 立己達人——我的教育人生》中接受洗禮。
人生的每個階段,能遇到一位好老師,當然是人生的幸運;學校,能遇到好老師,那是學校的榮光;而時代,能遇到好老師,那當然是民族的希望?!按笙壬钡牟粩嘤楷F,是民族的希望,學校的信心,更是人生的幸運?!耙换í毞挪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國家要進步,“大先生”無疑是多多益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立足華夏,放眼全球,辦好中國的教育,為學生開啟幸福人生奠基。
正如新時代“大先生”于漪所言:“我就是一塊鋪路石,是實實在在的草根教師,一直站在課堂上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什么是教育?我認為,作為教師,最為根本的是精心育人,全身心投入引領學生走一條健康、正確的人生之路?!?/p>
五、結語
選擇當教師,就等于選擇了高尚。教書育人的每一天,都有如旭日東升,新鮮,光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這是黨和國家對新時代教師的殷切期望。我們要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四有”好老師。
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向“時代楷?!秉S大年學習,學習他敢為人先、教書育人的敬業精神;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報國之志、愛國之情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
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地位作用更加凸顯。在教育均衡化、提高教育質量、“雙減”“五育并舉”等大政策背景下,教育系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