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雄 劉玉玲 范國正 譚芳
[ 作者簡介 ]
金建雄,男,湖南婁底人,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職業教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劉玉玲,女,湖南漣源人,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副主任藥師,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醫藥衛生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范國正,男,湖南新化人,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醫藥衛生人才培養。
譚芳,女,湖南婁底人,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醫藥衛生人才培養。
[ 項目名稱 ]
婁底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2020年度立項課題《婁底市基層衛生防疫體系現狀與對策研究》(202015A)。
[ 摘要 ]
婁底市基層衛生防疫體系面臨人才供給困境,存在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供給數量不足、結構不良、質量偏低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提供可實施的解決方案,促進婁底市基層衛生防疫體系的良性運行和發展。
[ 關鍵詞 ]
基層衛生防疫體系;人才供給;困境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7.021
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是保衛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基層衛生防疫體系是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的最基本構成,承擔著轄區內的衛生監督監測、疾病預防控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建立轄區人口電子健康檔案等一系列工作,在維護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定了以預防為主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公共衛生防控體系的建設上升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任務。2020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2020年9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提出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目前我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的基本架構已經搭建好,并在延長人口壽命減少死亡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成效。但隨著我國人口基數的增長,疾病譜由傳染和感染性疾病向慢性病轉變,以及在新冠肺炎常態化形勢下,衛生防疫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常態,基層衛生防疫體系承擔的工作也日益繁重,但其發展卻步履維艱,人才資源匱乏、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高等問題嚴重降低了基層衛生防疫體系防控重大疾病及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能力。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提出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將衛生防疫人才培養作為公共衛生健康領域的大事要事來抓,以數量足、素質高、結構合理的人才供給保障衛生防疫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1 婁底市基層衛生防疫人才隊伍現狀
1.1 基層衛生防疫人才培養意識不強、培養目標不明確
盡管以預防為主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已經確立多年,但在基層,疾病防治仍然以治療為主。這是由于預防保健的理念宣傳不到位,人們仍然本著“有病治病”的舊觀念,對預防保健不夠重視。其次在基層,對衛生防疫工作職責界定模糊,將預防接種片面理解為基層衛生防疫主體工作,忽視了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層多數沒有專門人員負責健康管理工作,也缺乏完善的健康管理機制體制,工作流于形式。同時在疫情常態化大環境下,基層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的短板凸顯,相關人才極度匱乏。因此不僅要認識到加強基層衛生防疫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更要明確基層衛生防疫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不僅要使人才培養工作契合當下防疫形勢,更要使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為健康中國大格局下衛生防疫體系輸送高質量人才。
1.2 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數量明顯不足,人員流失嚴重
衛生防疫人員數量不足是全國衛生防疫體系面臨的共性問題,而這一問題在基層尤為突出。基層衛生防疫體系“下不來人、留不住人”已經成為基層衛生防疫工作開展最大的阻礙。由于人員缺乏,基層衛生防疫人員常常身兼數職,職能錯位,日常診療工作和衛生防疫工作疊加,尤其在疫情應急響應期,診療和防疫人口基數大,工作任務重,現有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數量完全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需要街道、鄉鎮機關抽調人員協助工作。
基層衛生防疫人員缺口較大,一方面是由于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規模有限。目前我市沒有學校開設公共衛生與衛生管理類或健康管理類等專業,衛生防疫人才培養工作缺失專業依托,只能通過短期培訓強化基層衛生防疫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數量極為有限,質量參差不齊。
同時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流失現象也非常嚴重,在基層,中級職稱的衛生防疫人才非常稀缺,多數人員流向上一級衛生防疫部門、醫療機構、衛生行政機關等部門,還有部分人員辭職。人員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除了工作辛苦,還涉及薪酬、職稱等多方面的因素。衛生防疫系統的薪酬較同級別醫療機構低,同時,在職稱晉升有職數限制的情況下,衛生防疫職數明顯低于臨床,在評審過程中也沒有進行分層分類評審,而是與臨床醫生一起評審,評審難度增大。這種現象在基層尤為突出,極大地打擊了醫務人員從事衛生防疫工作的積極性。尤其是基層,由于缺乏足夠專業的衛生防疫人才,部分工作崗位可能由其他醫學專業人員負責,但在職稱晉升時卻沒有相應通道。因此,進一步完善基層衛生防疫人員的薪酬機制和職稱晉升機制,是減少基層衛生防疫人員外流的必要措施。
1.3 基層衛生防疫人員專業性不強,整體素質偏低
目前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普遍存在專業性不強的問題,少數偏遠鄉鎮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甚至沒有公共衛生與衛生管理類專業的人員,更缺乏健康管理與促進類專業人員,衛生防疫工作由臨床、護理、藥學、醫學技術等專業人員兼任或年齡較大的醫技人員轉崗擔任。其次,我國公共衛生教育基本沿襲醫學模式,專業機構基礎依托于醫學背景。但隨著社會發展。衛生防疫工作的內涵早已超越了傳統醫學范疇,重大疾病、慢性病發生率的增加,與心理健康、人際關系、社會經濟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傳統的醫療手段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基層衛生防疫人員培養應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在多學科背景、學科交叉融合、應急管理、健康管理等短板方面下力氣,以適應后疫情時期基層衛生防疫體系建設需求。
1.4 基層衛生防疫人員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市基層衛生防疫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現象較為嚴重,具體體現在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4個方面。在性別結構上,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無論是衛生防疫技術人員還是管理人員,均以女性從業者為主體。在年齡結構上,長期穩定的從業者主要為45歲以上人群,疫情應急響應期緊急調配人員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主體,在年齡構成上,缺少技術成熟、應變能力強、管理組織能力強的中年群體從業者,年齡斷層現象明顯。在學歷結構上,大專以下學歷的從業者占主體,其他醫衛類專業轉崗人員占主體,公共衛生類專業從業者少之又少。在職稱結構上,初、中級職稱占主體,幾乎沒有高級職稱人員。總體來說,基層衛生防疫人員結構呈現低學歷、低職稱、大齡化、女性化的特點,人員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極大地阻礙了基層衛生防疫工作的發展。
2 婁底市基層衛生防疫人才培養路徑
2.1 準確定位基層衛生防疫人才培養目標,發揮人才培養的使用效益
秉承大健康理念,培養具備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預防保健等方面能力的基層衛生防疫人才。尤其是在偏遠鄉村,健康教育工作尤其重要,通過健康教育,引導人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改變人們小病不治,大病難醫的思想,幫助人們建立預防保健的健康理念,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減少不良生活習慣或小病延治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
秉承國家“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積極培養預防保健防疫人才,提升基層預防接種流程的規范性,同時注意培養基層衛生防疫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促進疫苗接種的信息化管理。
秉承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方針,就核酸采樣、疫苗接種、流行病學調查等內容,培養鄉、村兩級疫情防控人員,規范基層發熱患者接診與處置流程,規范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程序,加強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的培養,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成效。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對健康生活的意愿越來越強烈,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基層衛生防疫人才的培養,更要加強健康管理型人才的培養,就健康檔案創建與管理、慢病防治、婦幼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內容強化基層衛生防疫人員的培訓,使基層健康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2.2 完善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激勵機制,提升從業人員的積極性
進一步完善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激勵機制,提高崗位待遇,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薪酬機制,保障基層衛生防疫人員合理收入水平。破除論資排輩觀念,加強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建立穩定的與競爭相結合的聘任機制,注重工作能力。
同時還要優化職稱評聘機制,完善分類人才保障政策,科學設置衛生防疫人員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的比例,對崗位必需的重點名額進行擴充,建立專業人才培養制度和晉升通道。通過完善激勵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升基層衛生防疫人才隊伍的建設成效。
2.3 完善基層衛生防疫人才培養機制,減小人才數量缺口,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3.1 健全專業結構,對口培養衛生防疫專業技術人員
基層衛生防疫人員供給主要來自地方院校醫藥衛生專業畢業生。我市涉及醫藥衛生大類專業的學校目前均沒有開設針對基層衛生防疫工作的專業類別,導致目前基層衛生防疫人員多數是由其他醫藥衛生專業人員轉崗而來,專業不對口,工作積極性不高。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及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全市應統籌規劃醫藥衛生專業布局,促進公共衛生類專業的開設,通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體制,落實好公共衛生類專業學生的入學和就業機制,促進學生“下得去,留得住”。相關院校也要響應國家健康發展大方針和地方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優化專業結構,積極申建公共衛生類專業,以滿足地方基層衛生防疫人才供給需求。
2.3.2 醫藥衛生類專業常態化融合公共衛生知識體系
根據專業領域和專業優勢,將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特殊人員健康管理(兒童、老年人、孕產婦、結核病患者、精神障礙患者、慢性病患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處理、疫情常態化防控等基層衛生防疫工作內容融進臨床、護理、中醫、中藥、藥學、檢驗、中醫康復技術等專業的課程建設中,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具備基本的衛生防疫知識體系和職業能力,緩解因無公共衛生類專業畢業生造成的基層衛生防疫人員短缺的現狀。
2.3.3 多舉措加強衛生防疫人員培訓工作,提升從業者的專業素養
公共衛生相關專業尚未建設,為滿足基層衛生防疫人員需求,其他醫藥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申請轉崗衛生防疫工作,但所有轉崗人員必須經過一定期限的公共衛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現有在崗的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每年必須參加市級衛生防疫部門和具有醫藥衛生大類的學校聯合舉辦的定期培訓班;同時建設網絡學習平臺,對從業者建立跟蹤培訓機制,以傳達最新衛生防疫政策、方法、手段和職責,及時更新從業者的知識體系,提升從業者的專業素養。
2.3.4 加強中醫藥衛生防疫人才培養力度
我國傳統公共衛生教育以西醫、西藥為主體,中醫藥體系涉及極少。但隨著中醫藥健康快速發展,其在醫療衛生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尤其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防疫構建了疫情防疫的第一道防線,中醫藥防疫人員在疫情防疫工作中作出了巨大貢獻。有中醫藥專業的相關院校應加強中醫藥衛生防疫課程建設,秉承“健康中國”理念,加強中醫藥專業學生服務基層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通過健康宣教、社會實踐、志愿活動等形式,樹立服務基層的職業理想,促進中醫藥在健康教育、慢病防治與管理、特殊人群健康管理、預防保健、疫情防控等基層衛生防疫工作中的推廣和應用,為老百姓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衛生防疫服務。
2.4 強化公共衛生服務師資隊伍建設
公共衛生服務類專業人才培養除了做好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更要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各院校要積極引進公共衛生服務相關專業高水平師資;對現有師資要求每年參加衛生防疫系統專業培訓,并利用假期下沉到基層衛生防疫機構從事具體工作,設計如何將衛生防疫工作內容融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通過優秀師資促進優秀衛生防疫人才的培養。
基層衛生防疫是守衛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保障。但我市基層衛生防疫人員供給數量不足、質量不優、成效不高,已經成為阻礙基層衛生防疫工作開展的最大障礙。相關部門和院校應加強政校合作,積極分析人才供給存在的問題,統籌規劃解決方案,為婁底市基層衛生防疫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毛阿燕,孟月莉,嚴曉玲,等. 促進健康中國建設中公共衛生體系的職責與使命[J]. 中國公共衛生,2021,37(9):1313-1318.
[2]習近平. 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J]. 求知,2020(10):4-7.
[3]鄭瑋,董蔥,朱海深,等. “健康+經濟”雙驅動下基層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的短板及對策[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1,37(4):438-442,446.
[4]楊禮娜. 我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和政策改革的思考[J]. 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1):54-55.
[5]吳瓊,文倩,黃烈雨,劉楊,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及建議[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1,37(2):165-168.
[6]黃蛟靈,黃豪,梁鴻,等. 完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基于基層衛生“平戰結合”防疫視角[J]. 中國全科醫學,2021,24(25):3184-3189.
[7]郭利娜,李南南,席晶晶. 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流出情況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21,37(5):86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