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陳玥玓,女,河南鄭州人,河南藝術職業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 摘要 ]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逐漸增強,中國傳統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世界人民的關注,民族民間舞蹈就是中國傳統舞蹈文化的精髓部分。在全球一體化形勢和信息化時代的雙重沖擊之下,我國民族民間舞蹈在自我發展和成長的過程之中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和阻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發揮互聯網形勢下的多重優勢,將民族民間舞蹈的精髓部分進行傳承,體現出中國舞蹈文化的深厚底蘊,表達出多彩多姿的藝術美感。本文圍繞著互聯網形勢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發展展開論述。
[ 關鍵詞 ]
互聯網;民族民間舞蹈;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7.051
隨著現代互聯網信息科技的不斷繁榮,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線上網絡平臺日益發達,民族民間舞蹈完全可以通過小視頻等多種形式被世界觀眾所熟知。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出現了多維度的傳播方式,必須要抓住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和東風,利用大眾傳媒加強人們對民族民間舞蹈的認知和看法,助力于民族民間舞蹈自身的發展壯大。由傳統的線下傳播拓展至現在的線上傳播,通過互聯網介質達到大范圍的傳送效果,收獲大批量的年輕觀眾,有利于中華傳統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1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概述和主要特點
從狹義的角度上來說,民族民間舞蹈屬于集成概念,它代表的是某一類的地方性舞蹈特色,具體剖析民族舞蹈和民間舞蹈卻并不是同一個概念,二者之間有一定的差異。民族舞蹈起源于不同地區的民族文化,按照狹義的解釋多指不同民族地區自編自創的舞蹈,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生產生活狀態,在這一背景之下形成的民族舞蹈藝術表現的是群居文化和集體文化的取向,比如大眾喜聞樂見的藏族、蒙古族舞蹈,也有風格顯著的侗族蘆笙舞和土家族擺手舞等。這些民族舞蹈與“少數民族”這一概念是綁定在一起的,屬于同一種語境,因此我國民族舞蹈辨識度較強。民間舞蹈指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生產和勞動的過程之中編創的舞蹈,它的基礎背靠廣大人民群眾,屬于集體大眾文化,相對于宮廷舞的概念而言。從民族民間舞蹈的范圍上來講,民族舞蹈包括于民間舞蹈之中,無論是少數民族又或是漢族,“民間”這一概念都具有較為濃厚的民風民俗底蘊。民間舞蹈也會受到民族文化的影響,但是它的民族性卻并不是綁定而存在的,比如扭秧歌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民間舞蹈形式,但是并不僅限于我國某一民族地區,它廣泛存在于我國陜西、河北等北方地區,二者相互對比可以看出民族舞蹈受到人的因素影響較大。而民間舞蹈受到地區的影響因素較大,民族民間舞蹈在現代更多的作為一個集成性和整合性概念,其特征可以做出以下描述:
第一個方面是民族民間舞蹈的民族特征。任何一種舞蹈其實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氣息,而對于民族的理解卻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和語境的需要進行擴充或縮減。通過舞蹈的民族性特征表現出舞蹈藝術的審美情趣,在民族民間舞蹈這一整體概念的影響之下呈現出泛化的表現特征,它不單指某一個少數民族,也可以指具有文化共性的區域和群體。比如美國街舞起源于美國現代街頭文化。以此類推,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民族性可以做狹義縮小解釋,也可以做廣義擴大解釋,如果把中華民族當作一個整體的尺度,那么民族民間舞蹈中的民族講的就是中國人的共同特性,如果按照世界人民大民主的角度去理解,那么民族民間舞蹈完全可以被當做世界范圍之內的文化遺產。
第二個方面是民族民間舞蹈的地域性特征。就當前世界舞蹈發展現狀來看,并沒有哪一種舞蹈的生命力能夠真正做到席卷全球,并且觀眾的個人興趣愛好、年齡層次、欣賞習慣都不同,但是這些并不對民族民間舞蹈的生命力與活力造成影響。民族民間舞蹈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征,從直觀的角度上來講,舞蹈的形成和地區本身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以自然生態因素為主要考量標準,受到氣候、氣溫、水文條件、物產條件等因素影響,舞蹈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會相差迥異,比如上文提到的侗族少數民族常跳的蘆笙舞,那么首先要有蘆笙這種樂器的產生為客觀依托才能有蘆笙舞的存在,再往后推,蘆笙的存在必然依靠大量的竹子資源,由此就不難想象我國侗族地區擁有怎樣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物產,反映出民族民間舞蹈不可脫離的地域性特色。任何一種舞蹈藝術都必須竭盡所能地獲取當地的物質資源條件,這一點是不可忽視也不可移轉的。
第三個特征是民族民間舞蹈的群眾性特色。民族民間舞蹈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具有較為強大且深厚的群眾基礎,這一點也是民族民間舞蹈和宮廷舞蹈之間的最大區別。民族民間舞蹈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人民群眾是它的母親和主體,為人民群眾演繹和傳播的舞蹈才能被稱作民間舞蹈。群眾性特征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指的是民族民間舞蹈從開始創立到形成至今擁有不可逆的特征,它是一種大眾化的舞蹈。舉個例子,如果把陽春白雪的宮廷舞蹈嫁接到民族民間舞蹈之中就會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宮廷舞蹈卻可以吸取民族民間舞蹈的片段進行創新與內容的擴充。
第四個特點是民族民間舞蹈的功能性特色。站在空間維度的角度去看,民族民間舞蹈存在于人類精神文明層面,它的傳承和發展無論是否受到人主觀意志的左右都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有一些民族民間舞蹈的形式會隨著歷史的演進不斷埋沒在塵埃之中,但是這些舞蹈具有的文化成就是不可磨滅的。在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類型不勝枚舉,它能夠跨越千年傳承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功能性特色。從舞蹈的本質來追根溯源,舞蹈其根源起源于巫術,是古代巫師用于祭祀的一種儀式。在當今社會條件之下,之所以要把歌曲和舞蹈放在一起,也是受到了古代舞蹈起源的影響,這種歌舞相生的儀式是很多場合至今仍然不可缺少的,比如中國人最重視的春節、生日等特殊的場合,舞蹈配上音樂就具有很隆重的儀式感,正是因為民族民間舞蹈的實用性功能,才讓它能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的發展之中不被淘汰。
2 互聯網對于民族民間舞蹈傳承和發展的優勢
在互聯網背景之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發揚具有重要的優勢和意義。第一個方面,互聯網的優勢和資源能夠有效傳遞民族民間舞蹈的自身魅力。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能夠為舞蹈的編創提供更加豐富的靈感與素材,讓舞蹈的內容更加豐富化,具有更強烈的觀賞效果和美觀程度,也能夠贏得觀眾的視覺喜愛,因此觀眾能夠更加強烈地感受到舞蹈表演的獨特魅力之所在,也讓互聯網優勢和工具成為民族民間舞蹈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工具。
第二個方面,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和優勢之下,民族民間舞蹈能夠建立更加深厚廣泛的群眾基礎成為一門大眾的藝術。互聯網的發展和優勢體現為民族民間舞蹈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可能性,通過多種多樣的短視頻自媒體平臺讓受眾對舞蹈的認知程度有所增加,也為民族民間舞蹈的普及提供了捷徑。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征,獲取民族民間舞蹈的資源進行觀看和學習。從這里可以看出,互聯網時代優勢之下,民族民間舞蹈轉變為一種大眾藝術,具有更加深厚且廣泛的群眾基礎,實現了更大范圍之內的快速傳播。
第三個方面,互聯網科技和優勢能夠加速民族民間舞蹈創作方式的轉變。在新媒體的背景之下,民族民間舞蹈已經成為當前舞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現代舞蹈編創形式的轉變。在當前舞蹈編創的過程之中,如果藝術家能夠選擇融入信息化新技術就可以拓寬傳統舞蹈編創手段,實現多維觀感體驗,充分發揮互聯網科技的優勢和價值。
但是還要注意的是,互聯網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來說并不全是積極的影響,也會有消極因素存在。比如互聯網的快速傳播和大眾媒體的信息分享門檻下降,為民族民間舞蹈增加了抄襲和智力成果盜竊的可能性。這些方面既容易產生違法犯罪行為,也會對民族民間舞蹈自身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
3 互聯網形勢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發展建議與策略
3.1 利用互聯網特征,加強舞蹈傳播方式多元化轉變
在當前互聯網發展的優勢和背景之下,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發展需要走上一條自我更新自我進步的道路,首當其沖要做到的就是采用多元化的媒體傳播方式,充分發揮信息化和互聯網的優勢,更新傳播平臺。在互聯網的加持之下,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擁有了更加寬廣的可能性,遇到了全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傳播深度和廣度都被迫發生了變化。在當前的民族民間舞蹈傳媒之中,除了要重視新的傳播形式拓展之外還應當與傳統的舞蹈傳播方式相互結合。民族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它能發展至今就注定了其形式和內容都在不斷更新之中,具有強大的內生力量,目前具有較為寬廣群眾基礎的民族民間舞蹈形式是廣場舞表演,因此可以利用互聯網媒體下載的形式為廣場舞表演提供新的契機,加強對民族民間舞蹈傳播方式的轉化。
同時,電視傳播和新媒體傳播也是一種新型的傳播渠道,電視傳播是互聯網科技影響之下的一種傳播產物,能提高民族民間舞蹈的現場感染力,增強舞蹈張力和表現效果。電視轉播的方式參與其中可以讓民族民間舞蹈得到遠距離的傳播和擴散,涵蓋傳統電視傳播的優勢,還可以容納新媒體技術支持之下的舞蹈后期剪輯和編輯工作,讓電視轉播的清晰度有所提升。
網絡新媒體傳播平臺是一種全新的傳播手段,也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最為驕傲的資本。在當前階段,互聯網科技衍生出了包括新媒體在內的多項發展成果,也意味著人民群眾和信息化網絡的接觸越來越密切,在此背景之下,人們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了信息的學習和攝取,也為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播提供了更加寬廣的途徑和方法。新媒體資源支持之下,人們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快速獲取民族舞蹈教學資源,比如打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就可以看到很多公益機構拍攝的有關民族民間舞蹈的宣傳片,相對于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新媒體傳播門檻較低,成本較小,其受眾范圍更廣闊,擁有傳統媒介不可替代的強大優勢。
3.2 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民族民間舞蹈品牌
若要加強民族民間舞蹈的現代化傳承與發展,除了要加強舞蹈藝術自身的編輯和創新之外,還要加強舞蹈的品牌化經營,通過品牌思想的樹立能夠加強相關作品和課程的傳遞,表達出具有獨特魅力的品牌舞蹈文化。在這一過程之中,通過新媒體和普通互聯網平臺都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有關工作人員可以把民族民間舞蹈的有關資料上傳至互聯網平臺,并加以相關的品牌保護,及時更新官方網站消息,輸出產品信息,吸引受眾關注,讓民族民間舞蹈的實際經營效果有所提升。除此之外,互聯網背景之下信息傳播速度急速增長,民族民間舞蹈的發揚和傳承要善于引領時尚,增加剛性客戶,也可以通過品牌共享的模式展開聯合推廣。
3.3 利用互聯網優勢,打造民族民間舞蹈互動社區
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之下,以舞蹈為主題的互動社區可以加強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播力度和效果,在互動社區之內,加入官方網站的會員都可以實現鑒賞、互動和交流,就有關民族民間舞蹈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充分發揮出了互聯網線上資源的互動性和共享性,打破了傳統舞蹈資源傳播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局面。除此之外,利用互聯網互動社區人們不僅能夠在本國范圍之內吸引受眾,還能夠通過Ins 、Facebook 等外國社交軟件發布視頻,吸引全世界喜愛舞蹈的受眾共同加入其中,以房間的形式通過直播進行交流,方便觀眾發布個人意見進行反饋。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形勢之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發展可以背靠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和特點,提高民族民間舞蹈的表現張力,豐富創作素材和編創形式。有關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契機充分改變舞蹈的傳播渠道,利用多元化的傳播思想打造民族民間舞蹈品牌,也可以創造民族民間舞蹈互動社區,全面提高民族民間舞蹈的現代化開放發展程度。
參考文獻
[1]王蕊. 我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趨勢[J].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21,30(1):89-94.
[2]馬楊.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法研究[J]. 當代音樂,2020(6):125-127.
[3]李琪. 試析互聯網形勢下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法——評《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J]. 高教探索,2019(11):129.
[4]楊丹妮. 傳統文化傳承視角下的民族民間舞蹈發展問題探討[J]. 北方音樂,2019,39(13):241-242.
[5]董蒙蒙. 民族民間舞蹈在中學的教學實踐與探索[D]. 溫州:溫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