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夢楚 倪海濱
[ 作者簡介 ]
屠夢楚,女,浙江諸暨人,浙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養老。
倪海濱,男,江蘇徐州人,浙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輔導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項目名稱 ]
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研究成果。
[ 摘要 ]
隨著我國空巢老人數量的增多,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問題。目前,我國空巢老人存在疾病支持欠加強、意外救援欠及時、心理狀態欠健康及適老輔具欠應用四大安全問題,應構建智慧居家養老模式、完善相關養老救助政策、加快相關政策法規建設、加強社會宣傳力度、改善居家生活環境、豐富精神文化需求、設計推廣適老輔具,以滿足空巢老人居家安全需求。
[ 關鍵詞 ]
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安全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7.059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總人口18.70 %,與2010年相比,上升5.44個百分點。老齡化社會的加劇、人口流動的日趨頻繁、年輕人家庭結構的改變等原因使得空巢老人這一群體規模龐大。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我國空巢老人人數突破1億,有學者預計,到2030年,我國空巢老人將占老年人口的90 %。空巢老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屬于相對“弱勢”群體。面對老齡化帶來的身體機能退化和心理缺陷,社會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關注。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持續完善居家、社區、機構、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上海發布的《上海民政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輔助、機構為補充的“9073”格局,其中“90”即90 %的老人傾向于居家養老。空巢老人獨自居住面臨各種安全隱患,嚴重威脅老人的身心安全與健康,需引起社會各層的重視。
本文通過閱讀文獻資料了解目前空巢老人居家養老的安全現狀,最終總結出四個方面的安全現狀,即疾病支持欠加強、意外救援欠及時、心理狀態欠健康及適老輔具欠應用,并提出相關建議。
1 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安全現狀
1.1 疾病支持欠加強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和器官功能逐漸發生退化,免疫力下降,難以抵抗各類疾病。據統計,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高達85.75 %,這些慢性疾病給空巢老人帶來了沉重的的疾病負擔。空巢老人作為老年人口中的特殊群體,具有極其迫切的健康需求。一方面,空巢老人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不清晰,表現在無法正確辨認自身疾病情況、對疾病的嚴重程度認識不足,輕視疾病帶來的嚴重后果,不及時就醫,導致疾病加重;另一方面,空巢老人在因慢性疾病發生緊急情況時難以得到快速有效的醫療救助。
1.2 意外救援欠及時
空巢老人意外傷害的主要類別包括意外跌傷、意外墜床、燙傷、誤吸或者噎嗆等。由于機體機能的衰退、對環境控制能力的下降及缺少子女日常生活的照料,空巢老人居家意外傷害發生率較高。慢性疾病會對老人神經系統及機體協調性產生影響,所患慢性病種類越多,跌倒的風險就越高。除此之外,居住環境、設施設備也會影響空巢老人居家安全。然而空巢老人居家安全意識淡薄,意外發生時缺少自救與互救知識,難以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1.3 心理狀態欠健康
老年空巢綜合征指的是空巢老人由于子女長期離家在外,缺乏子女的陪伴照料,自身家庭功能弱化,產生焦慮、抑郁、寂寞、空虛、情緒低落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問題的綜合征。空巢綜合癥影響老人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等,繼而引起一系列相關疾病。研究表明,空巢老人患空巢綜合征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與子女親人的聯系。一方面,退休后,老人的社會角色產生巨大改變,人際圈縮窄,社會活動減少,老年人的社會價值感降低;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對子女家庭的依賴性會逐漸加強,然而空巢老人生活缺乏子女的陪伴,會產生不被需要的錯覺,陷入消極、抑郁的悲觀情緒。另外,空巢老人的心理情緒還與養老制度不完善、老人缺乏經濟支持、身體健康狀況不佳、退休后適應不良等有關。
1.4 適老輔具欠應用
適老輔具是提高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減輕護理人員勞動強度的適用于老年人的康復輔助器具。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 000萬65歲以上老年人發生跌倒,其中10 %~20 %屬于重傷,經手術治療仍無法恢復基本自我照護。利用適老輔具技術,借助適老輔具幫助,為空巢老人創造舒適、安全的養老環境,不僅可以幫助空巢老人克服身體功能障礙,減少跌倒等意外傷害的發生,也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醫療的有效利用率。然而目前我國適老輔具行業存在許多問題,例如,空巢老人對適老輔具概念模糊,缺少專業的適老輔具購買平臺,適老輔具相似度高、品種少、檔次低。
2 完善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安全服務的建議
針對目前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安全存在的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2.1 構建智慧居家養老模式,保障空巢老人居家安全
隨著“銀色浪潮”的持續發展,國家積極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指出,要加快智慧養老發展,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健康及養老領域的創新與應用,提升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的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如優化現有健康監測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加強其日常生活利用率,大范圍推廣應用。
2.2 針對空巢老人緊急需求,多方推行落實養老政策
2.2.1 政府完善相關養老救助政策
通過對空巢老人經濟、健康、精神需求等指標進行評估,政府可完善相關養老救助政策,擴大空巢老人養老財政投入,保障空巢老人養老權益,為其提供便利。如根據地區與經濟需求不同,為空巢老人提供相應救助政策;加強該項目整體財政支持力度,增加空巢老人救濟補貼;醫療方面,政府可完善和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對無經濟收入的空巢老人進行免費醫療,提高就醫費用報銷比例與種類,同時建立以社區為單位的醫療服務制度,為空巢老人提供就醫便利,保障老人身體健康。
2.2.2 建立高效理療救助體系
目前我國空巢老人普遍存在一種或兩種及以上慢性疾病,且缺乏相關用藥安全知識,影響其日常獨立生活能力,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各醫療機構可建立相應的高效理療救助體系。
首先,針對經濟困難的空巢老人,可提供免費健康檢查,鼓勵空巢老人積極參與;針對身體狀況不佳,行動不便者,可提供在家體檢服務,并將身體健康情況輸入統一醫療數據庫方便后續的分析治療。其次,適度提高空巢老人醫療救助金額,針對貧困空巢老人就醫住院,可提供免費服務或減免醫療費用。最后,針對空巢老人可提供護工服務保險、康復保險等有助于健康的醫療保險。
2.2.3 社會開展預防意外傷害的宣傳教育
由于機體功能的衰退,日常功能能力降低,同時缺乏子女的照護,空巢老人易發生跌倒、誤吸等意外傷害。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的健康養老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較為薄弱,急救知識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識和技能,突發意外事故時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保護。因此,社會可針對老人開展預防意外傷害的宣傳教育,開展必要的急救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升空巢老人對意外傷害的認知水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降低意外傷害發生率,提高空巢老人自救、互救的成功率,從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存及生活質量。
2.2.4 改善空巢老人居家生活環境
空巢老人居家意外傷害的高頻發生,督促我們要加速推進對空巢老人居家生活環境進行因地制宜無障礙適老化改造,滿足空巢老人居家養老需求。如采用防滑倒、防磕碰的家居用品,合理安置日常用物,設置無障礙通道,加大各類標志設計,提高室內燈光明度與適宜度,配備緊急呼叫系統,等等,為老年人創造一個更舒適和安全的生活環境。
2.3 了解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干預老人空巢綜合征
作為老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會誘發各種身心疾病,造成老人自身不適,還會對家庭以及社會造成嚴重影響。滿足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提升空巢老人的獲得感、幸福感,降低空巢綜合征的發生率,以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2.3.1 建立社區特色家庭服務
面對日益嚴峻的空巢老人現象,如何讓老人正確擺脫空巢綜合征,社區起很大作用。社區可建立老年人心理服務組織和服務網絡,定期開展針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鼓勵空巢老人敞開心扉,積極進行情感疏泄,用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對待、接受老齡期;社區可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請專家講解一些的常見慢性疾病,宣傳正確的養生知識,讓空巢老人正確認識自身疾病,樹立正確就醫態度,不輕信神醫偏方,等等。
2.3.2 體現空巢老人自身價值
體現空巢老人自身價值,可鼓勵其參與社會活動,增加空巢老人與社會的聯系接觸,既能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減少其孤獨感,減輕其對子女的依戀,讓老人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要想“老有所為”,可積極開發老年資源,引導幫助有勞動能力和工作意愿的老年人繼續就業,創造更多價值,或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務中心,鼓勵有能力的空巢老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融入社會,發揮余熱;要想“老有所學”,可建立老年大學,鼓勵空巢老人參加教育活動,培養新技能,獲得新知識;要想“老有所樂”,可多舉辦老年娛樂活動,如組織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鍛煉活動,強身健體。
2.4 明確空巢老人的輔具需求,改良輔具增加可推廣度
對于長期獨居的空巢老人來說,十分需要能夠提升改善其自我照護能力以提高其生活質量的輔具。《“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要促進“銀發經濟”的發展,鼓勵支持企業公司研發生產智能養老設備及適老康復輔具等。然而,目前我國老年用品市場存在眾多問題。如何設計適合老年人使用的輔具,充分開拓適老輔具市場非常重要。
提高適老輔具在空巢老人群體中的使用普及率,增強其接受度及體驗感,大致上要滿足以下四項原則。首先,去除標簽,明確適老輔具與殘疾人輔具的概念區別,滿足老年人對輔具的審美需求及情感需求。其次,要簡單易用,在適老輔具的設計中,要盡量簡化產品使用程序,簡明標示產品使用方法,避免繁復的學習過程。再次,要安全實用,提高適老輔具的容錯性,符合人機工程學,避免產品存在尖銳部位,以防使用過程中發生磕碰。最后,產生情感慰藉,空巢老人缺乏家人陪伴,缺少情感交流,適老輔具的設計可提高產品使用過程的交互性,彌補其情感缺失。
3 結語
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養老安全問題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包括老年養老的各種需求,亟待采取實際且有效的方案。社區、機構、醫院以及政府應加強聯系與合作,發揮“1+1+1+1>4”的效果。本文從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安全現狀出發,發現其安全隱患,提出相關建議,促使空巢老人居家養老的完善與發展,從而滿足空巢老人的安全需求。
參考文獻
[1]魏馨遠,程梓敉,潘驚萍,等. 四川省空巢老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J]. 現代預防醫學,2021,48(11):2032-2035.
[2]劉艷麗,路麗娜. 空巢老人身體健康狀況及護理需求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3-5.
[3]李芳,鞏文歡,姜元方,等. 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慢性病患病率及意外傷害的調查研究[J]. 循證護理,2021,7(3):360-364.
[4]尹杰. 對于農村留守老人慢性疾病的調查研究及建議[J]. 農村實用技術,2019(2):21.
[5]郭雁飛,馬文軍,張慶軍,等. 中國8個省份50歲及以上人群跌倒傷害及其危險因素橫斷面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39(3):258-263.
[6]葛慶軍.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探究[J]. 心理月刊,2019,14(13):53.
[7]羅椅民. 我國適老輔具與殘疾人輔具需求分析[J]. 標準科學,2019(6):57-61.
[8]翟振武,陳佳鞠,李龍.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新特點及相應養老政策[J].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27-35.
[9]賈長寬,陳東林,史月田等. 空巢老人385例慢性病現狀及對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1,13(3):57-59.
[10]李劍萍,馬天容,劉燕. 慢性病空巢老人用藥安全認知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護理研究,2016,30(26):3247-3250.
[11]李佳楠,劉偉,蔣丹等. 農村空巢老人急救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2021,21(11):833-836.
[12]嚴燦璨. 空巢老人生活輔具需求分析與設計研究[J]. 設計,2020,33(1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