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斌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于我國經濟產生重大沖擊,隨著社會復工復產人們的生活逐步正?;?,居民消費在斷崖式驟降已經有了逐步回暖趨勢,消費市場出現更多邊際改善現象。不過疫情沖擊居民的消費能力、不確定性增大影響居民消費問題較明顯。本文針對我國當前發展環境、特點、政策導向以及市場展望做出相關闡述。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襲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最終抗疫成功。不過疫情對于國際貿易方面的打擊是沉重的,在如此嚴峻的國際形勢下,消費成為了我國穩定國民經濟的關鍵所在,新時期新業態新模式應運而生,隨之發生改變的是消費者的行為和習慣,消費市場展現出新的亮點和特點。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全面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刺激人們消費、落實擴大內需戰略的政策舉措一個接著一個出臺,提升消費信心,活躍了消費市場,消費供給也豐富了起來。展望未來,我國消費市場中長期向好的方向沒有被改變,人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愿景沒有被改變,消費市場會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穩中有升;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將會在新時期新格局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居民收入下降導致理性消費意識提升
在疫情沖擊影響下,我國部分企業面臨著訂單減少、限制開工、成本較高、供應鏈中斷等經營問題,企業經濟效益低下直接影響了居民收入。據有關數據顯示,疫情沖擊下我國有將近一半消費者財務情況出現問題,對于年輕消費者、低收入者等群體最為明顯。短時間來講,收入預期下降會直接促使人們調整消費觀念,消費意愿和行為明顯降低,理想消費意識極為突出。央行數據顯示居民儲蓄意愿提高,2020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提高18.15萬億,同比增長4.93萬億元;截止9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達到21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0.7%。
數字經濟成新生產力賦能銜接
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全面迅速融合,信息技術被深度應用到生產和流通等環節,數據成為最為主要的生產要素之一,為促進經濟循環建設提供新動能。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加速推動傳統制造和流通轉型升級,批發與零售企業從傳統的商品銷售商加速轉型成供應鏈服務商、綜合服務商,以供應鏈反向整合賦能上游生產商。數字化經濟平臺通過技術和數據賦能生產企業,借助信息技術提高生產企業對市場需求的識別、反應能力,加速提升產業鏈協同效力和流通效率。
調整消費習慣促進線上消費

受疫情影響,消費市場的活力明顯不足,居民可選性消費品、流動性、聚集性、接觸式消費被嚴重抑制,成為了經濟復蘇的最大難點。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引導新的時代潮流,引領新型消費快速擴容,線上消費能夠保證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之外,還能夠促進消費市場升溫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線下消費轉為線上消費,促使線上消費黏性提升。線上消費對象范圍持續擴展。數字文化娛樂服務受到一定歡迎,視頻、游戲擁護以絕對的速度增加著,線上教育網絡授課、線上辦公網絡市場會議成為居家生活常態。與此同時,疫情沖擊下中老年人對互聯網的認識和使用迅速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線上消費深度以頻率提升明顯。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3%,高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4.3。
消費市場復蘇較快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一直為負,第二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到-73%。2020年8月開始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步增速開始由負轉正,目前已經連續三個月同比正增長第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回升到34.9%。伴隨疫情常態化防控機制的有效運行和新冠疫苗投入生產,我國消費需求會大幅度提升,消費仍舊是我國經濟提升的主要推動力。
線上消費將引領消費提升
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線上消費黏性明顯提高,居民消費的主渠道已經由線下實體轉為了線上渠道,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不斷促進線上消費提質升級,線上消費范圍持續向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服務范圍延伸,線上線下持續融合背景下餐飲外賣、商超“到家”等新型消費模式迅速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6月,全國互聯網購物人數比上一年增長1.0億人,主要網絡零售平臺店鋪數同比增長16.0%,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21.9個百分點,占社零總額比重已增長到24.3%。疫情期間,居民就醫、上學、文化娛樂等剛性需求轉移到線上,有效助推在線醫療、教育、文娛服務消費規模增長快速。醫療方面平安好醫生、好大夫等對家醫療服務平臺提供線上義診服務。2020年春節期間在線問診范圍獨立APP日活動最高分達671.2萬人。線上教育消費方面,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衍生了大量線上教育消費需求,好未來、新東方、網易有道等在線教育服務機構為學校、老師、學生提供在線直播教學,2020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預計達到3.09億人。線上文娛消費方面,“宅經濟”帶動短視頻、網絡游戲、在線音樂等內容消費大幅度增長,電影、現在演出及綜藝能線下文娛活動借助視頻連線、云錄制、云直播迅速向線上轉型,2020年一季度在線文娛市場規模超1400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我國未來市場經濟發展提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理論指導下,我國將全面發展內循環,深層次挖掘內需潛力,以推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高消費對經濟提升的基礎性作用,全面發揮投資對經濟提升的主要作用,注重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保證國內大循環。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要素,迅速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以創新變革、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堅持擴大內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下,民眾消費將作為我國經濟提升的關鍵所在。
新消費引領國內大循環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新的消費內容、方式,模式、結構和制度為核心的新消費持續創新發展。相比傳統模式以產品為主,新消費是以消費者為主,注重分析、了解、判斷消費者的需求,從而系統性創造產品、場景來分別滿足不同群體的真實和潛在需求。在國家政策促進和數字經濟發展形式下,未來我國線上消費、智慧消費、無人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將在短時間之內迅速開展,大型商業綜合體、商業超市將推動數字化轉型,現代化商圈將迅速提升智能化改革,服務替代商品成為關鍵消費主體,關注新消費模式的新電商企業與傳統制造企業全面合作推動消費產業雙升級,新消費將作為領頭羊,引領國內大循環,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格局的關鍵力量。
綠色健康消費
突如其來的疫情促使人們提高健康意識,推動綠色健康消費提升,未來相關消費需求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釋放。在食品行業來講,安全性高、品質高著稱的進口食品消費熱度未降,比如近年來我國食品進口金額一直保證兩位數的急速增長。據相關報告指出,疫情期間人們對于健康食品以及生鮮食品的需求極具提升,疫情過后將一直關注綠色食品。在家電行業來看,盡管疫情對我國家電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一些具有消毒殺菌等功能的健康型家電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像烘干消毒機、空氣凈化器等健康家電銷量不斷提升,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為例,2020年上半年平臺健康產品的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24%。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和生態保護的重視度不斷提升,綠色健康消費必然作為消費熱點存在。
疫情雖然打亂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節奏,影響了居民日常生活的步伐,但是我國的消費市場從另一個角度打開了新的市場。疫情居家生活致使更多中老年人熟悉運用網絡平臺,在未來發展趨勢上這是一個主要的潛力對象;另外,我國有大約5億的農村人口由于各種原因未被深入挖掘。我國有強大內需的潛在市場,足以應付一些意外的風險。
(火星人廚具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直蓉."新發展格局下旅游消費市場與內需擴大協同發展關系探討."商業經濟研究.12(2021):180-183.
[2]."新環境、新特征、新導向、新展望——《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解讀."中國眼鏡科技雜志.01(2021):48-50.
[3]鄒蘊涵."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形勢及問題分析."中國物價.07(20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