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東
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經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截至目前已經逐步走向正規;食品經濟產業由于社會經濟體系發展和人民素養文化提高,對于食品安全、食品質量以及食品多樣性的要求也是不斷的提高,各食品生產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也愈演愈烈;導致生產質量方面的把控逐漸失衡,各種質量問題時有發生,瘦肉精、陳化糧、毒奶粉、地溝油涉及到各行各業,食品質量問題也是作為我國民眾目前為止最為關注的主要社會問題;究其根本原因,皆因各食品生產企業之間競爭嚴重,造成成本較高,盈利較小,各生產企業為追求高收益、高利潤逐漸將成本比例做下調,造成食品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其企業內部的質量管理及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督監控都有一定的問題。
食品生產企業在我國的歷史發展和進程中,由傳統的產品質量觀念逐步轉變到現在的產品質量、服務和規范化生產等觀念上,主要也是因為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體系的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我國現階段的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規模基本都是相對較小的加工模式,在其質量問題上由于企業分布較分散,企業在管理方面的負責人或者管理者管理能力一般,不能進行科學的、嚴謹的對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工作,在生產過程中,只能按照相關質量文件和市場需求來實施,基本能夠“應付”相關質量監督部門的檢查;所以需要相應的管理部門進行統一合規培訓管理,保證提高各企業提升經濟利潤的同時,還要控制成本管理,保證產品質量,從而促進食品企業的未來發展。
“民以食為天”食品作為我們每天保證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在生活和工作過程中的物質需求越來越高,相應的食品企業在安全問題上就成了重中之重,目前我國的食品市場基本都是應人民生產生活需求對產品進行生產,而中心應該側重于食品設計、包裝設計、營養含量設計、環保材料設計及成本管理設計等方面,確保嚴格控制食品安全及成本;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食品從業相關管理制度及自身生產成本等,制定企業相關管理制度,同時對相關的管理小組及生產操作的工作人員實行點對點的安排,規范教導生產工作人員工作職責和日常行為,對食品安全檢驗制定標準管理政策;另外,對食品成本進行管控,成本控制的范圍略顯大一些,無論是在產品生產前預測的成本控制,材料、輔助材料、人工等,還是在產品設計期間的成本控制,產品進行投入生產后銷售階段的成本控制;企業生產的整個過程,就是對成本投入的控制過程,如果想要進行成本管理,就要對生產的整個過程都要進行管控,尤其是企業的管理者和管理層在整個過程中都起著決定性的引導和決策重任。
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
之前提到的,我國食品企業大多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相關的管理人員在文化素養和管理問題上相對有限,不能對企業的全方面管理進行科學、合理化的運行操作;食品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食品行業往大了說是關乎著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管理者進行檢測監督,不能說親力親為,至少也要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相應檢查監督;在食品成本管理上,也要在保證食品質量問題的前提下,針對材料、人員、設備等問題上進行合理管控。
財務問題上的重視程度
食品行業作為民生行業,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滿足人日常生活所需,不過,隨著社會經濟體系發展,食品行業的成本把控也應根據行情發展時刻進行調整;這就需要食品行業的管理者和相關財務人員的管理和財務管理能力有更大的能力,在正常的食品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由于食品企業在所有行業中用人體制相對較低,對人員的學歷及相關專業知識方面要求一般,所以對于財務方面的管理人員相對來講水平不高,而且大部分的財務都是管理者或投資者的直系或旁系親屬,間接導致食品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很可能出現成本比例失調現象;另外,在食品企業的管理過程中,沒有針對財務職責方面進行制定相關規范規定及培訓,極有可能致使財務流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企業的管理及生產制造過程中都要制定相關的人員管理制度、產品質量規范等制度,并將制度宣傳到每一位工作人員頭上,確保產品的生產質量,也確保了食品企業將來能夠更好的發展。
對信息化時代的敏感度
我國經過多年的改革創新發展,邁入到嶄新的信息化科技時代,在新時代的帶領下很多企業都對其自身進行了改革創新建設,而很多食品企業受自身觀念、實力和現狀等原因未能意識到新時代能夠為節約成本和增強企業管理作出突出貢獻,還在按部就班的實行著傳統那一套;在新時代的信息化科技管理過程中,可以針對員工進行監督,對員工進行有效培訓;在成本管理上,能夠根據當階段實際的材料、人員及設備等成本進行科學調配;對當下實際人民需求做出相應新穎的產品,形狀、包裝、質量等做出合理設計。
對于成本管理缺少全面性
食品企業在傳統的成本管理過程中,注重的是在產品生產環節上的控制,包括原材料,人員及設備上,能省則省的成本管理模式,經實際操作以來,效果并不佳,而針對于在產品生產完畢銷售方面的控制并不多,這也是很多食品企業的通??;在此過程中,很多企業為了節省所謂的成本,而將產品的原材料進行替換或減少配比,從而造成產品質量嚴重下滑,進而危害到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安全;嚴重影響企業未來長期性和戰略性生存發展。
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
由于食品生產企業本身管理模式相對落后,有的甚至還是家族企業,人員配置和文化水平相對有限,對企業運行管理和成本管理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更多的管理就像是在菜市場賣菜一樣,把每一樣菜按固定的位置擺放,在管理過程中把每個人安排到固定崗位上做固定工作,機械化管理,造成企業靈活性不高,生產效率較低,產品質量更是不好把控;對成本管理上,沒有完整的成本管理體系,基本上都是理想型控制,什么時候想管控了就嚴格管理一段時間,過來一段時間之后該什么樣還什么樣,所以在整個成本管理體系中不能長期形成宏觀調控;這就需要對原有模式進行全面改革,包括方式、手段等等,以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
培養管理及相關技術人員
健全的食品企業管理體系是食品企業生存的基礎條件,健全的食品管理體系可以使食品企業做大做強,管理架構就像是人的骨骼,只有骨骼發育得好,足夠堅實,才能承擔更大的體重,在食品企業中,管理架構組建好之后,可以充分在此基礎上開枝散葉,不管在哪個環節都能夠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尤其是在和企業利潤直接相關的成本管理方面,科學、有效的進行管理是為企業盈利的基本條件,所以可以針對管理層及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分別培訓,管理層加強企業管理培訓及對食品生產制造環節,設備、流程,包括后期食品供應和銷售都要進行相關信息的了解;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化科技培訓,技術人員包括食品生產制造過程中的工作人員,需要對設備運行、原理、和日常維護都要進行相關技術培訓;最主要的是對財務部門的人員進行培訓,財務作為掌控整個企業的經濟命脈的部門,要加強學習企業財務知識、國家稅務、法律法規及成本管理,雖然內容較多,但是為了企業未來的發展和戰略目標,必須嚴格要求。
轉變思想觀念
不管是在食品企業管理還是在食品成本管理問題上,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科技時代,很多食品企業的管理模式和成本管理模式過于死板,沒有充分利用好這個時代給予企業的最大支持;在管理模式上有許多優秀的企業管理模式和觀念,只需要復制粘貼即可,但必須嚴格遵守,成本管理上可以引用計算機技術,根據市場經濟需求,進行相關技術設計和創新,后期產品銷售和維護,并按照成本管理需要,進行針對性分析。
食品企業管理及食品企業成本管理其實最主要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食品企業的成本管理是建立在一個完整的食品企業管理的基礎上,才能夠進行有效管理,所以加強管理人員水平,才是食品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海寧紀亨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食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 馬艷華.現代食品.2021(07).
[2]食品企業管理的創新機制研究——評《食品企業管理》[J]. 岳文河.中國釀造.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