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剛
摘 要: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內容。數學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要遵循提質增效原則,關注學生學習實際,積極開展分層引導,運用好作業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面批面改、評價激勵等手段開展作業管理,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生;數學;作業;設計;管理
一、作業設計要遵循提質增效原則
傳統數學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往往在課本作業的基礎上給學生布置練習冊作業,還有部分教師用“小黑板”給學生布置額外的作業。以期通過“題海”讓學生大范圍了解數學題型,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標。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少學生完成數學作業就占據了大部分時間,沒有額外精力去完成語文、英語等其他科目作業,導致學生數學學習難度大,抹殺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五項管理理念、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們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要求控制作業數量、設計作業內容,不再重視作業的量,更注重作業設計的巧妙性與精簡性。將以往需要將近2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作業量濃縮為半小時左右即可完成。在減量的過程中提質增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題目細節內容的分析與應用,作業內容傾向于實踐性與探究性設計,更關注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引導與數形結合思想教育。雖然作業的量減少了,但是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思維活躍度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學生的作業量降低了,學習興趣、探究興趣升高了不少。
二、作業設計要遵循學生主體原則
作業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實踐的重要載體。傳統教學中教師布置作業往往直接照搬教科書或其他地區真題,與學生的學習實際差距較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新時期作業管理理念下,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更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需求,聯系本地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學習中常見的情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入作業之中,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解決身邊問題,這樣的作業形式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展示羨塘中學在惠水縣的位置、在貴州省的位置,通過學生熟悉的內容,通過對于生活案例的分析應用引導學生能夠結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掌握所學知識。
另外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更加傾向于基礎性題型的設計,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輕松完成作業,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自然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信心。
三、作業設計要遵循層次性原則
中學階段學生之間的數學基礎差異較大,分層作業設計管理勢在必行。通過分層作業既能夠顧及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難度,也能夠更好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還能夠促進教學活動的針對性開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取了開展分層作業設計,將課外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必做)”、“拓展性作業(選做)”兩個等級,通過“菜單式”的作業模式,讓學生自己選取自己能力范圍內的題型完成,并對于學生的完成情況開展分層評價與指導。這樣以來,通過“基礎性作業(必做)”、“拓展性作業(選做)”兩個層面的作業設計,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需求,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夠完成作業,調動了他們的學習參與積極性。另外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傾向于對于基礎差的學生進行正面引導,鼓勵他們嘗試解決拓展性作業,并對于他們的作業進度進行表揚激勵,通過這樣的模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完成所有作業的積極性,也有效促進了學困生的轉化。
四、運用作業管理積極開展師生互動
傳統數學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單向的知識傳遞與知識灌輸,無論是課堂問答還是課外作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處于被動地位,學習自主性較弱、學習效率較低。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于作業的態度與認識,我們開展了多樣化的調查問卷、走訪、課下交流活動。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積極開展教學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給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了豐富的依據。可見師生交流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也是高效教學活動開展的必要前提。只有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需求,才能夠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提升教學活動的目的性與有效性。
隨著作業量的減少,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也在不斷減少,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我們實施了“面批面改”的作業評價方式。自習課上教師在改作業的時候遇到錯誤情況直接喊學生當場演示解題過程,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步驟。通過這樣的形式,教師能夠準確了解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也讓學生發現了自己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問題,同時也有效避免了 “抄作業”的現象。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及時請教同學、老師,更好的調動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五、運用評價激勵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專門設置了“作業評價與改進”模塊,針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作業狀況進行評價。為了照顧基礎差的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采用了“有進步”、“看好你”、“真不錯”等評語,讓基礎差的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讓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取得了良好的引導效果。作業是學生日常學習活動的重要體現,教師的評價是對于學生階段學習成果的判定與認可。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開展正面引導教育,做好作業評價管理,引導學生們能夠以積極的態度、樂觀的情緒開展作業練習,引導學生通過完成作業鞏固所學知識、提升綜合素質。
通過作業設計管理活動的開展,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參與積極性、數學學習成績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教師巧妙的教學引導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作業完成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改進。以往不交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作業設計管理活動的開展也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教學理念交流、教學心得分享,為數學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實施提供了豐富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謝蓓蓓. 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與管理的三種方式[J]. 江蘇教育, 2022(27):2.
[2] 魏雪梅. “雙減”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作業設計[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1, 6(24):3.
[3] 朱莎莎. 探究初中數學課后作業優化設計與批改[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0, 5(9):2.30F3C2F8-E672-4DBD-BB4D-3CAC2649C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