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杰鳳
摘 要:《禮記·大學》謂:學校其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立德樹人,是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標。作為新時代的小學德育教師,在完成知識與技能方面教學目標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從立德樹人的角度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巧妙地將德育與學生實際情況相融合,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德育;課程設計
引言
優秀的德育教育,能夠有助于學生形成端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理念。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們常常受到年齡階段的影響,在各方面的發展并沒有很完善,對社會的認識也處在一種懵懂的狀況,因此需要老師從各方面進行指導,以便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日常生活打下更加扎實的基礎。因此老師作為學生的思想引領人和指揮員,應該嚴以律己,發揮自己的先鋒模范作用,并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宗旨。
一、”立德樹人”應融入課程教學
立德樹人首在“立德”,何為“德”?“德”字來源于對星象運動規則的闡述,后引申為順乎自然界和社會發展規則,現今具體指“好的品德”。由“德”字的意義外延看出,“立德”重在對人的內心素質加以塑造,唯有內心文化精神“美”了,才能夠立于世。針對心智發展還不成熟的學生而言,將“立德樹人”思想納入課堂教育中是很好的滲透手段。
據全國目前學校選修課開展狀況分析,各學校在一年級時就設立了《道德與法治》必修課,這是一種專門以“德育”為目標的必修課。該課題主要涉及了學生心理發展的三個環節,即自身、社會與自我。通過對他們“尊重、自立、自強”基本意識的訓練,使學生學會了尊重自己、正視自身,進而實現尊重別人的目的。
教書育人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也要將優秀德育文化傳承下去,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德育故事。以孔融讓梨的故事為例,教師不僅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對故事內涵有所了解,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講故事之前,要肯定孔融讓梨的行為是正確的,并且這種行為也是值得夸獎的。那么,學生在模仿時就會有意識地學習這種行為,進而加強自身的德育建設。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開展活動,要求主題積極向上,內容圍繞德育展開。通過這一形式,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德育需求。
三、開展多姿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
在新課標變革的語境下,原來單調、呆板的課堂形式也亟需進行改變,要促進學生德育積極性的調動,豐富多彩德育教學的展開就至關重要。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對學生開展的德育滲透教學的同時中,還應重視多樣化、專題的德育教學的設置和實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從而達到對小學德育滲透教學作用的進一步強化。
例如,老師在母親節開展專題的感恩教育行動,讓學生從家里帶了一個雞蛋回課堂,并讓他們不僅是在上學時間或是課外運動時間,都將雞蛋作為自已的“寶貝”而加以保護。如此才會讓學生在這些富有親身感受的專題德育課程體驗中,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呵護,感受到父母呵護自身時的艱辛,進而對父母形成了更為深刻的感情,達到了感恩教化作用的強化。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德育課堂體驗的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創造性與多元化,唯有如此才能給學生提供更為深刻的道德體驗,達到道德滲透教學作用的提高。
例如,在學校一年級語文教材中是《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毛總書記率領青年戰士們為旱災地帶民眾挖井的事件,教師們在講解這節上課時就應該把“大愛”情感同“愛國主義”思維結合。毛總書記對百姓生活的愛,平民百姓對毛總書記和青年戰士們的感激,既表現了人性人情的美,又顯示了我們黨對民眾的愛。除了語文學習課外,數學、英語二門課以及音樂、美術、體育運動、圍棋等輔助學科,對“德”的意識的滲透程度更是不容小視的。數學老師能夠利用“加法”“減法”等計算規則,向學生講解“愛”、“德”增減的基本事理,音樂老師能夠利用活潑可愛的旋律增加學生的“美”感,圍棋教師能夠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于“棋道”當中,讓學生在“棋子”的跳躍中體會退與讓、進與取之間的深層緊密聯系。把德育思想滲透到了課堂教育當中,從課堂實際出發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因為它大大拓展了學生友愛的意識,為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方向打下了基石。另外,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敬老院等地體驗生活,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可帶領學生觀看相關影視作品,如《覺醒年代》,這其中蘊含著不少的人文風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學校德育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靈魂,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是新時代教育的核心精髓。立德樹人是新課程標準設置的教學目標,但要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地做到,還需要教師多做研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尋找或創造機會進行德育滲透,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唯有堅持并推動中小學生全面發展,才能使一代代青少年的精力更豐富、人格更健全。
參考文獻
[1]葉海峰. 基于古訓的校本德育課程構建與實施[J]. 中小學校長,2021(12):56-57.
[2]楊托. 基于本土文化的農村小學德育資源開發與實施——以均安中心小學為例的探索[J]. 讀與寫,2020,17(30):20.159D5A1F-9B27-4AC8-8438-D29BA0CFF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