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孝
摘 要: 我國的社會學家一直將社會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放在首位,不斷研究和發展中國社會學的實踐性,卻忽略了社會學的人文性。這導致了一種不良的現象,過度的忽略社會學的人文性,這引發著社會學的發散性不斷被輕視,長期以往,社會學很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現代社會學研究方法應該注重其多元化和重要性,除去傳統界限,在社會學上,我們還有更大的格局值得突破。
關鍵詞:社會學? 科學? 人文? 中國? 傳統界限
一.社會學的概念
社會學是以社會整體概念為基礎,通過觀察分析社會的關系和行為來研究社會客觀事實如社會構造、構成、作用、影響、規律等,以多個客觀事實為基礎的綜合性學科,它是由社會哲學慢慢轉變形成的現代學科,它在19世紀末開始產生,在不斷的發展探索中,它的主要目標得以確立,尋求和改善社會福利,幫助社會良好發展。
二.社會學的傳統界限
社會學是擁有“科學”和“人文”兩面性的學科。社會學可以預測社會的變化,可以調查一個人群的行為和心理,可以推測一個組織的內部結構和運行規律……作為一種工具去解決某些問題,這是社會學的科學性;社會學的很大部分重心都放在研究人類、研究人群、研究社會、研究歷史、研究文化等具體問題,這是社會學的人文性。
三.擴展社會學傳統界限
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過程中以及中國的重大歷史國情中,都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人文價值,它對于社會學發展而言,具有重大的影響價值和推動力量,而社會學作為一個文化寶藏,還沒有被透徹鉆研。從長期的歷史發展來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擁著著巨大的擴展潛力,因此挖掘我國社會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是一個很好的助力,幫助拓展社會學傳統界限,擴大社會學應用范疇,讓社會學可以朝著更廣闊的前景發展。
3.1擴展社會學傳統界限的意義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認知,人具有生物性和社會性,。我國曾經大量借鑒外國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我們拋棄了我國傳統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將自然視為一種對抗力量,堅持我國“天人合一”的觀念。
其次,精神世界作為人類特有的事物,如果不考慮人類特有的精神世界,也就無法理解社會的存在和運作,也就很難考慮社會的基本意義價值。
再者,對于人的文化性和歷史性,學術界一直討論不斷,但是結合實際研究的具體闡釋是至今缺乏的。文化是歷史上許多個體有限的生活經驗積累而成的一種共同的精神財富、思想財富和智力財富,在社會的群體形態下形成的社會。
在社會學的概念里,其實還存在著很多沒有被發掘的領域,像是社會關系,它是一個很難探索與形容的點,就比如,社會關系最常見的人際交往關系中,人與人交流的方面,很難做到“不言而喻”,如果能做到突破人與人之間的“意會”,將是一種劃時代的成就,能夠完善社會學的應用性和人文修養,可以解決很多實質性難題,比如區域發展研究等。
社會關系的研究還可以從人本身的角度來深化。各種各樣無法準確描述和表達的“我”決定了“我”的行為,而人的行為具有社會性,屬于社會學的基本領域。因此,社會學都應該取得一些新的進展,這些新的進展也將幫助成為社會學發展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讓社會學可以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不斷發揮重大作用。
最后,“心”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意象和重要部分,這仍需要我們去不斷領會。而 “心”究竟是什么,它不是簡單的“思想”“智力”等。因此,探究“心”,也是一個研究社會學和社會關系的重要切入點。
3.2擴展社會學傳統界限的措施
當前主流社會學基本上沿用實證主義的“科學”方法,但在研究某些抽象概念如“我”和“心”,需要引入新研究方式,要求我們以一種開闊的心態,學習、借鑒和吸收全人類長期積累的高度智慧與文明。
全世界的宗教非常多,一些宗教有著十分成熟與深刻的理念,這些理念對開拓如今社會學的新領域,很有可能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我國的諸子百家、宋明理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及集大成者,如果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重新審視這些前人的成就,興許會給現在的探索提供許多新的啟示,這將有利于中國社會學探索領域的新開拓。
鉆研“解釋學”也可以成為擴展社會學傳統界限的手段。如何詮釋“我”“心”等抽象概念,在鉆研透徹這些概念,能清楚地解釋這些概念的真正含義,必然會給新的探索帶來新的靈感。
除了要懂得古人的智慧,領悟這些真諦,我們還應該吸收當前的國際思潮,不要拘泥于形式,而要把我們自己的需要作為衡量和吸收的參照系。
四.結束語
人與自然,人與人,“我”,“心”,在社會學里都是直到現在都很難直接去研究的存在,但我們真正理解我國社會的關鍵正需要依靠理解這些東西,要樹立現代社會美好的、高質量的人文價值,社會學研究就應該達到理解這些存在的水平,不達到這個水平,“就不是一個成熟的‘學’”。關注和討論關于主體的這些基本觀點,充分理解歷史變遷的大周期,充分認識興衰更迭的大輪回,有助于我們把握整個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本質和規律。在這個世界發生巨大、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可以對自己、對彼此、對社會有一個真正的了解,充分“意會”這個時代的“言外之意”。
參考文獻
[1]趙冰瑤.論費孝通《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界限》[J].現代交際,2012(06):15-16.
[2]劉亞秋.費孝通社會學思想中的主體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20,41(0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