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
摘 要:當前的小學教育工作開展中,班主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不僅承擔著對于學生在日常知識的教學,還需要承擔對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個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的教育使命。因此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重要觀念的養成,對于班主任來說更應該積極的聯系好家庭、學校、學生,做到對于三者的共同促進,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階段;家校共育;策略體現
引言
對于當前的小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做到對于實際教學需求的有效滿足,對此學班主任就應該充分的發揮個人的教育作用。積極的對接學校、家庭、學生,充分的做好這三者之間的溝通。將家校共育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在未來的社會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更好的幫助學生做好日常的學習和成長。
一、家校共育的意義
家校共育作為當前素質教育階段圍繞著學生教育所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思想。在當前學生的教育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意義層面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借助于良好的家校協同配合,能夠做到對于學生在品行上面的培養。這一點考慮到學生在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成果更應該將其落實在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一方面就要求圍繞著學校環節,班主任通過對于良好的班規制定以及班風營造來做的對于學生品行和道德素養的約束。保證他們能夠在學校的生活之中獲得對于個人成長的正向促進[1]。另一方面對于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充分的認識個人的責任。尤其是在學生相應的教育上面除了要做到適度的關懷之外,還要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為孩子去制定一些規則,通過這些條條框框來達到對于學生在成長上面的有效規避。使得學生能夠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卻減少對于一些錯誤思想和錯誤行為的發生,引導他們向積極正確的方向邁進。最終在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之下,共同促進學生的個人良好行為習慣和品行的養成。
其二借助于良好的家校協同育人,還能夠幫助學生去優化他們的成長環境。當前對于學生在成長環境的構成上面主要有學生的原生家庭、學校以及所處的社會三方面共同形成。而對于學生在成長環境的優化層面不能夠只從學生所學習的學校入手,更多的是要圍繞著整個成長環境中的三個組成部分做到共同的營造。因此通過將家校共育的理念運用在實際的教學中去就能夠讓學校教育與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共同配合達到多面努力。使得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個輕松愉快且積極向上的長環境。
而對于班主任來說通過在家校共育思想下,圍繞著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借助校園開放日、班會以及家長見面會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系,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溝通,配合家長去共同的教育好孩子。對于家長來說,借助這樣的機會也能夠獲得更加科學切實的指導。通過老師的反饋以及學校的實際教育思想體現也能夠幫助家長更好的去做到對于學生在日常教育上面的有效促進最終在這幾者共同努力之下,也能夠幫助學校做好對于家校共育理念的落實,也兼顧對于學校當前教學的改革。
其三借助家校協同共同育人的思想,還能夠幫助孩子快樂成長。考慮到不同家長對子女在教育目標上面的要求,以及對于相應的教育觀念之間的差異。對于日常學生教學更應該做好家校之間的交流。借助切實有效的交流形式、坦率真誠的交流活動來讓家長和孩子以及學校老師都能夠從中獲得有效的促進。同時也在交流中理清楚家長的觀念,學生的思想和老師的方法,從而達到三者之間的共融。
二、小學班主任指導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提高家長教育意識
對于家長教育意識的提高,從當前的生活實際來看在家長意識的提高上,可以借助豐富的互聯網信息資源。結合互聯網上針對于一些先進教育理念和成功案例的分享來達到對于學生家長的意識提高。對于這一點考慮到不同學生在生活的家庭環境不同,使得他們在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也存在較大差異[2]。所以如果只是采取傳統的指導手段,沒有考慮到由于家庭環境不同家長在相關教育理念和思想上面的差異,只是簡單的將統一的資源提供給這些家長,那么不僅不利于他們對于相關思想的吸收,同時對于許多家長來說也可能產生誤解。因此借助互聯網上在相關先進教育理念和成功案例的提供,班主就可以充分的圍繞著先進教育理念和相關案例做到分析,同時在日常積極地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通過分析不同家長的特點做到對于他們在相關資料上面差異分享,從而真正的實踐利用網絡豐富的教育資源來達到對于家長在自身教育意識和相關責任上面的認識。
(二)建立切實溝通機制
對于家校共育的實施還離不開切實的溝通機制。對此小學班主任還應該從日常工作實際出發,借助于現有條件做到與家長的定期溝通。盡可能的將這種溝通確定下來將其形成一個機制。其目的也是為了能夠更好、更快、更精準的讓家長做到對于學生當前所處特點和階段的了解,以保證家長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日常成長中來。
同時當前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達,對于通訊技術方面在通訊手段和時間空間的約束上面越來越小。而這也為家校共育溝通機制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可以在原有定期溝通的機制之下,圍繞著溝通方和溝通的模式做的創新,例如采用“線上直播交流的形式”來獲得與班級家長之間的溝通,從而達到對于學生狀態以及學生當前個人成長的特點的分享。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班主任作為班級的負責人,對于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要想真正的做好對于他們的管理和個人發展方面的突破,就應該充分的借助家校共育思想做到落實,推動班級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杜一鳴.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班主任“家校共育”探究[J].新課程,2021(40):218.
[2]崔云芬.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J].天津教育,2022(1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