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非凡 張振強
主持團隊:山東濟寧黃巍名師工作室、江蘇常州吳愛軍名師工作室
主持人:趙新稱 吳愛軍
成 員:沈 勇 魏中禮 黃 健 于洪奎 錢旭東
主持嘉賓:黃 巍
研討話題:““雙減”背景下體育“課后服務”的實踐
研討網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
d&tid=11057&extra=page%3D1
一、立足“本位”,創設多樣體育活動內容
體育課后服務作為課余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活動內容設計上應立足于“以體育人”本位,注重內容結構化的構建。學校根據學生能力水平進行合理化分班,并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內容安排。
1.針對提升體質健康測試水平的內容
根據要求學校每年都會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對全校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測試數據顯示目前學校部分學生單項得分偏低,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在體育課后服務可實行基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練習,如一分鐘跳繩、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測試成績,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
2.基于游戲激發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體育“課后服務”并不同于體育課堂,它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興趣。因此學校在體育課后服務中加入游戲環節,使體育游戲和運動鍛煉相結合,如將跑、跳、踢、拋、接等單調的動作進行游戲化組合,或采用集體性趣味游戲(叢林穿梭、貪吃蛇等)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
3.基于項目化練習提升某一專項體能或技能
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些項目化練習內容。如以3~4周為周期的專項訓練提升學生核心力量、四肢力量、腰腹力量等,或以籃球、足球等多種形式的運球、傳球等單元內容,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某一專項能力。
以學?;A體育“課后服務”為例(表1),以月度為階段練習,在內容上以上述3個目標為依據,規定每天體育托管時間為16:30~17:35,分為進場、熱身+專項練習、游戲或比賽和整理放學4個階段,每個階段均有內容安排,并配有專門的組織管理和活動指導教師,能夠較好地針對學生開展基礎性課后服務。
二、加強評價,提升體育課后服務質量
1.注重游戲比賽中的評價
在體育“課后服務”中組織小范圍的班級內部或外部的比賽,達到以賽促評的目的,通過比賽學生可以清楚自己的水平,不斷努力提高自己。如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固定時間以課后服務班級為單位進行單項趣味比賽,通過比賽不僅可以評價學生本月體育活動學練的質量,還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2.注重激勵性的評價
激勵性評價對于提高學生參與活動動機非常重要,激勵性評價包括物質獎勵(學校提供筆記本、書籍等)、精神激勵(口頭表揚、小卡片、小星星等)。如在跳繩項目上,一分鐘跳繩達到150次的學生獎勵1顆星,達到180次的學生獎勵2顆星,達到200次的學生獎勵3顆星,不同數目的星星又可以兌換不同的小玩具、小零食等,以此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從被動練習轉化為主動練習。
——胡非凡 張振強(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觀瀾小學,310000)整理B222CED0-9C57-4D23-A1D8-A9FEB43EA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