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為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熟練掌握一項球類技術,結合運動技能發展規律、學情、場地、器材等多方因素,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文峰小學秉承“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健康理念,以陽光體育為契機,以籃球為載體,以分管領導為組長,以安全為前提,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著力打造“籃球運動”特色校園。學校實施安全、責任保障制,實現陽光體育合理化、制度化、規范化。
一、結合校情,因地制宜,合理組織
為了保證整個活動組織的合理、有序、安全、高效,在學校僅有位于教學樓與辦公樓之間6跑道、200m的操場活動場地、學生總人數近1300人的情況下,學校將大課間帶隊順序、位置等與教學樓東、中、西3個出口和班級樓層等多方面因素結合,設計出合理的隊形,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差,省時省力、整齊高效地組織學生享受籃球運動樂趣。
(一)出口與場地位置相對應,有序省時
考慮到各水平段學生的能力差異,為了發揮高年級學生的榜樣帶領作用,將操場中間的3個籃球場和西側直跑道位置劃分為中高年級活動場地。在音樂伴奏的5分鐘時間內,五年級、四年級、三年級分別從教學樓的東、中、西3個出口同時帶隊,依次從籃球場東側端線、中線、西側跑道線由南向北入場。東側直道和教學樓前跑道位置為低年級活動場地,在中高年級離開教學樓后帶隊入場。雖然中高年級位置距離教學樓最遠,但出口與場地位置依次對應,帶隊時互不影響,有序保障了能夠在5分鐘時間內全部帶隊結束(圖1-1、圖1-2)。
圖1-1 高年級東、中、西門帶隊
圖1-2 整體帶隊路線
(二)隊形與場地大小相結合,有效利用
由于學校場地有限,中高年級場地南北距離較長,每班采用兩路縱隊,前后、左右間隔1.5m距離站位。低年級場地東西距離較長,每班采用四路縱隊,前后左右間隔1m距離站位。在自主練習時,不重新劃分區域,而是利用長方形場地安排活動內容。不同的隊形充分利用了每一寸土地,充分挖掘了小場地的活動性。
(三)巧用器材,劃分界限,簡潔明了
為了將籃球固定擺放,學校為每名學生發放直徑為11cm的PVC管作為球圈。當學生到達位置后,體育教師下達統一口令將球圈擺放在2名學生中間向前1m的位置,2個球圈并排從前向后依次有序擺放成一條直線,以此作為班級的分界線。在中高年級的自主練習環節,球圈成為有效的軌跡線,每班圍繞各自活動場地進行行進間練習,清晰地將每個班級的活動區域進行劃分(圖1-3、圖1-4)。
圖1-3 球圈擺放 ?圖1-4 區域劃分
二、結合學情,關注差異,巧設內容
根據不同段學生能力差異,學校將體育大課間劃分為兩個環節。
(一)集體活動
隨著音樂節奏,各班齊步走到達指定位置,在5′30″的“小蘋果”音樂伴奏下,全體學生完成自編籃球律動練習。
1.籃球節律基礎動作
學校以籃球基本動作為主,創編了激發學生籃球興趣的節律練習,適用于低年級學生鍛煉球感,中高年級學生充分熱身。
具體動作為:雙手持球于胸前,前腳掌點地1×8拍(預備節),右手高運球4×8拍,左手高運球4×8拍,右手高低運球4×8拍,左手高低運球4×8拍,轉身運球4×8拍,8拍轉圈運球4×8拍,4拍轉圈運球4×8拍,2拍轉圈運球4×8拍,4拍換手運球4×8拍,2拍換手運球4×8拍,1拍換手運球4×8拍。低年級學生完成兩遍基本動作,簡單易掌握,打好籃球基礎(圖2-1)。
圖2-1 換手運球
2.籃球節律技能+體能動作
考慮到學生能力發展的需求,中高年級在完成一遍籃球節律基礎動作后,緊接著進行籃球節律技能+體能練習。
具體動作為:上步運球4×8拍,急停傳球4×8拍,運球傳球4×8拍,交換球4×8拍,男生運兩球、女生開合跳頭上擊掌4×8拍,女生運兩球、男生開合跳頭上擊掌4×8拍,男生運兩球、女生開合跳4×8拍,女生運兩球、男生開合跳4×8拍,男生運兩球、女生縱跳4×8拍,女生運兩球、男生縱跳4×8拍,傳球投籃4×8拍。最后全校齊喊口號“我運動,我快樂,我是文峰小球星!”(圖2-2、圖2-3)
圖2-2 女生運兩球、男生開合跳
圖2-3 運球傳球
在同一首音樂伴奏下,全校完成各自水平段的籃球節律練習,千個籃球,人球合一,籃球運動氣息彌漫整個校園。在一人運兩球掌握籃球技能的同時,另一人進行彈跳素質體能練習,交換、融合的練習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籃球技能和體能素質,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踏步齊喊口號調整了身心、振奮了精神。
(二)自主活動
在15分鐘的自主活動模塊中,進行分級、分層次練習,依據各水平段學生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水平一練習內容為柔韌、協調能力和原地球感練習,水平二、水平三練習內容為靈敏、速度和行進間球性練習。低年級學生采用原地練習,以花式運球+柔韌性練習為主;中高年級學生采用縱隊行進間練習,以行進間運球+體能練習為主。同時,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綻放籃球特色魅力,設置手指旋球特色練習,培養學生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品質。
1.花式運球+柔韌性練習
按照水平段難度不同級的原則,一、二年級學生為一組,各班正副班主任先組織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單人單球花式運球,如原地左右手交換繞并攏的雙腿運球、胯下“8”字運球等。然后學生進行柔韌性練習的同時,完成各種運球,如橫叉+低運球、豎叉+左右運球等。最后,再以男女生交換進行的方式完成單人雙球花式運球和柔韌性練習,如男生進行左右手高低運球、一人運兩球等練習,女生則進行橫叉、豎叉、體前屈等柔韌性練習,交換進行(圖2-4)。
圖2-4 運兩球+橫叉D9FE4C0B-DDD0-4908-B0C8-5FD23F8CDA12
2.行進間運球+體能練習
三、四、五年級學生為一組,正副班主任在隊伍的一前一后,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行進間運球、步法、耐力等練習,如運球翻球圈、一人運兩球、變向過球圈、側滑步、交叉步、直線或“S”形慢跑等。教師與學生相互擊掌,監督、組織學生活動,避免學生從場地中間穿插(圖2-5、圖2-6)。
圖2-5 運球翻球圈 ?圖2-6“S”形慢跑
3.花樣籃球特色練習
針對特色建設,在三至五年級學生中選擇球感好的學生,組建花樣籃球方隊,方隊中的學生進行手指旋球、腰間轉球等花式籃球練習。以體育教師指導、技術熟練的學生幫代的形式,開展特色練習,創新活動內容,令特色品牌獨樹一幟(圖2-7)。
圖2-7 手指旋球
三、結合比賽,激發動力,綜合評價
學校以各種校園籃球比賽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籃球技能和班級大課間質量的指標,這些籃球比賽的內容充分融合大課間活動項目,如日常常規達標賽、級部籃球律動練習PK賽、籃球特色運動會等,成績突出、表現優異的學生還將有機會進入學?;@球隊,代表學校參加區、市級及更高級別的籃球比賽。依托各種比賽,充分激發和保持學生參與籃球大課間的興趣,增進技能的同時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由于籃球項目的對抗性、集體性,在一些全員參與項目、班級籃球賽等活動中,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拼搏、進取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將體育育人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日常常規達標賽
學校采用生評+師評的模式對日常大課間活動進行評價。從帶隊入場至退場的整個過程,制訂詳細的評價標準。學校體育組、德育室教師和五年級各班學生代表,分散在場地的各個位置,全方面地對班級日常大課間活動情況進行達標評價。每月底進行常規賽評價匯總,各年級前3名頒發流動“球星班級”警旗(表1)
(二)班級籃球集體動作展示活動PK賽
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舉行班級籃球集體動作展示活動PK賽。從學生的整體精神面貌(10分)、參與人數(5分)、帶隊姿態(10分)、運球技術(25分)、控球水平(20分)、配合能力(25分)、口號響亮(5分)7個方面,以滿分100分值評定班級整體籃球集體動作展示活動水平。各年級間進行比試,最終頒發前三名榮譽獎狀(圖3-1)。
圖3-1 班級前三名頒獎
(三)籃球特色運動會
學校每月舉行一次“WFBA”(“文峰籃球聯賽”的縮寫)籃球特色周,開展一系列的籃球活動?;顒影凑崭髂昙墏€人和集體項目進行比賽,內容為:一、二年級學生參加原地單手、雙手拍球比多比賽;三年級學生參加一人一球、一人兩球運球跑接力比賽;四年級學生參加運球翻球圈、運球過障礙接力比賽;五年級學生參加一分鐘手指旋球、五人制男女混合籃球比賽等(圖3-2、圖3-3)。
圖3-2 運球過障礙接力比賽
圖3-3 五人制男女混合籃球比賽
項目規則的設置盡量保障全員參與的要求,為每一名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D9FE4C0B-DDD0-4908-B0C8-5FD23F8CD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