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榮
“奉獻一片紅心,立志終身從教”是我堅守38年體育教育教學的誓言和初心。不管是在物質匱乏的20世紀80年代,還是在國家富強的新時代,從普通中師到省級教學名師,我始終愛崗敬業,將學生放在第一位,對教育充滿熱愛,對體育滿懷激情。
一、爭做忠誠熱情的“民師”
教師要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體育教師要讓每一名學生在有趣的體育學習中提升體質健康水平,潤物細無聲地培育學生的人格和意志,助推學生發展,做學生喜愛的好教師。
1.錘煉專業本領
我是20世紀80年代浙江省第二屆初中中專的師范畢業生,工作之初深切體會到成為一名教師的不容易,所以我將體育教育教學作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并立志要成為特級教師。由于在師范學校沒有經過體育專科的學習,當時深感業務水平不能滿足一流教學的需要,為此我刻苦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虛心向本校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如向語文教師討教語言表達,向美術教師討教圖畫創作方式,向音樂教師討教舞蹈伴奏,向特級教師吳先洲討教有關理論、技術動作、教學語言……
1995年10月,我有幸在省體育教育教學研討會上認識了浙江省體育教研員董玉泉,我的執著與刻苦讓董老師非常感動,董老師對我在課堂教學、體育科研、田徑訓練等多方面進行了精心的指導,同時我克服了生活、工作上的許多困難,專心學習,收獲了自身的快速成長。
我抓住機會虛心請教,在向《中國學校體育》雜志投稿時,論文多次得到賴天德教授的親自指導。1997年3月,我寫了一篇題為《小學低年級體育課管理十法》的論文,并將手寫紙質稿投遞,經過賴教授的修改與整理,最終以《小學低年級體育課教學管理七法》為題發表在1997年6月《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雜志社寄給我一封激勵書信和30元稿費,勉勵我繼續研究教學并總結經驗。
在賴天德、董玉泉、吳先洲等專家的指導下,經過30多年的刻苦堅持,我錘煉了專業本領,形成了個性化教育的教學范式——“樂教、樂學、樂練”。我熱愛教學,對上課入迷,每當開設公開課時,都要經過多次的試教和試講,有時晚上八九點鐘,還在操場上進行場地演練、動作示范、隊列思考……即使現在,一節常態課我也要琢磨好幾天,探尋哪種學習方法最適合學生。
2.關愛學生成長
20世紀80年代,學校組建田徑隊時,家長普遍不支持,擔心影響學生的文化課成績。為了消除家長的顧慮,我就白天上課訓練,晚上無償給學生補習文化課,為了讓學生休息好,還將自己的宿舍安排給學生休息,自己則每天睡在教室里。90年代,我在雙林慶同小學工作時,每年都有幾名學生參加地市的運動會,學生離家比較遠,我總是和學生吃住在一起,晚上輔導學生完成作業。2000年后,我擔任副校長等職務,但是仍舊承擔田徑隊的輔導訓練。南潯實驗小學的徐盈悅是一位跳高的好苗子,我一邊督促她認真參加訓練,一邊鼓勵她勤奮學習,幾年下來她的體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突飛猛進,被選拔為浙江省最年輕的奧運火炬手。在記者采訪時,徐盈悅說:“周老師不光關心體育成績,更關心我們的文化課成績,每當有困難時,他總是耐心幫助和開導我,我永遠不會忘記周老師的!”
在全塘中心小學工作,我堅持在一線上體育課,任教一年級的班級里有位許同學,由于受先天遺傳影響,每一項學習總是落在后面,為了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我總是將許同學帶在身邊,慢慢地啟發、誘導和激勵他。對特殊兒童,我堅持送教上門,每月都到這些特殊學生的家里,給他們講故事,幫助其加強體育鍛煉,讓這些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關愛。
二、勤做拼搏進取的“明師”
我邊教學邊思考,努力探索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管理的方法和規律,力爭明晰體育使命,明察教學規律,明斷教學策略,明辨教學問題,實現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好的效果,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1.探索學教方式
30多年前,鄉村小學體育教育條件較簡陋,1986年我在重兆鄉中心小學工作時,學校體育教師只有我一人,辦公室里沒有任何體育器材,操場只有400多平方米,基于這種現狀,我開始研究分組輪換的教學方式,以保障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體育運動;我開拓活動場地,到田野上練跑步,冬天到比較硬的空白田里練素質,同時著手解決體育器材缺乏的困難。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向社會、企業籌集體育經費,利用非工作日登門拜訪鄉辦企業的負責人,有的廠我最多跑了18次,印象深刻的是,我總去拜訪的一個水泥廠廠長,他見我一次次地跑,非常過意不去,但是該廠又嚴重虧損,于是他對我說:“周老師,確實沒有錢,只有水泥,你要嗎?”“要!”隨后我分6次拉出了2噸水泥,放在碼頭上,想盡辦法,賣了出去,最終籌到了四百元。我用籌到的錢,裝備了學校體育器材,使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進行體育鍛煉,而且,通過籌集體育經費鍛煉了我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決心。
體育課不僅要讓學生增強體質,擁有健康的身體,更要通過體育活動培育人,我一直堅持融入其他學科的教法:加強體育與音樂美術的結合,陶冶學生的藝術素養;在體育課中及時增加數學知識,如長度、重量、速度等;運用“先學后教”“小組合作學習”“小先生制”等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等等。2021年12月,我在水平一《單腳連續跳》的公開課中,運用數學加減乘除計算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分發器材啞鈴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搭建圖案培養學生的藝術美感等,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日常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嘉興的地方紅色資源,將“紅船精神”滲透到課堂中,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同時結合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的特點,教育學生努力學習、珍惜友誼、積極合作交流。
2.甘付青春熱血
做一名鄉村教師是艱苦的。我克服眾多困難,以校為家,上好體育課,帶好訓練隊,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的優異成績,20余年的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默默付出。最終,我得到了組織上的認可,被安排成為名師工作室總領銜人和科研指導員,我放棄了所有的寒暑假,在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示范引領等方面投入無數的時間和精力,每年幫助教師修改論文400余篇、指導課題30余個、指導公開課20余節。無償承擔體育教師、學科名師等20多個研修班班主任,積極搭建教學、科研、課程實踐平臺,努力提升區域教師的教育實踐和協同創新能力。任何成績的取得都需要持久的付出,任何時候我都是以工作為重,38年的每個雙休日和節假日我都在工作崗位上,2016年6月25日,教育局讓我做名師培養的工作匯報,當天正值兒子在武漢設宴結婚,為了確保工作順利進行,我放棄了參加兒子的結婚儀式。雖然工作上是辛苦的,但是看到教師們的進步和教育上的成功,我深感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F5C6300A-9F2B-424A-8F0B-A50930B1CCD7
三、樂做造福一方的“名師”
一位名師的價值在于造福一方,做出一流的教育成績,同時培養、帶領學生和教師,使每一名學生和教師獲得發展,乃至卓越成長,從而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1.做出突出業績
我精心設計每一節體育課,做到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并有進步,近20年來曾50多次為省、市、區級領導和教師開設公開課、觀摩課,曾多次受邀到北京、江蘇、安徽等省市借班上課,所上教學課多次得到省市領導及與會專家的贊揚。我堅持和學生平等相處,在我的教育和誘導下,學生都喜歡上體育課,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在99%以上。在省市體育比賽中,學校學生運動員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近60次為學校爭得錦旗或獎杯,其中獲得團體冠軍30多次,有多名學生運動員被輸送到少體校或高一級體育特色班。
從教38年來,除注重教師專業成長外,我更關心教師的政治思想。2013年4月,我擔任湖州市第一層次名師培養班班主任,負責指導初中體育姚立明、小學數學余仙鳳和小學科學沈躍群3名教師,通過繪景明晰成長愿景、塑魂形成教學主張以及強化課題導研、課程入研、課例展研等手段,激勵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2014年這3名教師全部被評為浙江省特級教師,現均已成為正高級教師。我善于在一線教學中發現優秀的教學苗子,不少優秀教師是通過一節課、一篇論文被我發現的,2014年10月,在調研中我發現了賈龍弟借助論文提升教學的閃光點,在組織的關心下,我對其加以培養,目前他已成為省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正高級特級教師。
擔任浙江省體育名師工作室導師和平湖市學科名師工作室總領銜人等專業職務時,我對管理架構、崗位職責、教研功能等進行研究設計,構建名師管理范式;對有潛力的教師總是給予無私指導,20多年來,幫助教師修改論文課題、組織教師培訓,通過課例、課題、課程提升專業精神、專業技能和專業學習水平。截至目前,經我培養的教師,4名成為省級特殊支持計劃的教學名師,8名成為省特級教師,20名成為省教壇新秀,100余名成為地市級名教師、教學明星、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杰出人才等,100余名骨干教師經局黨委提拔至校級領導崗位。
2.提升科研水平
我共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3部、地方教材3本,主持省級課題4項,參與省級課題研究20余項。研究成果《小學一二年級實施體育鍛煉標準之實踐研究》曾獲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省中小學體育論文評比一等獎。我曾被特邀參加全國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代表小學做學術交流,經專家組評定獲特邀論文獎,并由專家組推薦給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有關領導和中國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在科學研究方面獲省級及以上獎項14個。
我作為嘉興紅船旁的體育教師,一直負有神圣莊重的歷史使命,努力工作不負黨和國家對我的多年培養,在體育教師培養和體育課堂實踐中積極滲透“紅船精神”教育,講解“紅船精神”理論,踐行“紅船精神”行動,培育師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同時撰寫系列專項論文,如《“紅船精神”融入體育教育教學的學校實踐》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2021年第7期發表。
由于組織關心,1996年6月我被中共浙江省委授予“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2000年9月我被省人民政府評為第七批浙江省小學體育特級教師,2021年9月我被省人才辦確定為省級高端人才。堅持扎根鄉村體育教育,工作事跡曾先后被刊登在《奉獻》《浙江教育報》等20余種報紙雜志上,并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聞》等平臺播放。
雖然榮譽滿滿,但我始終認為,成績屬于過去,未來必須從“心”開始: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的責任是教育好每一名學生,培養好每一名教師,學做“大先生”,踐行“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命”。如今國家已步入新時代,我也更加堅定“奉獻一片紅心”的誓言,不忘“立志終身從教”的初心,加入建設新時代學校體育的行列,爭做嘉興紅船旁的“四有”好教師,為打造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優質教育而建功立業、為國家體育教育事業的新崛起做出一名體育特級教師的貢獻!F5C6300A-9F2B-424A-8F0B-A50930B1CC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