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關鍵詞:主題報道;媒體融合;挑戰;創新路徑
在網絡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持續提高,成本持續降低。網絡技術可以讓影像、聲音、圖片與文字等傳統媒體模式兼容,促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成為重要發展趨勢。通過媒體融合能夠對媒體采集、傳播信息的渠道進行有效拓展,同時媒體人員能夠對原始素材通過不同形式展開整理、加工,再借助多種媒體形式進行傳播,促使受眾能夠及時接收信息。
主題報道中媒體融合優勢
具有較高的可視化程度,沉浸感得到強化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媒介屬于基本動力,媒介形式不同會使得信息的表現形式出現差異。每一種新的媒介產生之后,都創新了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傳統媒體主要采用單向形式進行信息傳播,受眾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少反饋。基于媒體融合背景,特別是VR技術、SG技術與AI技術快速發展,將媒體融合沉浸感強以及可視化程度高的優勢充分凸顯出來。媒體融合在新聞報道中開始廣泛應用,同時創造出沉浸式、互動式以及虛擬式等體驗場景。隨著可視化程度不斷提高,受眾參與感與體驗感得到充分強化。
具有豐富的產品形式,強化傳播效能
在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媒體融合的產品能夠匯聚不同傳播方式,有效豐富傳播形式。H5、動畫、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在新聞報道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建黨百年這一重大主題報道中,很多媒體通過短視頻、微博、微信等平臺發布各種形式的產品,受眾能夠通過不同維度接收信息。例如,利用H5頁面把黨史知識設計為互動問答題,把黨史故事設計為動漫產品,或者將紅色文物設計為主線,把文物故事設計為易于傳播的短視頻。這些都可以促使產品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充分提高新聞報道生動性,提高用戶互動性與參與感,充分增強效能。
媒體融合發展趨勢以及特點
媒介資源的整合工作加速
媒體融合的核心要義就是“融”和“合”。現階段,相關媒體均開始構建客戶端、網站與報紙等平臺,呈現“微屏、端、臺、網、報”一體化態勢。主流媒體基于自身媒體資源通過矩陣方式開展整合工作,打通“饋、控、管、發、編、采、策”等環節,促使管理技術、傳媒終端與信息資源相互融通,建立全媒體傳播矩陣,保證各個層面受眾在信息差異化方面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同時,主流媒體持續突破封閉性,通過開放性邏輯,連接商業、社會等資源,借助整合外部資源,有效提高媒體開放性。
交互式媒體融合產品非常豐富
基于互聯網環境,受眾在報道內容需求方面呈現個性化與多樣化融合特征。媒體融合時代,主流媒體主要將產品創新作為切入點。現階段,民眾基本上是借助互聯網搜索信息、瀏覽信息。為了充分順應該趨勢,媒體均開始提高自身融媒體產品研發能力,推出一些創意、特色兼具的產品,涵蓋航拍、H5、動畫、漫畫、圖表與視頻等多種形態。
在主流媒體中,融媒體產品主要通過多樣化互動、報網結合以及多渠道發布等方式表現出來。新聞產品由傳統單一圖文報道向動畫、圖文、音視頻以及其他形態融合的形式方向轉變,為新聞敘事提供良好切入點,互動性較為突出,為受眾提供全新閱讀體驗。例如,在慶祝建黨100周年這一重大主題報道中,煙臺日報社推出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一體聯動、報網端微協同作戰”的大型融媒報道“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館’覽百年紅色膠東”。整組報道以時間為軸線,地探訪煙臺境內紅色展館,追尋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在《煙臺日報》一版推出深度報道的同時,同步精心繪制線上紅色學習地圖,融合圖文、小視頻、H5場景互動、VR展館360度體驗等方式,開展紅色經典融媒傳播,更大聲量傳播了膠東革命歷史故事。
AI技術在全媒體生產方面的應用趨勢日益明顯
媒體融合的主要驅動力就是技術創新。一些主流媒體充分意識到物聯網、大數據與AI技術等新技術對于新聞創作的重要性,不斷開展融合轉型建設。AI技術屬于基礎技術,對于新聞生產以及傳播形式等方面具有革命性作用。語音語義以及圖像識別、計算機視覺等AI技術在新聞生產采集、策劃、編輯、審核以及發布傳播等各個環節中廣泛應用。這不僅充分促進了媒體智能化建設,同時為媒體融合提供良好技術工具與手段。AI技術對于內容采寫、用戶體驗也具有重要作用,充分提高了工作人員日常工作效率和新聞傳播效果。
當前,主流媒體以創新報道形式重要地位角度對待AI技術,廣泛應用于媒體內容生產活動的各個環境中,有效促進了新聞報道質量以及效率。借助直播、AR、VR以及其他方式表達重大事件、重大活動以及重大主題,再現新聞內容,和受眾之間進行直觀互動,促使受眾能夠予以充分關注。例如,在抗疫宣傳中,央視頻和中國電信建立合作關系,對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作、運行狀況等方面開展5G慢直播報道,借助信息技術在網絡空間中建立良好互動感,吸引3億名網友在線觀看,此種現象正是基于“媒”與“智”融合背景下達到的現象級傳播。
媒體融合給主流媒體的重大主題報道工作帶來的挑戰
傳播技術僵化束縛
與新媒體的創新傳播形式相比,傳統媒體在傳播技術方面較為滯后。雖然傳統媒體正積極與相關創新手段進行融合,不斷朝著互聯網方向發展,然而在傳統媒體體制僵化的影響下,其在市場競爭、媒介融合以及互聯網思維等方面具有一定短板。另外,傳統媒體主要依靠政治制度實現創新發展,在變革初期,傳統媒體并不能夠充分放開“手腳”,同時缺乏平臺、數據、人員以及技術等要素提供良好支持,所以,在技術體系優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內容制作過程缺乏前進理念
對制作來講,傳統媒體在內容制作上基本采用“各司其職”的理念,雖然在部分內容制作方面偶爾融合,但只是僵化、小規模“合作”,原創作品非常少。然而,在新媒體影響力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充分推動網絡終端創新融合速率,媒體平臺對于“差異化制作”的要求日益重視,對于同一平臺中的所有子平臺,在新聞內容發布方面具有一定差異。在移動媒體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差異化信息方面的需求持續增加,應該積極更新傳統媒體的新聞制作理念。
主流話語出現對抗式解構問題
以往信息較為匱乏,同時受制于大眾傳播與文化背景等,傳統媒體在新聞內容傳播以及輿論引導等方面具有主體地位。然而基于全新傳播格局以及媒介環境,傳統媒體在采集信息與發布信息等方面的壟斷地位受到動搖,傳統媒體的新聞話語具有政治性以及嚴肅性等特點,造到讀者,尤其是年輕受眾的反感,遭受其對抗式解構。而商業化、諂媚化、煽情化的大眾話語深受年輕受眾青睞,得到大量關注度與點擊量。針對復雜紛繁的新媒體生態環境,大眾化話語不斷“侵蝕”傳統媒體的權威話語,對傳統媒體的價值引領、新聞生產與新聞發布等方面的主體地位產生挑戰。
基于媒體融合背景的主題報道創新路徑
借助互聯網思維強化媒體引導力與傳播力
基于移動互聯網在民眾生活、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媒體產品及內容等要想快速傳播給受眾,需要互聯網系統提供保障。現階段,主流媒體已開通官方微博與微信公眾號等賬號,借助這些平臺發布信息內容。所以,新聞記者需要對傳統媒體中的思維定勢進行改變,積極采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全媒體報道,充分強化主題報道的廣度、深度與高度。例如,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報道中,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啟動“鄉村答卷—一決戰決勝百名記者蹲點體驗奮斗的喜悅”大型全媒體報道。近百名一線采編人員組成全媒體大型采訪團,分頭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蹲點式調研采訪。本組系列報道充分利用煙臺日報傳媒集團移動傳播矩陣、傳播體系優勢,在《煙臺日報》、大小新聞APP、水母網、微信公眾號矩陣等全媒體平臺同步推出。相關稿件、小視頻等一經刊發,立即在各級政府部門及煙臺市民中引發強烈反響,形成立體化、多層次、多聲部的宣傳矩陣,全方位展現了煙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取得的喜人成果。
媒體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應該以開放心態接納互聯網。一方面,需要借助互聯網平臺對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進行充分聚集;另一方面,在題材策劃、推廣以及采編等各個環節要與互聯網思維進行有機融合,借助多種傳播形態,對用戶閱讀體驗進行有效優化,借助立體傳播矩陣,利用不同終端平臺,通過豐富的形態充分呈現新聞內容,強化主流媒體引導力與傳播力。
通過“接地氣”手段給受眾帶來良好互動體驗
基于融媒體背景,我國每天會產生龐大的信息,發布節奏也比較快。面對海量信息,受眾會挑選和自身緊密關聯的、富有溫度情感、符合參與互動要求的產品與內容。所以,開展主題報道時,需要在形式與內容等方面充分貼近生活與大眾,才可以有效吸引受眾注意力。受眾媒體應該對主題報道生產方式進行轉型升級,對表達手法進行創新,對受眾和主題進行緊密聯合,通過各種形式與受眾進行互動,調動受眾參與積極性,才可以產生社會共鳴。
現階段,各媒體進行主題報道工作時,均開始對傳統說教式與口號式的報道形式進行改變,強調借助接地氣的形式和受眾開展互動,借助趣味性、互動性充分強化輿論引導效果。比如,2021年5月,廣東網上紅色展館在“南方+”客戶端開發了融媒體產品。用戶進入界面之后,能夠借助“城市”“主題”“熱門”等菜單開展檢索工作。對廣東地區各類紅色展館進行云游覽,另外能夠與VR眼鏡進行配合使用,同時結合場館解說,使用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H5產品中,各個展館設置了“打卡答題”“黨史精度”等,受眾能夠根據自身感興趣的內容進入到相關頁面中,充分感受紅色文化。在“打卡答題”中設計了創意互動,受眾可將紅色旅行護罩作為載體,積極鼓勵受眾分享打卡展館過程,收集印章,頗具互動性。
借助“故事化”手法提高內容可讀性
重大主題報道主要以時政類與民生類題材為主,具有弘揚正能量、歌唱主旋律的輿論引導效能。要想避免主題報道和受眾之間出現鴻溝,主題報道工作應該積極采用“故事化”形式,為受眾講故事,而不是講道理。首先,“以小見大”,細節入手,借助平民化的形式開展報道。其次,對專業話語體系進行改變,積極采用群眾語言敘事,使受眾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再次,通過講故事強化主體報道親近力與可讀性,將受眾關注度以及閱讀意愿等充分激發出來,進而建立有效傳播。
主題報道的內容相對嚴肅,開展新聞實踐活動時,新聞記者需要對主題報道中的典型任務、典型案例展開深層次、多角度、全方位挖掘,通過感知的、人性化的敘事方式,充分拉近受眾和內容之間的距離,提高內容感染力與說服力。例如,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道工作中,華龍網對傳統單一報道方式進行了創新,借助新媒體技術,通過“短視頻+H5”形式,制作了《2019對話1949:時代變了 初心未變》作品,以隔空對話、人機互動的方式,讓企業家、優秀教師、學生等各個社會階層人員與紅巖英烈在白公館、渣宰洞“相遇”,交流我國發生的變化。該作品僅僅上線7天,網絡點擊量即達到2000萬人次以上。
綜上所述,融媒體產品屬于現代媒體媒介技術與內容持續融合、相互促進過程中產生的新形態。對于主題報道來講,媒體融合產品還處于探索階段,其優勢也持續凸顯出來。另外,產品在技術運用與創作形式等方面的發展空間巨大。媒體可以通過“故事化”手法提高內容可讀性、“接地氣”手段給受眾帶來良好互動體驗等路徑進行有效創新。另外,對于重大主題報道來講,融媒體產品還處于探索階段,其優勢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過程中會日益顯現出來,新聞創作形式以及技術運用等方面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