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奕 丁可偉 邱治邦




摘 要:針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西南民族大學數學學院公共數學教師黨支部開展“揚數先鋒隊”活動,深入偏遠地區,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關鍵詞:基礎教育;偏遠地區;三全育人
一、背景起因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引導青年師生走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接受思想洗禮、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重溫革命前輩偉大而艱辛的創業史,走好新時代的新長征路,努力踐行“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宗旨,西南民族大學數學學院公共數學教師黨支部開展“揚數先鋒隊”系列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引導各族群眾在思想觀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現代化邁進”。李克強總理在關于基礎學科相關座談會上講到,之所以強調要重視數學,因為自然科學首先發端于數學,人類文明真正進入科學領域也是從數學開始的??梢哉f,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都加大了民族地區基礎學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由于歷史、自然等原因,民族地區基礎學科教育發展仍面臨一些特殊困難和突出問題,一部分學生在基礎學科特別是數學學科的學習上主動性不強,邏輯性訓練不夠。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后,制約和影響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依然是師資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和結構性短缺。絕大部分數學老師是非數學專業,半路出道教數學的,對數學的專業性上只能維持較為基本的教材知識教學。為深入調研了解,并盡力破解這一難題,西南民族大學數學學院公共數學教師黨支部以“揚數先鋒隊”為旗幟,結合黨支部教師的專業背景,弘揚數學精神,積極采用“聚焦、培養、引領”工作方法,將學生、專業和育人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效果。
西南民族大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學校繼承了誕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學院的優良辦學傳統,是一所具有紅色基因的院校。數學學院前身為1956年西南民族學院開設的數理化系,是學校歷史最悠久的教學單位之一。自建院以來,學院培養的優秀人才遍布大江南北,努力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建設、為國家發展戰略添磚加瓦、貢獻力量。學院下設的公共數學教研室為全校的數學課程提供教學服務,培養學生不計其數,為民族地區教育事業輸送了大量人才。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民族教育發展。
西南民族大學數學學院一直關注民族地區的數學教育問題。數學學院公共數學教師黨支部以數學學院鄉城縣青德鎮寄宿制小學和鄉城縣中學教學實踐基地為依托,組織師生前往甘孜州鄉城縣等民族地區的中小學校,深入當地的少數民族學生家中,了解學校數學教育,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教學研討活動中,老師們就如何提升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對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進行了深入探討。紛紛表示將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將先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教學中去,以提高教學效率。
公共數學教研室教師黨支部書記帶頭,以“有趣的數學”為題,針對如何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方面,進行了精彩說課。從教育教法角度,深入淺出地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傳授給當地老師,讓更多當地數學教師明白“為什么要這樣教、學生為什么要這樣學”。說課過程中老師們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在開展相關工作中,黨支部堅持以育人為導向,全面統籌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推動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的有機結合,建立健全系統化育人長效機制。遵循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規律,創新工作載體,以問題導向,聚焦重點群體、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強化優勢、補齊短板,加強分類指導、著力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師生的獲得感。
(二)助力人才培養。
目前,偏遠民族地區中小學普遍存在基礎學科師資水平不足、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基礎學科特別是數學學科的學習上失去興趣。針對這一難題,黨支部堅持黨員、人才雙向培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思想引領,由黨員教師帶頭,就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進行探討并積極實踐。
利用晚自習時間,安排學生黨員分別與鄉城縣青德鎮寄宿制小學六年級兩個班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講解數學史、運籌學等拓展思維的課程,開展豐富多樣的提升數學興趣的教學實踐活動。
黨支部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強化項目管理,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臺,完善支持機制,教育引導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在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
在教學實踐活動,也為當地學生們架起一座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小學生們在大哥哥大姐姐們感召下,立志要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上更加努力,并用歌聲表達了感激之情。
為更好的服務民族地區教育事業,黨支部擬與甘孜州鄉城縣中學、鄉城縣青德鎮寄宿制小學建立健全長效溝通機制,采取“建立探討群、在線云課堂”兩位一體的方法,及時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課程質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追尋紅色記憶,汲取紅色營養。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六軍團途徑鄉城縣,進行休整,得到當地百姓擁護支持,留下了無數佳話。數學學院公共數學教師黨支部在進入民族地區調研和學習時,組織師生深入學習紅軍長征精神,參觀紅軍長征紀念館,因地適宜的講授黨課,講述共產黨在當地的歷史和功績;追憶紅軍“突圍西征、北上抗日”的偉大壯舉,深入學習了解共產黨與各族群眾結下的深情厚誼。
黨支部注重傳承西南民族大學的紅色基因,帶領師生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以“筑夢紅色之旅”教育活動的實效與學生的成才、民族地區的教育、百姓的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通過生動的形式,使師生親身感受紅色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三、經驗啟示
(一)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鶎狱h組織必須用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力武器,協調和化解各種困難和矛盾,保證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穩定發展。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工作重點,將黨史學習教育、課程內容、志愿服務等納入統籌規劃,大力豐富組織生活內容,提升黨組織的吸引力。真正發揮出黨支部在團結群眾、教育黨員、攻堅克難上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基礎教育一定要復雜理論簡單化。為了落實學校的育人目標,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黨支部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教學情況,建立科學的育人方法,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將原本諱莫如深的數學理論進行拆解細化,使其通俗化,避免學生因為復雜的理論知識對其產生畏懼心理。
(三)堅持立德樹人理念,鼓勵學生黨員投身民族教育事業。大學生黨員是學生中最積極、最有朝氣的先進分子,是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是共產黨員隊伍中年輕活躍分子,必須鼓勵并帶動他們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主動對接民族地區人才建設工程,切實為民族地區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發揮與民族地區同學之間年齡相近、需求相似、心理認同的優勢,與民族地區的學生一起學習、共同生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影響民族地區青少年學生,學成歸來建設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