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玟
摘 要:在黨史學習的背景下,設立“筆記驛站”就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以驛站的形式為有效載體,拓展傳播途徑,打破固定思維的多元化傳承方式,開拓創新,為當下“紅色基因”傳承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關鍵詞:黨史學習;筆記驛站;紅色基因;傳承
黨史學習,要懂得為什么而學,要從思想深處感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怎么從黨史中汲取卓絕的智慧。認真學習黨史,在黨史中找回初心,強化責任擔當,在實現百年奮斗目標以及中國夢過程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當代青年大學生只有以敬仰之情學習和深刻地了解這段歷史,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來的,才能自主地更深刻地愛黨愛國。
一、“筆記驛站”的基本內涵
“筆記驛站”,顧名思義就是以紅色基因為主題的歷史資料筆記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個驛站。所有的學習者通過對黨史的深刻認識后都可以發表自己對紅色文化的看法,同樣的,也可以在發表看法的同時學習他人的對黨史文化的見解,真正做到有感可發,有疑可答,有創新點可發展。最終形成流動的黨史筆記,供大家分享,真正做到充分利用學習資源,提高交流學習經驗。
二、建設“筆記驛站”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以“驛站”的方式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紅色文化的積極性,敢于擔當,既能使英雄精神傳播得歷久彌堅,又能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也更加能喚醒儲藏在人們心底中那份情感期盼和靈魂寄托。
(一)給紅色文化提供了更有條件的傳播途徑,保障真實性。在過去信息閉塞且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沒有計算機、沒有網絡的傳播,紅色革命的故事、英雄人物的傳奇僅僅靠當時的人們口傳心授。——有親身經歷或會“講古”的老人繪聲繪色地給他們的晚輩街坊領居描述革命時期的場景,自然會運用到夸張的手法,然后一傳十,十傳百,也因為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同,往往會夸大故事的情節以及跌宕起伏。建立“筆記驛站”,讓更多黨史光輝故事從口語化轉變為文字,留下實物的載體,再從多方面收集具體的故事情節,自然而然地,模糊部分也在多個考察研究的畫面下隨著清晰,更具有可信度和準確性,也更加讓人信服。
(二)充分利用學習資源,高效學習。流動筆記增加了人們志同道合的機會,在參與式學習空間的構建下,滿足人們參考解疑答惑、學術交流、資源互用等基本需求外,還拓展了人們的學習互動空間,一來建設筆記驛站,可以使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發現和思考,有利于發現新問題,有利于研究新問題;二來,流動的讀書筆記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習者產生共鳴,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三)堅定理想信仰的重要資源。當代青年人思維活躍、富有朝氣,更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喜歡嘗試新形式,而照本宣科、簡單說教、平鋪直敘的方式著實難以吸引當代青年人的關注、難以贏得青年共鳴。因此,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中,建設“筆記驛站”,廣大青年大學生可以在當中真正地深入了解紅色基因革命,尋找烈士足跡、樹立黨史觀,明確自身定位,加強道德修養、樹立遠大目標、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在驛站中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做一個有主見、不被他人所迷惑的新時代青年。
(四)提高道德素質的重要路徑。我國是具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悠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無數先輩遺留下來的大量的獨具我國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大量愛國主義文化思想與良好的道德文化素養內涵。傳承“紅色基因”,對當代大學生來說不僅可以傳承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更有利于培養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在道德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建立“筆記驛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道德文化素養,也可以促使其愛國主義情懷顯著增長。
(五)強化責任擔當,發揚文化自信。凝心可聚力,心齊可移山。文化的發展不在于故步自封,而在于交流發展。隨著科學技術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總體比以前更加優越,重韓風、過洋節,藐視傳統文化的現象屢屢皆是,使得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不到傳承,潛移默化地,也就缺乏了對文化的信仰和自信,缺乏了對擔當責任的使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建設“筆記驛站”,可以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促進廣大群眾以及大學生提高思想覺悟,增強紅色記憶,產生共鳴。增強社會主義的文化認同感,提高文化自信。
三、黨史學習背景下“筆記驛站”發展的新形勢
(一)加強對“筆記驛站”的建設,拓展紅色文化。加強對“筆記驛站”的建設,一是要對驛站里故事的真實性進行考察,確保學習者在運用的過程中具有真實性,減少對黨史認知存在偏差;二是要加強對紅色基因文化進行保護和整理,做好紅色文物、歷史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攜帶標號。三是要加強黨史文化與當代文化有機結合,取其精華,去其槽粕。同時,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精神面貌,感嘆歷史的來龍去脈,全面闡述具有新時代意義的紅色文化內涵,提煉精品,形成筆記,供驛站享用。
(二)創新“筆記驛站”學習模式,構建多元化體系。在傳統的學習中,多數都是以傳統的櫥窗展示、口頭講解為主,很大部分局限于想象,對提升紅色文化的教育成果具有很大的限制。為了更好更快地具有深刻了解,首先要有目的性地參觀學習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把它設置為較有特色的“筆記驛站”學習模式。正是由于紅色文化的真理和價值本身就具有多元性,因而才使得多元性文化具有了理論上的可能性和實踐上的可操性。告別單一,構建別具一格的新型學習模式,深挖紅色教育基地內涵,構建多元化學習體系。
(三)積極促進流動展覽與社會群眾的有機結合。流動展覽是將紅色筆記進行宣傳教育最有效形式。流動展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所涉及的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象生動。流動展覽的特點是直接、形象生動,服務于社會和觀眾,根據實際情況來開展驛站的工作,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提高社會參與度,提高筆記驛站的社會效益。
(四)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模式。當前的文化傳播形式過于單一簡約、與時代融合性較差、與我們的生活存在陌生感和距離感,嚴重阻礙了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紅色精神的傳播。應該要充分利用網絡,紅色文化基因、元素和形態,與大數據平臺聯合,構建完整的紅色文化體系和紅色筆記系列,挖掘紅色故事,運用新媒體手段呈現出來。
四、建設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一)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的的支持。筆記驛站的建設如同環境建設一般,需要投入一定的物質、技術、資金等作為基礎建設,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功能。在建設過程中加大對驛站的宣傳力度,與愛心企業合作,得到多方支持。
(二)陳列展覽過于模式化。筆記驛站的流動筆記在展覽過程中要避免過于模式化、避免千篇一律、缺乏鮮明的創新方式。在探索如何充分發揮驛站的社會教育功能方面,要深入群眾當中去,以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流動式展覽。
(三)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度。廣大群眾是紅色文化的受益者,是建設筆記驛站的重要力量。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教育,在興趣中學習,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對筆記驛站的保護。建立筆記信息(電子和紙制),需要登記個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聯系方式、住址等),避免有后續問題時聯系不到當事人;以粘貼標語的溫馨提示對驛站的進行保護;制定驛站公約,建立獎罰分明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對筆記驛站進行保護,有利于更好的收藏筆記。
參考文獻:
[1]張麗,陳俊.融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探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9(03):94-98.
[2]岳陽.大數據時代高校“紅色基因”傳承教育路徑研究[J].沈陽開放大學學報,2021.
[3]田爽.探析紅色文化歷史底蘊傳承紅色基因堅定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J].高教學刊. 2021,(10):168-170.175.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