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思
(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在我國目前有關準備活動的科學研究中,根據查閱的資料,在《體育科學詞典》中對“準備活動”的釋義是:在運動訓練或比賽的主體進行活動前,為使機體逐漸進入工作狀態以及使身心為主體活動做好準備的一系列身體練習和活動。同時還有一個相關詞條為“熱身活動”,其名詞解釋為:在正式比賽或訓練之前,為了讓身體各項機能能夠適應比賽或訓練時的要求,有目的地對身體進行活動。從準備活動的定義中可以看出熱身活動對于活動主體的重要性,是活動主體進行下一部分練習的必要前提與基礎,應結合專項特征,為提升活動主體的運動表現而設置并實施的。賽前準備活動則是針對比賽,在賽前半小時左右的時間讓活動主體進行一系列身體練習和活動,使其更快進入比賽狀態,調整至最佳競技狀態。
針對賽前準備活動,在準備活動的設計中應結合專項特征,從提高運動表現與預防運動損傷兩個方面設計準備活動的內容、負荷大小、時長。由圖1可知,優秀的準備活動應以最科學的計劃為接下來的訓練或比賽做好生理準備、心理準備、專項準備。而賽前準備活動也應以這3個方面入手,為達到比賽所需的最佳競技狀態,在賽前25-40min時間做一系列從靜態到動態的身體活動練習,為賽場上能夠發揮優秀運動表現水平做充分準備,同時預防運動損傷以及減緩損傷帶來的影響。

圖1 賽前準備活動目標
(1)從生理、專項準備分析。
在生理準備方面,賽前準備活動可以提高機體有氧代謝能力,使運動員有很好的有氧耐力作為基礎,并提高心率和恢復心率的能力,升高機體主要區域溫度,增加血流量,提高新陳代謝水平等,一定程度上使機體快速進入工作狀態,提前適應比賽的高強度。
在專項準備方面,準備活動可以預先拉伸活動主導肌群,提升肌肉溫度,減少肌肉粘滯性,激活機體小肌肉群并增強主要關節的平衡穩定性,并且模擬后續比賽時的主要動作結構及技戰術動作,以完美銜接接下來的比賽,同時提前適應比賽場地的范圍等現場影響因素。
(2)從心理準備分析——“倒U”原理。
心理方面,準備活動可以提高機體的調節能力,可適度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與激活狀態,能夠放松情緒,更集中注意力以及調整好賽前的心理活動,建立穩定積極的比賽心理準備,快速適應競技比賽的心理模式。
運動員參加比賽的影響之一就是由環境所造成的喚醒水平,這也是動作技能表現的決定因素,尤其是當運動員的動作技能表現取決于做決定的速度和準確性時(如,排球的二傳手)。比賽場地的內環境會使運動員出現不同的喚醒水平程度,“倒U”原理就是指喚醒水平與動作表現間的相對穩定的關系。不同程度的喚醒水平會影響運動員的動作表現技能水平,“倒U”原理描述出:當人的喚醒水平提高時動作技能表現水平也相對提高,但到一定的程度后動作表現技能水平卻會開始下降。故表明,一般情況下,處于中等喚醒水平的動作表現技能水平最佳。
心理和生理實際上是一個統一的過程,生理的改變必然伴隨心理的改變。由此可見,在計劃實施賽前準備活動時需要結合“倒U”原理,并考慮各專項位置的動作技能表現所需的最佳喚醒水平。不同運動項目要求不同的喚醒水平,排球需要較高的喚醒水平,對于排球運動來說,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場上位置來安排不同準備活動,例如,二傳手,在比賽時屬于核心位置,進行技戰術的使用,故其動作技能表現取決于做決定的速度和準確性,要求傳球有精準度,不需要過高的喚醒水平。
從預防運動損傷層面來看,主要分為預防專項運動損傷和改善身體運動功能兩個方面。預防專項運動損傷應該結合運動員的專項特征以及主導肌肉群和主要肌肉創傷的部位與性質。例如,排球運動員主要受傷部位為肩關節、膝關節、腰部等,為了不在比賽時受傷或是傷處復發,可以在賽前準備活動階段,在主要肌肉、關節進行小力量練習、拉伸等活動;要改善身體運動功能狀態,可以做一系列恢復、矯正運動員的靈活性、協調性、穩定性等方面的活動練習,為后續進行其它動作和技戰術實施做好基礎準備。賽前準備活動對于提升比賽時的運動表現以及預防運動損傷是必不可少的。
運動損傷在競技體育運動中經常出現,也是困擾運動員競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運動損傷對于運動員的不良影響是十分嚴重的,輕則影響比賽的參與以及運動成績的提高,重則使人殘疾或危及生命,也會阻礙國家的體育運動發展。在排球項目中,運動損傷的出現同樣十分頻繁,在與各高校排球教師以及排運動員進行訪談后發現,3年以上球齡的排球運動員,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曾經或正在忍受運動創傷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本文通過調查訪談以及查閱文獻,整理所獲取的資料數據,以我國高校男排運動員的損傷特點為插入點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為改進賽前準備活動、提高比賽動作表現水平與比賽成績提出建議,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率及其危害。
(1)高校男排運動員運動損傷部位分析。
不同的運動項目有其不同的好發運動損傷部位。本文根據調查目的將事先周密設計的若干問題以網上問卷的形式向24所高校,共91名男排運動員收集研究資料和經驗事實。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5份,其中有效問卷91份,統計后制成表1,發現我國高校男排運動員主要運動創傷的3大部位是膝關節、肩部、腰部,其次是踝部、手腕、肘部。本文主要發現男排運動員主要好發創傷的3大部位:膝關節、肩部、腰部。

表1 我國高校男排運動員主要動損傷部位以及和專項位置的關系
膝關節:排球運動是隔網對抗性項目,在運動過程中常有短距離快速移動,易損傷半月板;起跳扣球或是跳發球落地時,當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不足時,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在接一傳、防守時,容易出現小腿相對股骨外旋或者相對股骨內旋,有時膝關節過屈、過伸導致股骨與脛骨直接撞擊時也容易發生半月板損傷。
肩部:在排球運動中,肩部損傷極為多見。肩部是全身活動范圍最廣的關節,因其盂肱關節的關節囊松弛,所以肩關節具有很好的靈活性,但穩定性卻主要靠肩帶肌群力量來維持,若肩帶肌群的力量不足,就會導致肱骨頭活動超范圍。排球運動中的扣球就是導致肩部多發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因為扣球時引臂這個動作會對肩袖和關節盂上部產生壓縮力,關節面互相貼近,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磨損。揮臂完成后,手臂因為慣性沒有辦法馬上停下來,而是會繼續朝著那個方向繼續甩出一段距離,這個時候慣性就會對肩袖部位的韌帶、肌腱產生額外的拉力,從而引起損傷。同時扣球動作會形成“反關節動作”,反復的沖擊與摩擦會引起肩關節中肩袖部位的損傷。
腰部:由于排球運動中,基本上所有動作都需要椎間盤起重要作用,在訓練或比賽中長期受力負擔過大,使腰椎旁的肌肉、韌帶張力不平衡,處于長期緊張收縮狀態,局部血液不循環,會發生炎癥。同時肌力失衡、腰椎不穩定,一旦劇烈運動、超過負荷,會引起腰椎附著肌肉、韌帶、關節的過度牽拉使發生撕裂等閉合性急性損傷。
根據查閱的資料與本文表1的統計資料進行比對,并通過與運動員及教練員的訪談,發現男排運動員運動損傷好發的部位確多為膝關節、肩部、腰部,結果指示男排教練員在賽前準備活動計劃制定時,要根據這幾種容易受傷的傷病類型以及引起損傷的原因,并依據隊內個人的情況來設計準備活動的內容、形式、時長、負荷等,以盡量避免這些運動損傷的出現。運動損傷的原因有很多,想要完全避免發生傷害的可能性不大,充足的賽前準備活動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增加關節之間的滑液,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并使韌帶拉伸充分,盡可能地預防運動損傷以及減緩損傷癥狀。
(2)運動損傷的發生可因專項位置不同而異。
將我國高校男排運動員專項位置與運動損傷發生部位進行對比分析,可看出運動損傷的發生因專項位置不同而異,具有一定規律。排球運動中分5個位置:主攻手、副攻手、接應、二傳、自由人,不同位置的運動員各有不同偏重的技術動作以及動作特征。主要使用的動作技術不同,導致運動員好發運動損傷部位也具有差異性。
表1表明,男排主攻手主要受傷部位集中在膝關節、肩部、腰部和踝部。根據主攻手在排球比賽中擔任的是強攻的角色,發現其主要動作技術中扣球技術為主,發球、攔網、防守技術為輔。故其扣球次數也相對較多,所以肩關節和腰部的使用是最多的。
副攻手主要受傷部位集中在膝關節、肩部、腰部。副攻手在排球比賽中擔任的是快攻的角色,其主要動作技術中扣球、攔網技術為主,發球技術為輔。
接應屬于全能型的位置,扣球、攔網、發球、防守等動作技術的運用次數較均衡,故接應位置主要運動損傷的三個部位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二傳位置主要動作技術就是傳球與快速移動,以組織快速進攻戰術組合。上下肢、腰部都起重要作用,所以二傳位置主要受傷部位為膝關節、腰部、手腕、肩部。
自由人也稱后排自由防守隊員,主要活動區域在后排,主要運用的技術動作就是防守,其它上肢動作用的很少,不能進行發球、扣球、攔網的技術動作,快速移動、滾翻、魚躍使用次數多,造成下肢的膝關節損耗也大,更容易受損。
(3)根據專位運動損傷特征計劃賽前準備活動。
通過研究和分析發現,排球運動中,運動損傷的發生部位和運動員專項位置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且存在一定規律。不同專項位置常用的技術動作之間的差異性會引發不同性質的運動損傷。故在得出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生與專項位置有關之后,減小運動員在比賽時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以及影響就至關重要。合理、有效地進行賽前準備活動就是一種直接性手段。本文建議,可以在賽前準備活動中一般準備活動過程中以專項位置分組練習,每組分配組長和一名教練員進行指導監督練習,可以用彈力帶、彈力球、狼牙棒、重量球、平衡板等器械輔助練習。主攻手、接應應增加肩部、腰部的柔韌性與肌肉力量練習以及膝關節的穩定性練習;副攻手主要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練習;二傳應加強下肢的穩定性和腰部的柔韌性以及手腕和肩部的拉伸牽引練習;自由人應增加下肢的靈活性和小力量訓練以及上肢、背部的柔韌性練習。
專門性準備活動過程中,可以模擬常用動作以及專項技能動作,使運動員快速找到自身最佳競技狀態。此外,還可以結合專項位置特征與運動損傷特征,增加單人或組合練習,減小已受損部位的反復練習次數,避免負荷過量、再度損傷的可能性。
(1)優秀的賽前準備活動可以提高運動員生理上的有氧代謝能力、心率、體溫、血流量與新陳代謝水平等,能使機體快速進入比賽狀態。而生理和心理實際上是一個統一的過程,生理的改變必然伴隨心理的改變,故賽前準備活動可提高機體興奮性,調整賽前狀態以及穩定喚醒水平。同時預先拉伸活動主導肌群,提升肌肉溫度等,模擬后續比賽時的主要動作結構及技戰術動作,以完美銜接接下來的比賽;
(2)排球運動中,運動損傷的危害性極大,十分影響賽場上運動表現與比賽成績。高校男排運動員運動損傷好發的部位為膝關節、肩部、腰部。若要最大程度上避免運動損傷以及減緩傷害的話,賽前充分合理的準備活動可以刺激運動員中樞神經,提高興奮性,使肌肉的反應速度加快,同時可以增加關節之間的滑液,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減小傷處損耗或疼痛感;
(3)運動損傷的發生可因專項位置不同而異。排球項目中,不同位置的運動員主用的技術動作以及動作特征不同,身體素質與身體條件不同,導致不同位置的運動員好發的運動損傷部位也具有差異性。
(1)準備活動的目標計劃應結合排球專項特征,從提高運動表現與預防運動損傷兩個方面來設計賽前準備活動的內容、負荷大小、時長。為充分激活運動員的機能,使做好心理、生理、專項上的準備;
(2)教練員在賽前準備活動計劃制定時,要根據男排易損傷特征類型以及引起損傷的原因,并依據隊內個人的情況來設計賽前準備活動以盡量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和減小不良影響;
(3)在一般準備活動過程中就以專項位置分組練習,以彈力帶、平衡板等器械為輔助。主攻手、接應增加肩部以及腰部的柔韌與肌肉力量練習以及膝關節的穩定性練習;副攻手主要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練習活動;二傳應加強下肢的穩定性練習和腰部的柔韌性以及肌肉激活練習以及手腕和肩部的拉伸牽引練習;自由人應增加下肢的靈活性和小力量訓練以及上肢的柔韌性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