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雙崗幼兒園 金 晶
染坊開業了
小雙染坊開業了,孩子們按照原計劃各司其職,開始有序地進行扎染的一系列步驟。這時,負責滴染的鑫鑫突然說:“伊伊,你這個皮筋扎得太松了,我滴上顏色之后都混在一起了,你看!”我走過去觀察,發現伊伊因為扎得不夠緊導致染料相互滲透。這時鑫鑫走到扎皮筋的小朋友跟前說:“你們扎的一樣,那我們染出來的圖案就差不多。”說著鑫鑫就拿起了打濕的布,用橡皮筋開始捆綁——只見他先將白布折成三角形,再用橡皮筋捆綁……游戲結束后,我組織幼兒討論:都有哪些捆扎的方法?并帶領孩子們一一演示。

教師的思考
扎染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前期的經驗鋪墊中,教師已經向孩子們介紹了各種扎法,比如夾扎法、捆扎法、卷扎法等,但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展水平有所差異,大部分幼兒都只掌握了最基礎的扎染方法。在上述案例中,顯而易見鑫鑫的扎染能力相較于其他幼兒要高一些,于是我們通過反復游戲促使其他幼兒在不斷練習捆扎技巧的過程中獲得進一步發展。
“刁鉆”的顧客
小雙染坊參照“前店后廠”的模式,將扎染好的成品放在商店里進行售賣。這天,商店里來了一位“刁鉆”的小顧客琴琴,“這里就賣這些布和襪子嗎?感覺不是很好看呀!”“那你需要什么樣的布呢?”佳佳問。“我覺得用這些布可以做一些好玩的東西呀!我才不會只買一塊布回去,多沒意思!”這下可難倒了售貨員佳佳。一旁的鑫鑫聽到她倆的對話湊過來說:“那你想要什么樣的東西呢?我們都可以做出來。”聽鑫鑫這么一說,小顧客一下來了精神:“我想要一只小蝴蝶,你們可以做出來嗎?”“當然可以呀!我們不僅可以做小蝴蝶,還可以做花朵,做各種各樣的東西呢!不過你得等一會兒。”“那我一會兒再來買。”于是我走過去問:“鑫鑫,你剛說用這些染好的布可以做很多東西,你們能做出來嗎?”“我能!”只見鑫鑫擺弄了幾下布,再用毛根進行捆扎,一個神似小蝴蝶的物品就出現了。游戲結束后,我組織全班幼兒再次討論:染好的布還可以做什么?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真正能做出來的很少。晚上我利用空閑時間收集了很多制作技巧,第二天向孩子們一一作了介紹,并帶領他們動手制作。經過幾天的反復練習,孩子們都能用染好的布做出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
教師的思考
顧客和售貨員的對話生動再現了人們逛商場的情景,從中可以看出幼兒琴琴的社會性經驗較為豐富,而購物的過程也是幼兒主動對自身經驗梳理的過程,蘊含著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云、貴、川三省運作的大型體育賽事都對市場前景研究極為重視,通過研究賽事成本與盈利概況,對賽事的盈利前景做出科學預測。其主要經驗有:第一,在賽事總投入方面要適度放大投入成本,特別是為各類不確定的開支留下空間;第二,要做好市場調研,初步對大型體育賽事的市場價值進行估算,考慮各種突發事件對其市場價值的影響:第三,始終秉持“創收節約”的原則,在不對賽事運作產生影響的基礎上,采用最能“創收節約”的預算方案;第四,嚴格執行賽事各項預算方案,不斷強化賽事財政管理,特別是對賽事運作過程中的各項收支以及現金流的監管。
染好的布已經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當顧客提出進一步加工布的想法時,鑫鑫立即做出了回應,可以看出鑫鑫具有自信、樂觀的性格特點:“我們不僅可以做小蝴蝶,還可以做花朵,做各種各樣的東西呢!不過你得等一會兒。”“那我一會兒再來買。”……通過一系列對話,成功“挽回”了顧客。
游戲很有趣,但它不僅僅是有趣的。幼兒游戲時,教師不只是在一旁觀察,還要通過觀察來了解幼兒的游戲水平,并適時地進行引導與幫助。游戲結束以后,我帶領孩子們尋找并練習各種小物件的制作方法,將一塊塊簡單的布條變成了一個個精美的物品,給物品賦予了賣點。

模特銷售增人氣
這天,小雙染坊里的孩子們又開始忙活起來。“我想看一看這個圍巾。”售貨員拿下圍巾給顧客。“我覺得這個顏色不好看,還是不要了。”連著幾個顧客對售賣的物品都不是很滿意——今天的小雙染坊收益慘淡。下班后,職員們聚在一起討論,“是你們染的布不好看,所以顧客們才不會買。”商店的職員們對染坊的職員說。“我還覺得是你們賣得不好呢!”染坊的職員們說。眼看著他們快要爭吵起來,我走過去拿起那條染好的圍巾掛在脖子上說:“呀,這個圍巾真好看!剛剛掛在那里不覺得,沒想到掛在脖子上效果還不錯!你們覺得呢?”賢賢突然大聲說:“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之前跟爸爸媽媽去商場,賣衣服的店里都有模特呢!我們也可以把這些好看的圍巾、帽子戴在模特身上,這樣顧客就能一眼就能看到穿戴效果。”“那誰來當模特呢?要不我們輪流當模特吧!”“就這么說定了。”第二天,游戲又開始了,只見賢賢披上了圍巾,還用染好的布做了一頂小帽子戴在頭上。這招還真靈,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幾個顧客。“這個帽子還挺可愛的,我也想要。”“這個圍巾也不錯。”……商店里的生意頓時火爆起來。

教師的思考
隨著游戲的不斷推進,又產生了新的游戲內容,進而引發了新問題——如何展示染好的布?當發現幼兒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我立刻介入游戲引導他們換個思路想辦法。孩子們將“衣服店都有模特試穿衣服”這一經驗遷移運用到染坊的經營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單純的模仿到深入的理解服裝店的經營模式并加以運用,可見孩子們的社會經驗在不斷豐富。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與染纈,是中國傳統而獨特的手工染色工藝,具有操作精細、步驟嚴謹、工序繁雜等特點。對于中班幼兒來說,能夠熟練掌握扎染的工序與技法實屬不易。
在以上追蹤觀察的三個游戲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兒的成長歷程:單一的扎法——多樣的扎法——加工成品——展示售賣。幼兒每一階段的表現都體現了他們在游戲過程中的學習和發展。
1.游戲情節從表層到深層
從開始的熟悉扎染流程、初步進行扎染,到不再滿足單一的扎染技法而主動學習并實踐更多的技法,幼兒的游戲內容不斷豐富,游戲水平也逐步提升。
2.游戲內容從單一到豐富
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的扎染技法已較為成熟——從單一的“染”到“染”出精品,再到加工染好的布,最后展示成品,從“原生態”到“精修品”,體現出了幼兒的游戲正活動在不斷豐富和發展。
教師是幼兒游戲環境的創設者、游戲過程的觀察者、游戲進程的支持者。所以,在觀察了幼兒的游戲過程、解讀了幼兒的游戲行為后,我需要做的就是為幼兒的深度學習提供環境和機會。
1.按需提供材料,協助幼兒做好游戲準備
幼兒對染好的布進行裝飾時,我提供了奶瓶、瓶蓋、毛根、玉米粒、毛球等多種材料,支持幼兒呈現出豐富多樣的作品。
2.適時介入,助推游戲進程
教師要幫助幼兒回顧自己的探究過程,討論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分析原因以及計劃下一步要怎樣做等。因此,每當游戲結束后,我都及時與幼兒交流,一是支持他們講述自己的原有經驗;二是引導幼兒互相交流,了解并掌握不同的游戲方式。例如,我把扎染的各種技法展示在墻面上,利用墻面支持幼兒深入游戲。
自主游戲對于幼兒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加入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活動,無疑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作為幼兒教師,我們的責任是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像花兒一樣絢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