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湖
摘 要:民族文化彰顯的是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歷史過程中,我國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包攬了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獨特的民族意識、民族風格、民族習慣。在我國針對環境藝術設計活動中,關于民族文化的應用已經相對廣泛,并逐漸提高了民族文化中蘊含的色彩元素、圖案元素、文字元素等,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具體地位以及價值。換言之,民族文化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思想源泉,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則是民族文化的媒介,實現民族文化經過環境藝術設計作品而傳承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依據民族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關聯,以及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意義與途徑展開研究。
關鍵詞:民族文化;環境藝術設計;傳承
在現代化科技不斷發展的進程中,社會群眾在個人的實際生活里,其物質質量不斷升高,使得群眾關于自己生活的實際環境,逐漸有著更高層次的需求。群眾能夠保持長期的發展與生存,必然需要與自然生態環境建立和諧發展的相處關系,而執行環境藝術的設計,則是將此種關系更加牢固的最佳途徑。我國民族文化的特色與魅力,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也具有尊重自然的功能。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設計環境藝術作品過程時,應結合民族文化的思想,融入環境藝術各個階段的具體設計工作中,將民族文化借助環境藝術作品為載體,得以有效向更多的領域進行傳承與推廣,不僅滿足社會群眾對于自己生活環境的高層次需求,同時,還豐富了社會群眾的文化精神空間。
一、民族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關聯
民族文化,也是包攬建筑與美學等多個層次的內容,其中還有民族文字、民族服飾等。民族文化蘊含的元素極其豐富多樣,是五十六個民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智慧結晶。將我國多個傳統元素進行匯集,彰顯的是中國底蘊。
環境藝術設計是現階段教育領域發展進程中,比較新穎的課程。依據狹義視角分析,環境藝術屬于藝術設計體系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具體包括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物質價值,還包括追求環境美的意義。換言之,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項集結建筑相關知識與美學相關內容的綜合性課程。環境藝術設計重點強調針對所處空間的整體規劃與創造,將色彩、圖形、文字等多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有機融合,使得最終構建的環境將呈現富有生機、活力、文化氣息等特征。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思想與符號,是相關設計工作人員正式開展設計方案的主要思想源泉。
二、民族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意義
(一)賦予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文化靈魂
環境藝術設計活動是對一定階段內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反映,直接關系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環境設計者通過在設計活動中對民族傳統文化因素的選擇和挖掘,凸顯設計藝術的民族特質。從而給予了現代環境藝術恒久的影響力。我國傳統文化有種天然的含蓄與美感。受儒家思想、道家文化的影響,民族傳統文化元素中也有隱性的民族美。運用中國傳統人文建設元素于現代環境美術設計專業中,能夠彌補傳統現代環境美術設計作品張揚的藝術特色。并增強環境美術設計專業創作的精神內容,同時提供更豐富的藝術想象空間。在經過耐心仔細的品味過后,才看到隱含于傳統藝術作品中的新意象,賦予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文化靈魂[1]。
(二)促進民族文化傳承途徑的多樣性
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將借助較多的科技技術以及創作技巧實現環境空間中美化、舒適、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的目的,并且,一些環境藝術設計也彰顯了相應設計者的賭徒風格,是將設計人員自身的文化素養、文化知識以及文化思想,借助環境藝術作品展現,使得民族文化的傳承不再局限于作品、歌舞等領域,而是以社會群眾較為熟悉的生活空間為媒介,將其傳承、弘揚[2]。
民族文化蘊含的獨特風格,與環境藝術設計的多種表現形式相互結合,將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文化內涵有效展現,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社會群眾對于文化性環境藝術作品的高層次要求,符合群眾的審美需要,有效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進度。
三、民族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途徑
(一)民族圖案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
我國關于民族圖案文化的內容,其主要依據多個民族在其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等演變形成的圖案特色,表達出不同民族的獨特民風。民族圖案文化是環境藝術在設計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比較常用的一種設計元素,如:具有中國代表的龍形圖案,是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較為突出的民族元素,像“北京的九龍壁”結合多種式樣的龍圖案作為其環境藝術設計原型,是民族圖案文化在環境藝術中的經典作品。再比如徽派建筑開展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群眾通常借助圖案來體現對高質量生活的期盼。民族圖案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核心寓意代表吉祥、富貴等,如,仙鶴圖案代表祈求長壽的特征。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應積極依據民族圖案文化展開相應創作,能夠有效發揮我國民族文化的魅力與價值,促進民族文化更好的傳承[3]。
(二)民族色彩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
色彩是直接為社會群眾帶來感官刺激的主要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將民族色彩文化融入其中,使得設計者的創作思想與目標借助相應作品展現。我國的民族色彩文化具體可以依據五方色:紅、青、黑、白、黃進行劃分。工作人員在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活動中,依據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與運用,其表達的思想也存在差異,給予社會群眾的視覺體驗也不一致[4]。
通過閱讀相關文件內容,可以發現,紅色是民族色彩文化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顏色,具有“中國紅”的稱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主打顏色,代表著喜慶、平安、祥和。另外,黃色也在民族色彩文化中具有較重要的地位,象征著富有。在針對高檔場所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使用較為頻繁,其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將室內環境氛圍構建出奢華之感。
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不斷研究民族顏色文化的價值,展開環境藝術的設計流程,充分表達了設計者的創作意識,有效傳承我國的民族文化。
(三)民族漢字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
民族漢字文化在我國近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進行演變,包括文字的種類,楷字體、小篆字體、行字體等。我國的漢字文化,是中華兒女日常交流活動中的主要溝通語言。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在書寫漢字以及展覽漢字過程中,呈現的均是一種民族藝術風格,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彰顯的文化氣韻也較為濃厚。例如,方正漢字能夠讓社會群眾感知到來自字體的端正肅穆,代表我國民族文化中堅定不屈的意志。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將漢字文化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將環境作品的生命力增強,讓社會群眾在欣賞、研究環境藝術作品中的文字時,感知到中華民族漢字文化的魅力[5]。
四、結論
基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具體過程,是需要結合自然環境的發展規律,以及現代化社會群眾對于生活環境的需求而展開相應工作活動。相關工作人員在設計具有藝術氣息的環境作品時,應融合我國民族文化的思想與模式,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從其物質價值上升至精神價值。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蘊與魅力,能夠賦予環境藝術設計的作品高雅性與活力。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創設環境藝術作品過程中,應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知曉多種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尊重我國民族文化的特征,將其依托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有效的弘揚于世界各地,使得我國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環境藝術設計與民族文化的融合,不僅是為民族文化傳承探索出新的途徑,還是環境藝術設計迎來新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宗志鑫.民族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探究[J].藝術科技,2019,32(10):181-182.
[2]陳丹鳳.論民族文化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傳承運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8(36):155.
[3]孫薇.民族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有效傳承[J].文存閱刊,2018(18):155.
[4]宋文師,郭玳含.民族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2(02):20-21.
[5]楊翼.論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J].現代裝飾(理論),2017(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