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鷹慧
摘 要:所謂幸福教育,就是以培養人的幸福情感為目的,增強師生“體驗幸福、創造幸福、給予幸福”能力的教育。牡丹江市鐵嶺鎮中心校通過豐富幸福教育內涵、營造幸福文化、打造幸福課堂、開發幸福課程、開展幸福活動,全力推行幸福教育、創建幸福校園、打造幸福教師、培育幸福學生,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
關鍵詞:幸福教育;幸福課堂;幸福活動;幸福公益
牡丹江市鐵嶺鎮中心校始建于1926年,坐落在牡丹江畔的陽明區鐵嶺鎮西部,是一所有著近90年校史,充滿濃厚文化底蘊的鄉鎮級中心校。校園占地面積9446平方米,校舍面積5406平方米,現有13個教學班,75名教師,268名學生。
為了讓農村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學校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確立以“為了每個人的幸福成長”為辦學理念,以文化建校、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為發展路徑,以“樂學、善思、厚德、博愛”為校訓,以“好習慣成就人生,好素養浸潤人生,好修養塑造人生”為幸福教育內容。通過豐富幸福教育內涵、營造幸福文化、打造幸福課堂、開發幸福課程、開展幸福活動,全力推行幸福教育、創建幸福校園、打造幸福教師、培育幸福學生,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
一、幸福課堂承載幸福內涵
牡丹江市鐵嶺鎮中心校以“幸福教育”辦學理念為引領,著力構建幸福課堂,“五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明確目標——自學討論——匯報交流——討論質疑——達標總結”的課堂教學程序,將學生、教師、教材三者進行有機整合,突出“生本”核心的思想,以學論教,實現學生主動學習,著力構建師生互動、合作交流的高效課堂。學生在學習中體味幸福感覺,在求知中探求愉悅心境。努力做到自主課堂——我做主,我快樂;趣味課堂——我探究,我快樂;互動課堂——我合作,我快樂;和諧課堂——我共享,我快樂。在課堂中師生互相交融、互相接納、互相包容、互相尊重。教學過程成為教師和學生分享人類精神財富的過程,成為分享各自生活經驗和價值觀的過程,努力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幸福教育的主力,當教師的課堂成為了學生的心靈世界,當一個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喜怒哀樂時,學生就能夠在幸福中實現自我突破。為了提高教師素質,突出“實”字,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質量求生存、以科研求進步、以機制求活力”的方向,明確了“以人為本、自主發展、幸福教育”的理念,強化內部管理,健全和完善了學校管理制度。學校組織教師每周二、四開展粉楷展示活動、組織教師講課評課賽課、組織參加申報區教育局成立的名優教師團隊、組織交流研討,教師有幸福的能力,才會培養出有幸福能力的學生。2020年,學校教師共發表市級論文3篇;孫傳麗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孟蘭被評為區級教學新秀,薛曉云、李勢勇被評為市級“一師一優課”獲獎教師。
學校嚴抓課堂教學常規管理,完善課堂常規制度,成立教學主任巡課小組,采取定期與不定期方式檢查和督促。完善質量監督方式,通過聽評課、當堂測評、抽測、單項檢測等形式加強質量監控。
課前精心準備。要求教師在備課中手寫教案,一字一句精心設計,一段一篇認真反思。通過個人設計、組內討論,創新學法的指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將課程備詳備細。
課中細心巡視。教導主任定期巡課,巡課覆蓋各個學年、各個科目。重點關注教師上課姿態、手機使用情況,學生聽課狀態、回答問題積極度,以及師生互動等情況,及時對巡課情況作出反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后耐心鞏固。一是時時積累,每天中午安排10分鐘自習時間進行本冊語文書日積月累內容的誦讀,培育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二是日日提升,各學科以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為主預留作業,創新作業形式,嚴格控制好學生家庭作業時間,嚴格按照“五項管理”中作業管理要求落實工作。三是月月檢測,學校進行了學生單項測試及各學科期末檢測,做好評價工作,利用評價結果改進教學。
課題研究。學校申報了省級課題“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與研究”;國家級子課題“依托地域文化資源建構研學實踐校本課程”,目前課題均已經審批通過,全校教師正在積極研究實踐中。
二、幸福活動豐富幸福平臺
為推進幸福特色教育,凸顯教學品牌,學校牢牢把握“立德樹人”要求,以學生全面發展和幸福成長為主線,以好習慣成就人生、好修養塑造人生為主要內容、以養成教育為平臺、以德育活動為載體,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徑,注重德育文化建設,創造幸福和諧校園。以“養成教育”為核心,構建品德修養文化。學校力求將學生培養成為“在學校做一個有個性、會學習、知榮恥的好學生;在家庭做一個有孝行、會自理、擔責任的好孩子;在社會做一個有教養、會共處、守公德的好公民”。堅持用好修養塑造人生,加強學生的品行修養與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德育活動緊密相連。以少先隊為主陣地,以特色班級建設為手段,有效利用學校資源、社會資源,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把養成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學校還開展了傳承經典中華傳統文化、建設書香校園活動。在開齊開全國家地方課程的基礎上,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并結合鐵嶺鎮地方資源優勢,構建豐富、活力的校本課程建設體系,開發多學科特色課程。讓學生在豐富的校本課程學習、實踐中獲得快樂和幸福。
幸福教育辦學理念指導下的學校社團、班級社團建設成為創建幸福教育特色學校的主要途徑和重要載體,也成為學校落實好習慣、好素養、好修養的切入點。本著做強精品社團、扶持一般社團的原則,學校積極推進特色社團建設:
1.以科技為主的機器人、航模、平衡車、模型社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
2.以農村特色為主的種子粘貼、木皮、雕刻、剪紙社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加深熱愛家鄉情感。FB5E4584-9B31-4EFA-B577-D686742CC93D
3.包括體育、文藝社團在內的其他社團,豐富學生業余生活,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目前學校共有14個校級社團,以及木之藝、“豆”彩飛揚、布之韻等共13個班級社團,實現了學校社團建設的蓬勃發展。在社團建設過程中,學校也積極走出校園,主動對接社會資源,讓精品社團大放異彩。如:與牡丹江機器人協會、神州通信集團合作開展機器人平衡車馬球社團建設,與群眾藝術館、牡丹江藝校合作,開展舞蹈合唱曲藝社團建設,等等,使得學校的社團建設水平有質的提升。
三、幸福公益點亮幸福人生
學校還重在加強對學生的修養與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利用中華傳統節日,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精粹的熏陶、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
針對學生中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留守流動兒童較多等實際情況,學校著力建設并打造了“幸福基金”“幸福書屋”“幸福獎學金”。為特殊學生建立相關的檔案資料,有6名特別貧困的學生接受了資助。我校成立幸福教育基金會,愛心人士設立“曹東菊”勵志獎學金,鼓勵學生努力前進。與市婦聯、市裝飾協會聯合舉辦“為特殊學生獻愛心”募捐活動等,讓留守學生切實體會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中國獅子聯會哈爾濱代表處第二專區(牡丹江)益百年服務隊的愛心人士,為學校送來了足球網,體育課教師授課服,打造書屋1間,捐贈愛心圖書2000余冊,還為全體黨員送來百年紀念徽章。牡丹江師范學院志愿者走進學校,用藝術點亮童心。在牡丹江金融團工委、牡丹江銀保監分局帶動下,23家銀行、保險機構2000多名團青干部為我校捐贈了1個“幸福書屋”,3個圖書角,捐助繪本2000余冊,為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打牢了陣地基礎。截至目前,我校共有幸福書屋3間,藏書萬余冊,每天中午開放50分鐘供師生閱讀。
很多社會各界愛心團體和愛心人士與我校達成了密切合作關系,長期對學校進行捐贈,為了使愛心捐贈能夠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妥善的分配,學校內部成立了幸福教育基金會,專門管理使用募集的捐款,目前已累計接收到捐贈物品和資金共10萬余元,真正提升了單親、留守、貧困學生的幸福感,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幸福的童年,為其日后成為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的生活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曾多次接待牡丹江市人大、政協領導的視察;市委常委、宣傳部領導也多次蒞臨我校檢查指導工作;市婦聯、市教育局等各級領導均對學校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各級領導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使得學校從校領導、教師、學生之間形成了合力,全校上下都向著“幸福教育”的目標而不斷努力,斗志昂揚、拼搏進取。
在特色學校創建的過程中,學校有決心、有信心通過求真務實、推陳出新的精神把鐵嶺鎮中心校打造成為一所個性鮮明、內涵豐富的特色名校。教育的起點是人,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成長,終點是人生的幸福,而過程則是生命的幸福成長。為了生命的幸福成長,學校努力以幸福的教育培養幸福的人,讓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讓學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明媚的春光灑進牡丹江市鐵嶺鎮中心校的校園,溫暖而愜意,幸福的鐵嶺教書人正帶領著全校學生乘坐著幸福之船,駛向美好幸福的未來!
見習編輯/張婷婷
FB5E4584-9B31-4EFA-B577-D686742CC9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