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張聰
教學內容: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認識“蚱、啃”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晃”,會寫“蝴、螞”等14個字,會寫“蝴蝶、蜻蜓”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能說出祖父的園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
4.能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從寫景、敘事的具體語句中體會思想感情,并學習作者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感情的寫作手法。
教法、學法:抓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品讀體會;自讀自悟、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童年往事”,第一課《古詩三首》讓我們共同了解了古代兒童的生活,體會到其中的樂趣。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蕭紅的《祖父的園子》,去感受一下她的童年生活。
2.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點評: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幫助學生明晰單元主題,回顧本單元已經學過的課文,自然過渡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樹立以單元為整體的語文學習意識,提出問題,揭示課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拿出預習單,檢驗字詞的掌握情況。
2.學習提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完成下面問題:
提示一:找出祖父的園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我”有哪些感受?(用提取關鍵詞語的方法。)
提示二:作者回憶童年時期在祖父的園子里做了哪些事?(用提取關鍵句子的方法。)
提示三:通過這些具體事例的描寫,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用一句話來概括的方法。)
學生匯報,屏幕出示提示——相關詞語:
景物:昆蟲、花草、大榆樹。
活動:栽花、拔草、鏟地、追蜻蜓。
感受:快樂、幸福。
師:同學們,你能根據屏幕上提取出的這些關鍵詞語,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童年時期的“我”和祖父在園子中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園子里做著平凡的事,就是這樣一個平靜、自由的園子讓“我”體會到了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樂園。
【點評:教師合理利用預習單等學習工具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獨立識記字詞的能力。通過學習提示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訓練學生提取關鍵信息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p>
三、細讀品味,體會文意
1.走進“園子”,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在祖父的園子里,作者回憶了哪些童年往事?
句子一:祖父鏟地,我也鏟地……把狗尾草當谷穗留著。
學生匯報:感受到鏟地這件事很有意思,體會出作者當時很快樂,當時的蕭紅很調皮。
小結:的確,這哪里是在鏟地,簡直就是在瞎胡鬧。在這個園子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怎么能不快樂?在這個園子里還有哪些有趣的事?
句子二:一抬頭,看見一個貢瓜長大了……于是丟下黃瓜又去追蜻蜓。
小結: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怎么能不快樂?
句子三: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亂鬧一陣……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
(1)“我”和祖父都在澆水,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一下,“我”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樣的?(興奮地、快樂地、活潑可愛地。)
(3)此時此刻,你就是小蕭紅,讀出她的這份興奮、快樂與無憂無慮。
作者在園子里這么調皮、淘氣,祖父又是什么態度?自由讀一讀5~12自然段,認真體會一下。
抓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大笑起來——笑夠了——還在笑”,從祖父的三次笑中你能讀出什么?
(慈祥、和藹可親、對孫女無比的疼愛。)
小結:正是在祖父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蕭紅快樂而又幸福的童年。此時此刻蕭紅懷念的僅僅是這個充滿歡樂的園子嗎?(不是。)是呀,她更加懷念這位給她無限關愛的祖父。
板書:懷念。
2.走進園中景物,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
師:除了作者在這個園子里做的這些有趣的事情以外,課文中還描寫了作者的哪些回憶?
句子一:凡是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好像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似的。
學生匯報:從“仿佛”“好像”兩個詞中能體會到在作者眼里,園子中的一切都好像活了一樣,小蕭紅把園子中的一切都當做自己的好朋友。
小結:能通過關鍵詞語體會文字背后的情感,作者寫得好,你表達得更好。
句子二: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師:同學們都來讀一讀這段話,讀了作者的這段表達你有什么感受?
小結:只要心是自由快樂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樂的,成年后的蕭紅,回味著園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由的,當時作者是想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園子中的一切景物中,懷念和向往這快樂自由的童年生活。
師:老師將這段文字變換一下形式。同學們看這就是蕭紅寫作的特點,用散文式的語言,自傳式的敘事手法,和詩一樣的結構來描寫,她這種獨具風格的表達方式被稱為“蕭紅體”?,F在老師不打擾你們,你們自己帶著對文字各自不同的感受讀一讀這段話,體會蕭紅體的語言魅力。4F8ACB12-1E66-41CE-94B3-A238096ACB02
師:我們共同來感受一下這段美好童年回憶。(師引讀。)
【點評: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小主人公的園中活動場景,感受調皮可愛的人物形象,聚焦文中祖父的態度,體會祖父對“我”的慈愛和寬容,通過創設情境朗讀、分角色朗讀、自由朗讀等方式品味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p>
四、回顧總結,延伸拓展
1.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
2.閱讀鏈接內容。《呼蘭河傳》這本書的尾聲部分這樣寫: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
以前住著我的祖父,
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
也許還是年年仍舊,
也許現在已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
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師:曾經的一切是蕭紅難以忘卻的,隨著年齡的增加,相信你們會體會得更深。不管怎樣,請記得,無論是文字還是情感,《呼蘭河傳》都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希望大家課后讀一讀蕭紅的這本自傳體小說,走進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的童真。
【點評:教師通過作者簡介,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中充滿詩意的語言是作者對于美好童年生活的追憶,巧妙運用“閱讀鏈接”內容,拓展《呼蘭河傳》原文,進一步升華情感,引起共鳴,引發了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p>
評析:
本篇教學設計緊緊圍繞單元主題,落實語文要素,教學目標定位精準,能夠通過抓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等學法指導,有效突破重、難點,采取自讀自悟、合作學習、集體交流等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環節,流暢自然。
本篇教學設計環節清晰流暢,銜接自然,從談話導入到初讀感知,從細讀品味到拓展延伸,層次分明,逐步遞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以輕松自在的狀態從對話走進文本,在閱讀中品味語言,在閱讀中體會情感。
文本分析,細膩生動。
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小主人公在園中的活動、祖父的態度以及園中動植物自在的生長狀態等方面,層層推進,體會文中“我”自由爛漫的童年生活和祖孫深厚的感情,呈現出細膩生動的教學質感。
學法指導,扎實有效。
教師十分重視學法指導,有效利用預習單、學習提示等工具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編輯/趙卓然4F8ACB12-1E66-41CE-94B3-A238096AC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