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第五中學(以下簡稱五中)坐落在大興安嶺塔河縣十八站林業局,有著四十多年的建校史。幾經發展演變,幾代人的奮斗耕耘,將其打造為興安名校、省級先進學校、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學校。當新勞動教育的春風吹蕩中華大地,當龍江“五色”勞動教育大力推進之時,五中人應呼召、順勢起、謀新篇、創新局,以課程資源開發為切入點,依據地域特點和校況學情,圍繞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三大領域,建構了進階式課程群,開展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和研究性課程的探索與研究。勞動主題牽引架構,線上線下對接融合,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學習技能+實踐操練,習慣養成+觀念樹立,文化傳承+品質培養,勞動教育有了新起色、新發展、新亮點,勞動回歸本真,教育五色生輝,新人成長成才。
小當家技能課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學生成長的必備本領。學校注重學生日常生活勞動,從基礎性勞動入手,開發和設置了小當家技能課程,包括自我服務性勞動和家居服務性勞動兩大類十個主題,分別是七年級的《科學洗漱身康健》《衣物整潔魅力佳》《居室潔雅講衛生》《垃圾分類新時尚》;八年級的《一日三餐營養搭》《節日美食巧手做》《家電清潔巧收納》《綠色生活我踐行》;九年級的《特色美食我傳承》《旅行箱包大收納》,涵蓋了衣食住行生活內容,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使其自理、自立、自強。
課程在實踐中開發和檢驗,內涵也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延伸。學校2021年勞動節“愛尚勞動”主題課程實踐活動如火如荼。“衣”然如新系列、“凈”享生活系列、“果”然有你系列、“廚”我莫屬系列四大板塊精彩紛呈,呈現出內務打理井井有條,水果拼盤創意有佳,垃圾分類學會處理,下廚做飯有模有樣的可喜局面。
小幫手本領課程
家里的事情幫著做,是五中勞動教育小幫手本領課程的宗旨。在家居生活性勞動中開發和設置三個主題,《照顧家人露一手》《巧手裝飾也妖嬈》《家居難題我接招》從不同方面提升學生服務能力。學生們幫助家人閱讀藥品說明書,學習簡單的按摩技能幫家人緩解疲勞,輔導和陪伴家中的弟妹,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家庭生活的小妙招,維修家庭電路設施,懂得物聯網使用的常識,變廢為寶裝飾家居,創意制作生活或學習用品,把所學的書本知識運用到家庭生活里,成為家長的小幫手,用高質量的勞動為創建美麗、和諧、幸福的家庭獻策出力。
小主人責任課程
集體的事情要爭著做,小主人責任課程就這樣設立了。《我的區域我包干》《我的校園我監管》《我的家園我美化》三大主題課程,引領學子人人有勞動崗位。環保崗位——區域衛生保潔包干;園藝崗位——綠植養護修剪包干;信息崗位——電腦白板設備監管;維修崗位——監管班級桌椅維修和墻面櫥柜維修;工匠崗位——制作手工作品美化班級和校園。
勞動教育課傳授技能,班主任管理引導參與,雙管齊下,包干到人,責任到班,人人都是班級的主人、校園的主人。班級是我家,學校是我家,我家我要管,我家我出力,增強了學生主人翁責任感。
小公民意識課程
紅色精神我傳承,小公民意識課程應運而生。學校利用十八站林業局資源優勢,設置了三個精神探尋類課程和三個志愿服務類課程。其中《古驛探尋——興安精神》引領學生學習興安精神,參觀博物館、軍營、消防隊。《古驛探尋——抗疫精神》主題課程,線上觀看《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線下請援鄂醫護許杰同志做報告,走訪公安、社區等場所探尋,設計防疫文化產品,做防疫“微公益”。《古驛探尋——勞動精神》主題課程,觀看勞模事跡,采訪環衛工人,設計智能分類垃圾桶。
志愿服務類課程《敬老助殘我行動》,在學雷鋒紀念日、重陽節、助殘日,家里行孝,身邊奉獻。學生們走進社區清理小廣告、清掃樓道撿垃圾;走進公共場所打掃體育館;走進敬老院愛心陪伴。《跳蚤書市》課程讓學生體驗職業,進行書市策劃,強團隊精神,育理財意識。《跟崗學藝》課程讓學生體驗崗位,學習技藝,開展公益活動。
小工匠精神課程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淀。五中的小工匠精神課程從大興安嶺銀色冰雪入手,以經典傳承性勞動為主導,實行全員式覆蓋。學校開發了《堆雪砌墻樂無窮》《剪紙刻花雪中情》《雪中繪景藝術美》《剪出冰雪夢世界》《冰雪運動嗨嗨嗨》《冰雪藝術燃燃燃》六大主題課程。以培養特長生為輔助,組建縫紉、衍紙兩個社團小組,定期開展活動。
勞動實踐活動為課程的拓展提供了實施的途徑。端午節前夕,“端午粽情粽意,節日葫蘆增色”主題課程在五中勞動課上歡樂開展。學生學習疊葫蘆、包粽子,在勞動中互祝端午安康,用辛勤的勞動致敬“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學生還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技能帶回家里,幫助家人做葫蘆、包粽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勞動中得到傳揚。
小農夫情懷課程
小農夫情懷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深受學生喜愛。《栽苗種植勞動美》主題課程中,“實驗田”走進了教室。勞動課上學生們用廢舊礦泉水瓶自制水培器皿,進行“水培蒜苗”種植,整頭大蒜種植和剝皮蒜瓣種植,通過對比實驗,判斷哪個發芽快,哪個長勢旺;學生還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土培種植,整土、挖坑、點種、蓋土,種植了香菜、生菜、小白菜等綠葉蔬菜。這些“實驗田”擺放在教室的窗臺上,成了學生勞動的樂園,澆水、觀察、評價、收割,一篇篇勞動感悟在筆端游走,愛農、惜農、樂農的情懷芳香四溢。
自家小菜園就是課程實踐園。《采果摘菜豐收樂》課程引領學生們為作物除草、掐尖兒打杈,辨別成熟果蔬,選擇最佳摘取時機,摘柿子、掰苞米……樂亦無窮。《瓜果蔬菜“種”情義》《蔬果變形“結”連理》主題課程利用校園空地和校外農業基地,開展種植實踐,舉行果蔬拼盤制作活動。《藥茶種植飄香》《采菊烹茶悠然》主題研究性課程將依托十八站林業局蒲公英茶產業,設立校外藥茶勞動實踐基地,進行種植、采摘、清洗、烘干、茶藝、茶道等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小創客思維課程
國家的富強,社會的發展需要創客教育。學校的小創客思維課程由手工創意性勞動和組建機器人社團兩部分組成。手工創意性勞動覆蓋全體學生,內容上設置了《小吸管七十二變》《塑料瓶精彩演繹》《紙張的無限創意》《紙殼的華麗轉身》《創意服裝秀》《燈籠暢想曲》六大主題課程。每個主題課程都具有科技韻味,如:《塑料瓶精彩演繹》課程中無限循環小水車的制作;《紙張的無限創意》課程里紙橋制作和承重實驗;《燈籠暢想曲》課程中走馬燈的制作等。同時,機器人社團以培優方式,每周四開展活動,成為小創客思維課程的精英版,不斷推動學生向科技高峰攀登。
塔河縣第五中學七大類課程進階式建構,有層次、成體系、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搭建了培養新時代勞動者的金字塔。龍江“五色”勞動教育亦在課程中逐一展開,小當家技能、小幫手本領、小主人責任課程致力于綠色生態,小公民意識課程致力于紅色傳承,小工匠精神課程致力于銀色冰雪,小農夫情懷課程致力于金色農業,小創客思維課程致力于藍色科技,它們既相互獨立,又彼此交融,搖曳多姿。
編輯/魏繼軍
280B69BA-0ECD-42F9-945A-C04E85844B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