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以游奇,巴蜀山水當為天下最奇”。龔仁軍先生的用筆厚實、沉穩,甚有金石氣,多短粗線條,更利于表現民居的古老、質樸。同時,他將赭、青、紅、黃等淺絳色彩滲入淡宿墨中,與灰色調反襯融合,使他的宿墨清新、溫暖、明亮,色相豐富變化,似閃爍著的色彩,彌漫著陽光的味道。他筆下以藏區、羌寨為主題的山水畫,沒有宏大敘事的遼闊豪邁,沒有天荒地老的滄海桑田。那圣神的寺廟,飄動的經幡,華麗的藏樓,斑駁的羌碉,在他筆下像是任由擺布堆積著的線條與色塊,就像一個孩子擺弄著他的積木一樣,他發現了高原上的另一種美,那是一種更加簡淡、純凈、質樸的美,一種平淡天真的美。
作為一個山水畫家,龔仁軍先生一直相信只有“胸中丘壑”,才能“筆底煙霞”,鐘情于實地寫生的他,踏遍了巴山蜀水的眾多角落,去得最多、最感興趣的還是那些羌寨、藏樓和古鎮。文學出生的他,喜歡每到一個地方就用文字記錄下他的足跡和感悟,這些正好與他的作品相映成趣。與純粹的大山大水相比,他更關注于那些天地山水間充滿人文情調和歷史滄桑的民居。層層疊疊的吊腳樓,斑駁的石板路,石橋下流淌的河水,厚重淳樸的民俗民風,勇敢樂觀的少數民族……在那里畫家是自由而快樂的,那里可以讓他停下來、住下來、靜下來,可以讓他盡情地用畫筆和文字營造自己的精神家園,那是畫家心中的桃花源。
龔仁軍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二級美術師,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主持工作)、理事,四川省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山水畫會秘書長、鋼筆畫藝委會副會長,四川省美協理論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中國畫學會理事,第一批“巴蜀畫派”藝術實力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