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芝



巖彩,巖石的色彩,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天然繪畫顏料。它具有物質存在與天然本色相統一的特質。一幅巖彩畫的完成,不只是傳統工筆畫具體物象的完成,而是畫面上所有繪畫語言關系的完成。從原本的畫好一景一物,變為畫好一形一色,從表達物象的質感,轉為表達材料的質感,使繪畫的語言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用巖彩作畫是我們對大自然的深刻認知與親密接觸,同時也體現了巖彩“物質本色”這一重要特性,對藝術創作本身有著特殊的意義。使用“巖彩”這一天然材質進行繪畫創作,能讓我與蕓蕓萬物產生一種親近的聯系,生于大地又將歸于大地,從混沌中凝聚又將消散于虛無,這種生命的質樸與本真是我繪畫創作中一直所追尋的。
巖彩材質是地球的基本物質,帶有很多宇宙信息。運用自然物質作畫,必須尊重物質的物理屬性。也就是說,創作時,作者要虛心解讀自然物質帶來的自然信息,要超越人意——主觀意識,要覺悟天道——自然規律。創作過程是一個與自然不斷對話、共同完成作品的過程,次次都充滿著期待與發現的樂趣。一切事物看似無規律又有跡可循,不停地破碎、重構并生長出新的秩序,隨著色彩、結構、形狀在持續不停地轉變、拆解、消融并重新排序,呈現出一種不可思議和難以描述的狀態,思維隱秘之處的構成方式和活動方式不停地更新和律動,潛意識的思維暗流向著靈性的世界無限延伸,逐漸打開另一幅更絢麗的圖景。
從對巖彩畫的好奇、感興趣到了解,直至迷戀。臨摹巖彩畫,需要耐心、細心和勇氣,耐心用在材料 、顏料、畫板的備制,尤其裱畫板和刷制基底過程會直接影響后期畫面質感效果,用心領悟過程中的要領和意義至關重要;細心則是對繪制過程的要求,從起線稿到填色、疊色,仔細分析畫中形象、色彩、色塊之間的關系,推斷其繪畫程序和色層疊加的先后順序,從臨摹實踐中得到驗證。勇氣則表現在大膽處理肌理方面,繪制時先將斑駁的肌理留到最后處理,無需事先刻意留出斑駁部位,繪制過程出現意外肌理更具真實感。我愛巖彩畫的厚重、豐富和色彩層次,肌理質感和視覺沖擊。
在創作的過程中,看到色與色、色與水的撞擊、追逐、融合、流淌的畫面令人振奮,轉動畫板使材質形成新的色彩和圖案,眼前的畫面如同豁然打開了一個奇異的萬花筒。巖彩畫中的主要用材是純天然礦物色和新巖礦物色,它們具有晶體顆粒的特性,不同的粗細顆粒出現不同的色相,呈現出異常豐富的色彩效果,用到畫面后會產生熠熠閃光的折射,如同鉆石的折光,令畫面充滿自然之氣。而這一材質獨特的美,正是其它任何畫種所不具備的,由不同顏色的顆粒反復疊加產生色點的視覺效果,且石色層層疊疊相加,最后做出一種肌理和班駁,達到不可復制的效果。另外,礦物色的粗、中、細顆粒按不同比例在畫面中的分布,讓畫面產生厚薄的對比關系,使畫面自然統一,和諧而富有節奏感,這也是其他畫種所沒有的。
巖彩畫是中國傳統的繪畫, 也是人類最古老的畫材。當代巖彩畫的發展, 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精神和中國傳統繪畫的精華。運用現代的繪畫技法和語言形式, 使中國巖彩畫更具有現代的審美形式, 使中國畫顏色更豐富, 為中國繪畫拓展了新的空間。
這就是“巖彩”的魅力。384E3890-A6F0-44E5-9C50-460CAD0BEA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