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能風從1980年1月開始學習石雕技藝。他的雕刻藝術具有濃郁的大足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一是追求審美,注重規律。二是雕刻傳神,技法多樣。三是按料選材,因材施藝。四是構思巧妙,內容豐富。五是繼承傳統,勇于創新。
作品 《千手觀音》采用的是紫袍玉雕刻而成,劉能風通過石材本身特有的色彩,來凸現作品的層次感;千手觀音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千眼千臂觀世音等,是民間信仰的四大菩薩之一,此件作品不僅是對大足石雕文化的一個繼承,更是對觀音文化傳承的一種崇敬。形態各異的玉手、栩栩如生的造型足以見證大師的雕刻技藝。該作品在2017年10月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2017‘百花杯’精品獎”金獎,在2019年12月榮獲第八屆重慶藝術獎。
劉能風
生于1957年12月。重慶市文聯原副主席,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原主席,重慶市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石雕(大足石雕)十六代傳承人。曾獲“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重慶市十大杰出技術能手”“全國農村優秀人才”“全國能工巧匠”“重慶英才·技術技能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作品獲國家級獎20多次、省部級獎30多次。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農業博物館等單位館藏,并多次被中央電視臺、重慶電視臺、《經濟日報》等新聞媒體先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