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籍的《成都曲》,描寫眼前之景,使用平常之語,卻意味深遠,有弦外之音,味外之味。“蜀江水碧蜀山青”,詩情畫意兩交融。我胸中的琴弦,頃刻間被撥動。于是鋪開一張宣紙,手捉毛筆,落下濃厚重墨的一個“錦”字。錦江那浩渺的綠水煙波,一場新雨初晴后,山頭荔枝輕垂,飄溢清香,這一切,就在筆墨的揮運中逐漸顯露出來。行進中的筆鋒順勢而下,時左時右,時上時下,如音符在跳躍。空間中悠揚的節奏轉換,起伏升降,或疾或緩,或收或放,縱橫交織,但總體并不狂野,也無粗糙,而是蕭散、灑落、輕松、雅逸。
巴蜀書風,自清末、民國以來,一直是碑帖并重,我亦延續了這種傳承。此次創作的這件書法作品,既有碑的質樸古意,又有帖的清麗流動,剛柔相濟,方圓并施,干濕相間,枯潤交替,既有豐富的墨色變化,又借此展現了作者內在情感在書寫過程中的自然流露。
“一畫之間,變起伏于峰杪;一點之內,殊衂挫于毫芒。”孫過庭《書譜》里的這句話,主要說的是筆法的精妙之處。但精妙的筆法是作什么用的呢?《書譜》里的另一句話,就清楚的回答了,“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有高超的技術,才能準確地傳達出作者內蘊的畫意詩情。我的這件作品,有了這種努力,但能否走到這一步,技與道合,當祈觀賞諸君明察評判,自無須我來贅述也。
舒? ?炯
滿族舒穆祿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成都市文聯副主席,成都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成都市九三書畫研究院院長,成都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蜀都書畫院副院長,四川致公書畫院副院長,四川大學書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四川民族學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學客座教授,成都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成都市政協第10、11、12、13屆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