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棋 周雪瀾
2022年5月11日,紅星新聞網發布消息:“為了再現革命年代的成都,紀念在成都綻放光芒、燃燒星火的共產黨人,全國首個落地在黨群服務中心的紅色主題沉浸式戲劇《微光》即將亮相”。同日,隸屬《人民日報社》的人民數字聯播網發文《探索黨建加沉浸式文化新業態 原創沉浸式戲劇<微光>將在成都上演》。次日,央視網發表《沉浸式戲劇<微光>解鎖紅色教育新模式》一文,肯定了該劇在創新紅色教育亟待破題的當口走在了時代前沿,發揮了示范作用。
一、沉浸式戲劇的由來
沉浸式戲劇在我國娛樂業中的興起并非偶然,其雛形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由歐美國家傳入中國的以“謀殺”為主題的派對游戲。這種游戲以搜證、推理、復盤為主要形式和內容,但剛入中國時并未盛行。2016年,明星推理真人秀《明星大偵探》的開播,使推理游戲一夜成為國內的娛樂和消費時尚。此時的游戲空間已經超出了桌面,發展為戲劇空間下的沉浸式游戲。在國內資本的助推下,中國的劇本殺娛樂迅速發展。直到2021年3月31日《光明日報》發文《“劇本殺”是如何俘獲年輕人的》,文章指出這種“新興文化娛樂方式”正處于“無序發展階段”,存在諸多社會隱患。這些憂患集中在毒殺、槍殺等作案手法和工具的推理分析以及巫術、詛咒等神秘、驚悚情節對青少年世界觀、心理健康構成的威脅。我國劇本殺娛樂業隨即轉入完善行業規范、建立監管機制的發展階段。2022年4月初,文旅部等五部門擬定《關于規范劇本娛樂經營活動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與此同時,沉浸式娛樂行業內部也在積極探索有利于自身持續發展的道路。怎樣才能既充分發揮沉浸式娛樂方式的優勢,又能助力引導正能量的社會風尚?正是這一命題促動了成都市京劇院的藝術工作者們。他們大膽思考、積極探索,將紅色文化注入沉浸式戲劇,不僅為黨建工作創新了模式,也為匡正沉浸式娛樂的時下弊病拓寬了路子。
二、沉浸式戲劇的定義
那么如何定義沉浸式戲劇呢?還要從劇本殺游戲說起。潘源在《劇本殺游戲:沉浸式體驗中的空間敘事、身體感知與社交互動 》一文指出:“劇本殺游戲是一種旨在推理真相的社交游戲”。陳依凡在《“劇本殺”手機游戲:敘事、互動與時間的三維研究》中將劇本殺歸納為“糅合角色扮演、邏輯推理和社交元素的游戲”。以上兩則定義強調了劇本殺的游戲屬性以及在游戲基礎上產生的社交功能。而李韻亭則指出:“這是一種發生在真實物理環境中的戲劇性和敘事性的游戲形式,玩家通過交流和互動扮演他們親自描繪的角色”。這個定義的不同之處在于同時強調了游戲、社交和戲劇三大要素。可見從“劇本殺”到“沉浸式戲劇”的稱謂迭代,其實質是這一娛樂形式的內涵正在發展中趨于豐富。
三、沉浸式戲劇的基本特征
沉浸式戲劇的基本特征體現在戲劇體驗的整個流程里。一般而言,沉浸式戲劇的體驗流程可分為:組局、開場、搜證、推理和復盤等五大環節。(一)組局是沉浸式戲劇開展的前提。每個本子都會在簡介中明確體驗者的數量,通常需要10人左右。體驗者或自行組局,或在劇務人員協助下組局。(二)開場是沉浸式戲劇的準備階段。主持人會宣講劇情梗概和游戲規則、分發個人劇本和線索卡;劇務人員也會協助完成服化道,并指引體驗者進入戲劇空間。(三)搜證是沉浸式戲劇展開推理的第一步,也是整個體驗中最核心的游戲內容。體驗者根據劇本內容的順序展開社交行為,通常是獲取資源、換取情報以及辨識陣營,盡可能多地積累線索以便進入推理。(四)推理不僅是沉浸式戲劇的游戲內容也是游戲目標,除非這一經典機制被替代。根據已掌握的線索,各陣營的體驗者可以公聊或私聊形式開展推理,投出最大嫌疑人。(五)復盤是沉浸式戲劇的求證環節,由主持人還原故事、揭示真相、印證推理。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它涉及體驗者推理是否成功及其最終體驗感。可見沉浸式戲劇的體驗流程環環相扣,基于游戲機制的社交活動始終貫穿于戲劇空間。
四、空間生產下的沉浸式戲劇社交模式
亨利·列斐伏爾在《空間與政治》中提出“人們由在空間中的物品生產,過渡到了對這樣的空間的直接生產”,戲劇本身就是一種空間生產,沒有空間,敘事將不能成立。沉浸式戲劇首先是空間生產,在空間下演進劇情,在劇情中構建游戲,在游戲中實現交往。在空間生產中,沉浸式戲劇主要衍生出兩大社交模式:游戲社交模式和劇透社交模式。
(一)游戲社交模式
游戲社交主要指體驗者在敘事空間下,圍繞著游戲劇本、流程和規則展開的社交活動。這種社交活動在敘事空間下存在兩個層級:第一層級是體驗者在敘事空間下的情節體驗,其本身帶有游戲性質。由于沉浸式娛樂自源起時就選擇了“推理”的經典敘事模式,這使沉浸式戲劇的社交活動也是基于“搜證-推理-復盤”的敘事模式來進行的。《微光》即采用此敘事模式,推理目標在于找出隱藏在人民群眾中的革命破壞者。第二層級則是體驗者在某個情節內容之下的游戲體驗,這種游戲體驗主要集中在搜證環節。通常體驗者根據劇本或線索在戲劇空間下連續展開游戲行為,目標則是搜集證據或線索。《微光》就在搜證情節中連續設計了模仿京劇手勢、擊鼓傳花、古詩詞串燒、欣賞經典革命街頭劇橋段等能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游戲。無論哪個層級的游戲都無法脫離戲劇的空間生產而獨立存在;而戲劇的空間生產主要取決于情節下的符號系統,主要是人物和場景兩大系統。這決定了沉浸式戲劇的游戲社交模式是以共建敘事空間為前提,并在敘事模式的演進和情景規定下由體驗者和助演人員共同參與完成的。
(二)劇透社交模式
劇透社交主要指發生在游戲前、后,圍繞著透露部分劇情而展開的交往活動,目前主要有三種模式:測評模式、攻略模式和實況模式。
第一,測評模式的社交,主要指依托沉浸式戲劇的測評而產生的社交活動。此類社交活動圍繞測評的內容和形式展開,是劇透社交模式中專業性、權威性最高的模式。
第二,攻略模式的社交,主要指依托沉浸式戲劇的攻略而產生的社交活動。在攻略的創作者和閱讀者之間,顯然存在一種“對話關系”,構成了二者間的交往活動。此類交往活動圍繞著攻略的內容和形式展開,是劇透社交模式中信息最全面的模式。
第三,實況模式的社交,主要指依托社交平臺空間和實況視頻產生的社交活動。此類交往活動圍繞著沉浸式戲劇的情景體驗展開,是劇透社交模式中最直觀、最具營銷功能的模式。
綜上所述,游戲社交是沉浸式戲劇社交活動的核心內容,但劇透社交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在沉浸式娛樂業的營收目標下,戲劇的空間生產成為根本。空間生產為游戲性以及相關的非游戲性的社交活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這也促使在空間生產視域下探討沉浸式戲劇及其社交活動成為一種必然。5A8DB4EB-735A-4A72-BE36-985E6BA3D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