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依靈
川劇要繁榮,人才是關鍵。一個劇種的盛衰,與它是否擁有一批多層次、高素質的人才息息相關,人才是劇院藝術傳承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劇院未來發展出人出戲的基本保證。
我國戲曲藝術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不僅有流傳下來的數以萬計的優秀劇目,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更有眾多戲曲名家如熠熠星辰,光耀梨園。戲曲是角兒的藝術,人才培養是戲曲傳承發展的根本保障。川劇是我國有影響力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在中國戲曲史及巴蜀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是四川最明顯的文化符號與標識。川劇要繁榮,人才是關鍵。一個劇種的盛衰,與它是否擁有一批多層次、高素質的人才息息相關。人才是劇院藝術傳承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劇院未來發展出人出戲的基本保證。進入新世紀,川劇藝術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陷入發展困境,但川劇工作者仍在積極探索,緊緊抓住人才培養這一關鍵性的環節,在戲校教育之外,從以師帶徒、口傳心授到名家收徒傳藝,在新老藝術家們虔誠的堅守和傳承中,川劇藝術春色滿園,繁花似錦。
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15〕52號)文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6〕12號)文件精神,推動川劇藝術繁榮發展,完善川劇人才培養機制,四川省川劇院堅持“以戲帶人”的“師帶徒”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后起之秀,使之逐步成為劇院的中堅力量。
以2021年為例,四川省川劇院陳智林、左清飛、邱明瑞、任庭芳、燕鳳英和李天玉以“一帶二”的方式,進行“師帶徒”的人才培養,培養了青年川劇表演人才楊坤昊、張浩、劉誼、譚紅梅、蒲麗玲、馮午、溫壁勝、萬多、尹蓮蓮、朱秋華、朱婷婷、劉穌,傳承了《易膽大》《臥虎令·判斬》《情探》《三娘教子》《盜仙草》《六月雪》《胡璉鬧釵》《西川圖》《花月亭》《箭射馬踏》《戲儀》《別洞觀景》12個劇目,以劇傳人,以戲帶人。
一、鍛煉提升青年演員的表演技藝
戲曲是以表演藝術為主的舞臺綜合藝術,唱、念、做、打技藝永遠是戲曲藝術最精彩、最不可重復的組成部分,演員是戲曲藝術的直接體現者,在戲曲傳承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川劇積累了豐富的表演技藝和傳統功法程式,無論是唱工戲、做工戲、武打戲還是講口戲,都有各自的功法技藝。這些功法技藝是川劇傳承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川劇演員是川劇傳承的核心,青年演員是劇院未來的希望,以“師帶徒”形式傳授經典劇目,鍛煉了青年演員的傳統技藝,增加技術積累。在上述傳承劇目中,角色行當分別有武生、老生、鬼狐旦、青衣、武旦、丑角、閨門旦、潑辣旦、花旦,表演唱做念打皆有,青年演員在學習劇目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提高表演技藝,并融會貫通,豐富舞臺表現手法。
二、傳承川劇經典精品劇目
作為多種聲腔劇種與巴蜀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產物,川劇有深厚的文化積淀,積累了兩千多個傳統劇目。劇目是川劇的重要遺產,需要得以繼承和發展。
以2021年“師帶徒”傳承劇目為例,《易膽大》《臥虎令》作為川劇的精品劇目,也是川劇表演藝術家、“二度梅”得主陳智林的代表性劇目。這些劇目為劇院獨創劇目,成為劇院的代表性劇目。《情探》《三娘教子》《胡璉鬧釵》《西川圖》《花月亭》《箭射馬踏》《戲儀》《別洞觀景》為川劇傳統經典劇目,系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的藝術結晶,如《三娘教子》是左清飛的代表劇目,《胡璉鬧釵》《西川圖》是任庭芳的代表劇目,《花月亭》《箭射馬踏》是燕鳳英的代表劇目,《戲儀》《別洞觀景》是李天玉的代表劇目,這些劇目經過他們千錘百煉,得到川劇界和觀眾的認可。《盜仙草》《六月雪》是邱明瑞對傳統戲進行推陳出新后的劇目,既不失傳統川劇韻味,又符合當代觀眾的藝術審美。
這些劇目作為川劇傳統劇目、精品劇目和劇院的代表性劇目,通過“師帶徒”人才培養,可以傳承劇目,拓展川劇演員的戲路。
三、提升演員理論知識水平
演員要提升自身的表演水平,除了要加強表演技能的練習外,還要琢磨人物性格、劇情內容、角色行當、劇目格調等,這樣才能與角色融為一體,將表演技巧用得精妙絕倫,更加準確地塑造人物。
我院通過“師帶徒”培養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打開了演員的眼界,幫助演員不斷吸收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增強學習理念,提高自身素養。在經典折子戲的傳授過程中,傳授教師對劇目內容、表演技巧等進行講解和指導,引導受傳演員研究學習相關技能,不僅能讓演員認識到不斷學習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還提升了演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學習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們的表演精髓,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內涵。
四、逐步形成川劇發展的良性生態圈
戲曲是以演員為中心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劇院是戲曲傳承的載體,劇目是戲曲最基本的展示形式。川劇的傳承、振興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演員隊伍。四川省川劇院通過“師帶徒”這項活動的長效機制,激發了老演員傳戲、教戲的熱情,也調動了青年演員學戲、演戲的積極性。這樣,川劇劇目和表演技藝得以代代相傳,觀眾也能看到精湛而豐富的川劇演出,增強了劇院演出市場的活力,逐步形成“劇院—演員—觀眾—劇院”的良性發展生態圈。
綜上所述,川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師徒相授、活態傳承的特點,四川省川劇院的“師帶徒”戲曲表演藝術人才培養機制,符合戲曲表演人才培育規律,為不斷培養青年演員,提升表演技藝,完善劇院梯隊人才建設,營造了有利于出人出戲的戲曲生態環境,為川劇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F27141DD-8F02-43B4-954D-BC6519A909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