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穎成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雙減”政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保障每個學生健康成長做出的重大決策。
一、存在問題
學校在面對“雙減”政策時,深刻地意識到,當前中小學生負擔過重,是學校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進程中多種因素相互交織的集中表現。減負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看待,要放在全校教育改革的總體上看,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落實“雙減”工作是推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作業設計的優化與生態重構則又是落實“雙減”的關鍵舉措。
那么,當前作業設計存在著哪些問題?應該從哪方面入手?怎樣優化?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設計了一組調查問卷,對全校300多位教師做無記名問卷調查。調查數據顯示:90%以上教師的作業設計來自于網絡;26.7%教師的作業設計未做修改,直接拿來主義;62.1%教師的作業設計略作改動刪減,未做本質性修改;11.1%教師的作業設計經過精心思考,做了較大幅度的改動和自我設計。接著我們又針對作業完成時間,對全校3000多名學生和家長分別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82.61%的學生晚上10點以后完成作業,畢業班的學生幾乎100%10點以后完成作業;56.72%的學生晚上10點30以后完成作業;25.28%的學生晚上11點以后才能完成作業;6.92%的學生晚上12點過后才能完成作業。在作業負擔是否過重的選擇欄里,78.42%的學生選擇了過重;21.58%的學生選擇較重;沒有學生選擇較輕。在作業負擔過重的原因里,學生留言最多的是作業重復嚴重,其次是家長給予校外作業。調查結果是令人震驚的,在素質教育進行了這么多年的今天,教師還在對學生進行題海戰術,甚至不分難易度,隨便布置作業。對于一些難以完成的題目,家長和學生由于不能理解而引起焦慮,緊接著尋求課外輔導,進一步加重作業負擔,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為了使調查問卷結果更加科學、有效,我們在全校各學科隨機抽選了1000份作業樣本進行分析,調查結果如出一轍。在作業樣本里,作業設計所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作業目標設計不合理、作業功能單一、目標單一,不是低水平重復性的太多,就是難度設計過大,使學生難以完成。作業類型單一,書面作業,機械重復性的作業過多,作業設計隨意性過大,缺乏整體性和序列性。作業同質化嚴重,差異化體現得不夠明顯。
二、優化路徑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的管理者,面對問卷調查的數據,樣本調研的結果,深感肩上的壓力沉重,更有作業設計優化、作業生態重構的緊迫感。在校長辦公會上,筆者提出了作業設計優化、作業生態重構的建議,很快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一場圍繞“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設計優化和生態重構的活動在學校快速展開。
1.全員培訓、全校動員,強化落實“雙減”的政策與責任意識
實施“雙減”政策,不僅是我國教育格局的重大調整,更是教育觀念的大變革。在落實“雙減”政策的改革與嘗試中,全校領導和教師共同學習《意見》,并以此為依托,結合本校實際,提出校級層面“雙減”意見,形成《昭陽湖初中“雙減”政策實施辦法》。
實施“雙減”政策的主陣地是學校,主要力量卻是全體教師,為讓“雙減”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學校依據校務辦公會上形成的“雙減”政策實施辦法,由校長室牽頭,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舉行“雙減”政策有獎征文,鼓勵全體教師深入了解,精準理解“雙減”政策,從政策和意識兩個層面,明確要求,提高站位,讓每一位教師都能認識“雙減”政策的實施必要與實施意義。
2.全校聯動、全員行動,為落實“雙減”優化作業設計保駕護航
學校各職能科室是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重要推手,也是具體實施部門。在落實“雙減”政策過程中,學校要求各職能科室要做到“責任擔當,全面服務,減少干擾,保駕護航”。職能科室非必要不得干預并動用教師資源,增加教師負擔,各職能科室負責人,要各司其職,全力做好教師的后勤保障工作,讓全體教師安心教研,安心教學,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業優化設計和生態重構上。比如,辦公室優化學校考勤制度;教科室征訂作業優化設計學習資料;教務處協調各學科課務,使全校教師都有公共教研時間,研討作業優化設計;后勤部門做好作業設計研討活動場地安排和布置,讓教師在舒適環境中愉悅地參加研討。
3.統籌整合、全科覆蓋,實現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
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為此,學校強化課前、課中、課后的教育教學與教學反思工作,尤其在課前準備作業上下狠功夫,把學生的負擔轉化到課前準備中,從而在課中實施、課后評價中實現減負增效,讓“雙減”落到實處。課前加強學科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建立校長負責制,把每一位校長具體安排落實到學科備課組,做到人人有安排,“雙減”組組有落實。
一方面,強調備班制度,即每一位教師對自己的班級情況結合本課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根據課標要求和班級不同學習層次,提出本課的作業策略,策略分層,實施分層,做到精準作業。在作業設計的源頭上厘清作業設計與班級目標之間的關系,清晰作業設計的核心要素,改革并優化作業設計,使作業生態得到重建,改變原來作業設計班班一致,功能單一、差異化不明顯、目標不明確的弊端。學校力求通過備班制度使每一次作業設計都能分層實施,班外班與班分層,班內生與生分層;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重視,每一位學生經過充分思考都能順利完成作業,進而促進并實現每一個學生的進步,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另一方面,加強集體備課教研活動。日常作業占據了學生大量的時間,甚至不少于課堂學習的總時間,是學生學習負擔的重要部分、關鍵領域。落實“雙減”政策,減負增效的關鍵就在于如何優化作業設計。為此,學校的每一次作業設計都必須經過學科教研組的討論、負責校長簽字,方可實行;建立作業公示制度,每日在學校屏幕公示作業量和完成內容。有了課前的認真研討,課中課堂教學的實施也就有了抓手,課堂教學的實施效率大大提高,甚至一些作業在課堂內就能完成。
為了避免出現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得不到充分發展的情況,學校要求教研組集體教研,優化設計出部分線上彈性作業,線上的每一條作業的設計,與線下作業的設計具有學科目標性的關聯,且形式多樣,適合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措施與制度設計,形成了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后作業一體的作業體系,使學生學做一致,有效避免了作業目標單一、無序、重復的弊端,學生的作業負擔大大減輕。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我們再次對全校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全校各學科作業設計都已經實現了校本化,雖然部分題目來源于網絡,但都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或者做了比較實質性的優化。98.98%的學生對優化后的作業量感到滿意,晚上10點前完成作業的學生比例達到了95.53%,家長滿意度也明顯提升。不過,有約22.76%的學生家長留言,擔憂“減負減質”,對作業設計優化與生態重構活動持保守看法。而家長的擔憂是暫時的,學校將11月份的期中考試成績對比以往時發現,成績優秀率上升12%;良好率上升23%;合格率上升31%。
“雙減”政策的落地是重塑全民教育價值觀的過程,是教育機制體制重建的過程,是讓全社會越來越尊重科學教育規律的過程,是讓學生回歸正規學校教育的過程,做好作業設計優化與生態重構,一定能事半功倍,馬到功成。
見習編輯/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