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婕
摘要:本文旨在疏梳理和描述國內外近年學習投入研究的基本情況。學習投入的理論基礎由心理狀態論向活動定位論和教學關系論演進。學習的測量工具包括外國的和本土化的測量工具。大學生學習投入的相關因素研究浮現三大熱點:心理資本、專業滿意度和目標定向。本文最后對我國大學生學習投入研究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大學生,學習投入,綜述,理論研究
21世紀,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學習投入不僅是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指標,也被視為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椎之一。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接班人,如何提升大學生學習投入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本文首先梳理學習投入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測量方法,并回顧國內相關因素的研究現狀,為國內大學教學實踐探索提出切實建議。
1學習投入的概念和理論基礎
學界對工作投入的定義可大致分為心理狀態論、活動定位論和教學關系論。
Schaufeli等人(2002)認為工作投入由激發和快樂構成。低水平的快樂、激發代表倦怠,反之則為投入[1]。投入表現出持續、積極的情感狀態,其特征包含活力、奉獻及專注三個維度。此概念可歸屬為心理狀態論。其中,活力代表學生在學習中具有的精力和韌性,能夠迎難而上;奉獻代表對學習意義的明確,擁有全身心投入學習的熱情;專注代表一種愉悅心理的狀態。
活動定位論的觀點則認為,學習投入是在具有明確學習目標的條件下,擁有學習的熱情和朝氣、可以解決學習的難題并能客觀正確的評價個人學習成果等[2]。
教學關系論是從教學系統角度解釋學習投入概念,如,Fredricks從教學環境和學生學習投入兩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認為學習投入包括認知、行為、情感三個維度[3]。行為投入反映學生的學業行為表現,如出勤率、課堂互動、作業完成情況、考試合格情況等;情感投入是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度折射,如對學習的好奇、喜愛等情緒體驗;認知投入是指學生對自我及自我與學習環境關系的看法,如學習動機、自我效能等。
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始探索學習投入現狀及影響機制并提出了本土化的學習投入概念。如,吳素梅等人參照Schaufeli對學習投入的定義,認為學習投入是指學生的學習表現出韌性并認識學習的意義,對學習充滿熱愛,沉浸于其中的狀態[4]。
學習投入的概念未達成一致的共識,研究者因研究視角不同,對學習投入定義的側重點不同。
2學習投入的測量
學習投入的測查方法采取自我報告形式。關于測量學習投入的工具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采用的是學習投入量表(UtrechtWorkEngagementScale-student,UWES-S),它源自于工作投入量表(UWES),包括活力、奉獻和專注三個維度,總共17個條目。問卷采用Likert7點計分,得分高者表示學習投入較佳,該工具經證實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此外,國際上有廣泛影響力的學習投入工具還包括“全美學習投入調查工具”(NationalSurveyofStudentsEngagement,NSSE)。該工具主要就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設計,調查包含兩方面,一是學生在學習中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另一個是高校如何采取措施來確保學生參與學習,帶動學習的熱情。
國內學者對學習投入工具(UWES-S)進行了本土化修訂。如,方來壇等人根據UWES-S進行修訂,修訂后的中文量表的三個維度不變、條目內容大致相同,問卷a系數為0.82-0.95,各項擬合指標理想。2008年,清華大學引進NSSE量表并進行了“大學生學習投入量表”(NSSE-China)本土化修訂。近幾年,隨著對于學習投入研究的重視,國內也有學者采用訪談及開放式問卷的方式編制本土化的學習投入問卷。
根據以往研究發現,一方面學習投入的測量工具以國外為主,本土化的測量
工具較少;另一方面現有的測量工具大多針對一般學生群體,很少有關于調查某專業大學生群體的測評工具。
3 大學生學習投入的相關因素
3.1心理資本
Luthans提出的心理資本概念涵蓋自我效能、樂觀、堅韌和希望四個成分。
有研究發現,學業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呈正相關[5],自我效能與學習投入呈正相關。沈永江等人認為,高自我效能者更善于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學業自我效能對學習投入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湯倩等人也發現,心理資本與學習投入相關顯著。綜合而言,心理資本的核心結構對學習投入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3.2專業滿意度
大學生專業滿意度是學生對與教育有關的各種結果與經歷的主觀評價的喜好程度。已有研究發現,大學生對專業的滿意程度會影響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進而影響到學習效果,其個人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密切相關。樊明成的研究結果表明,對專業學習不滿意的學生更希望轉換專業,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熱情不高。因此,專業滿意度與學習投入可能存在某種內在的聯系。
3.3目標定向
目標定向是一種重要的動機變量,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定向、正式目標定向、回避目標定向三個方面。有研究表明,具有學習目標定向的學生對學習持有更積極的態度。期望價值理論提出,成功期望和內在價值是成就動機的主要成分,可有效預測學業成就。許多實證研究均表明,學習目標定向與學習投入相關顯著。
此外,大學生學習投入的特征因專業不同而各異。
4研究展望
大學生相較于低年齡段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未來可以進一步探討其學習投入的特征和影響因素。根據文獻梳理發現,以往對學習投入的研究仍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學習投入測量工具的適用性;二是研究對象具體到某專業學習投入的研究較少;三是學習投入的機制研究尚不完善。因此,將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不同年紀不同專業學生學習投入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此外,編制特定年齡段學生的學習投入問卷也是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Schaufeli W B,Martinez I M,Pinto A M,et al.Burm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A Cross-National Study.[J]Joum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33):464-481.
[2]Kearsley G, Shneiderman B. Engagement Theory:A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J]. Educational Tech nology,1998,38(5):20-23.
[3]Fredricks J A,Paris A H.School Engagement:Potential of the Concept,State of the Evidence.[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74(1):59-109.
[4]吳素梅,宋彩萍.關于高校學生學習性投入狀況的調查研究——以上海W大學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1:3-6.
[5]王振宏,劉萍.動機因素、學習策略、智力水平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J].心理學 報,2000,0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