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雙
摘要:雙減背景下,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為主導的探究性學習,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設計。本研究運用劉善娜教師提出的探究性數學作業類型為理論基礎,針對北京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中第一課時學習內容,進行探究性作業設計,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鍛煉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助力小學數學減負增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探究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明確指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就小學數學學習階段而言,完成課后數學作業涉及學生運用被動、大量反復操練的學習模式占主體。相比之下,由學生主動參與為主導的探究性學習模式,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明顯的積極的意義。基于此,本研究運用劉善娜教師提出的探究性數學作業類型為理論基礎,針對小學數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中第一課時學習內容,進行探究性作業設計,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鍛煉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一、設計背景
(一)教材內容
針對北京版四年級上冊中的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用計算器探索卡片組數中的加法規律》進行設計。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并為第二課時學習《用計算器探索卡片組數中的乘法規律》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通過完成富有新意、充滿樂趣和挑戰的探究性數學作業,來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根據筆者對所任課班級的學生進行訪談發現:學生整體對計算器的學習充滿熱情,其中大部分學生肯定了計算器在運算中的便利,但也有部分學生對數學課上學習筆算計算的費時費力,產生了一定的畏難心理。基于上述問題,筆者設計了一課時的課后作業。
二、設計的具體步驟
基于單元目標,本設計中有4個題目:基礎性作業、綜合性作業、拓展性作業和探究性作業。具體內容如下:
(一)關注生活,在應用中習得
筆者設計了第一題是讓學生閱讀數學書第82頁,通過閱讀,再次回憶課上所學的計算器相關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除此以外,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在探究性作業中,筆者設計了三個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自選題目:
1.手機中計算器使用方法;
2.平板電腦中計算器使用方法;
3.計算器的應用調查。
通過和學生的交流,發現在學生家庭中有專門用于計算功能的計算器不是很多,然而學生們課上能快速掌握計算器的用法,離不開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計算器,比如:手機中的計算器、平板電腦中的計算器,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選題進行探究,了解手機或平板中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還是計算器在生活中的應用調查,無疑讓學生在活動中切身感受到計算器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關注情感,在樂趣中培養
針對學生在課上出現了用計算器運算方便,比筆算省時省力等情緒,筆者設計了用計算器探究規律,驗證規律一題(詳見題目二)學生先利用計算器計算出前三題的結果,然后觀察、比較算式,大膽猜想規律,并用計算器進行驗證自己的猜想。在學生提交的作業中,筆者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學生通過計算:
15×15=225 ?25×25=625 ?35×35= 1225
發現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中,如果這兩個因數十位數字相同,個位數字都是“5”,那么可以巧算出它們的積,用十位數字乘十位數字加一當作積的前兩位,而積的后兩位是25。例如:在計算25×25時, 十位數字相同都是2,個位數字都是5,那么可以用2×(2+1)=6是積的首位;而積的后兩位是5×5=25,所以25×25=625;隨著學生的發現,展開大膽猜想:
45×45=2025 ?55×55=3025 ?65×65= 4225
此后,學生借助計算器完成驗證。整個習題的完成過程,剛好是學生經歷觀察發現、大膽猜想、驗證猜想的探究過程。而后續寫出符合這個規律的三個算式,更是引領學生應用規律的意識,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有學生在完成作業后表示,用規律計算比計算器算的還快,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關注能力,在思考中提升
筆者設計的第三題:數學游戲——探索黑洞數495。在題目中,筆者介紹了這個游戲的玩法,并鼓勵學生利用計算器進行驗證,黑洞數495。雖然是個游戲,首先需要學生會使用計算器,然后記錄自己的探究過程,知道黑洞數495和自己隨機選數、計算得到495不一樣,學生們完成作業的過程不僅僅是驗證495的存在,更是引導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中的一個發現不是偶然性,是大量實驗數據的結果,讓探究意識在學生的大腦中生根發芽,黑洞數是好玩的,更是嚴謹的,這正是數學學科的本質。
課標中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筆者在第四項探究性作業中設計了有關黑洞數的補充作業:用計算器探索四位數黑洞6174。當然第四項作業以自選題的形式出現,也是基于對每個學生的尊重。作業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而不是學生為了作業而存在。
三、小結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數學學科進行探究性作業設計與實施,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技能出發,關注學生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從而有效落實小學數學學科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