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質,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實現寓教于“樂”。班主任要對準學生心弦,進行校音,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撥動琴弦,傾聽調試,培育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演奏樂曲,幫助學生獲得自我確證感。
【關鍵詞】七彩班級;班主任;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47-0035-05
【作者簡介】倪施思,江蘇省宜興市湖濱實驗學校(江蘇無錫,214000)教師,二級教師。
.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講的話發生共鳴,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這段話道出了“為人師者”的特殊性和藝術性。作為一名音樂學科的教師,我的帶班育人理念是“與學生的心對準音弦,同頻共振”。
我從任教學科出發,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決定以“七彩音符”統領班級文化。我將班級發展目標定為“建設和諧團結、蓬勃向上的班集體”,將學生個人目標定為“成為優雅自信、謙虛樂學的翩翩小君子、小淑女”。
一、校音:行為習慣的養成
七彩音符恰如生長在不同家庭環境、有著不同成長經歷、各具特色的學生。所謂音準就是演唱和樂器演奏中所發的音高,能與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準確的音調和良好的音質是音樂表現的必要條件,是激發音樂靈感和演奏激情的源泉。恰如規范一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必須要對準心弦,精準校音,方能成“樂”。
一年級新生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幼兒園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戲為主的活動方式,而小學的教育方式則是以正規課業為主的課堂教學,這種明顯的轉變往往使得學生在進入小學后無法適應,常會出現上課鈴聲響起,仍有學生在走廊玩耍的現象。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盡快適應課堂節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借助不同的樂曲來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
首先,我從學校統一的預備鈴、上課鈴、下課鈴抓起,訓練學生一聽到相應的鈴聲,就知道該做什么事。針對這一訓練,我專門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仔細聆聽、辨析這三種不同的音樂。例如,學校的預備鈴聲是音樂伴隨著錄音內容“同學們,快上課了,請回到教室做好準備”,我便引導學生進行情景模擬,組織他們呈現課間在走廊玩耍的狀態,然后隨機播放預備鈴聲,現場進行測驗。經過這一系列的訓練,學生初步樹立了規則意識,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小學生活。
其次,我利用不同風格的樂曲幫助學生。當學生午間不能靜下心來閱讀時,我巧妙地利用舒緩的音樂,安撫學生們活潑躍動的心。每當午間提醒學生閱讀的鈴聲響起,我便在班級里循環播放鋼琴曲《瞬間的永恒》,引導學生輕輕閉上雙眼,緩緩地呼吸,靜心聆聽樂曲一分鐘后,我用輕柔的聲音“喚醒”他們。此外,我還會用輕柔的搖籃曲“催眠”學生午睡,用熱情歡樂的樂曲激發學生的運動激情。
二、調試:自主管理的培育
音符“re”在音階中是第二層臺階,指向學生能力的進一步發展。精準校音后,便要撥動琴弦,傾聽調試。正如在學生有了習慣養成的基礎后,需要培育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小學低年段,小到個人衛生、行為舉止,大到為人處事、品德修養,班主任需要做到事無巨細,常常疲憊不堪卻收效甚微。因此,為了將自己從煩瑣的班級事務中“解放”出來,我設計了以下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撥動:“樂律”崗位
我巧妙結合“七彩音符”班級文化,在班級中設置“樂律”崗位,以培養七彩“樂”班中每一位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秉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通過公平選舉、毛遂自薦、同伴推選等一系列選拔方式,我在班內設置了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崗位,讓七彩“樂”班中的每個學生都有職務,班里的每一件事都能找到責任人。如此,每個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同時,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
“樂律”崗位的設定也是豐富多彩的,依托“樂”班文化內涵,每一個崗位都以音樂元素命名。例如,我班班長的代號是“七彩指揮家”,全面負責班級的紀律、學習、衛生等工作;宣傳委員的代號是“七彩經紀人”,積極向同學宣傳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發動大家參加;圖書角負責人是“C調圖書管理員”,負責班級圖書的借閱事宜等。在“樂律”崗位的有效撥動下,班級學生在規范同伴行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實現了“律己”又“律人”的教育目標。
2.傾聽:“音效”積分
音效,即音響效果,是指聲音制造的效果。我將它進行聯想遷移,運用到七彩“樂”班中,創設了“音效”積分制度。
“音效”積分是一種分組量化評比制度,利用團隊力量來影響個人,運用榜樣的力量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我把班級分為八個小組進行團隊量化評比,主要從各組的學習表現、行為規范等方面進行“傾聽音效”式評價,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三方面綜合整合,為小組加分升級、排位。我利用七彩音符進行評價等級,從“do”到“xi”,共分為七個等級,每組集滿十枚音符小星,可自動升級排位到高一級音符。每周五最后一節課,我會根據每小組的積分等級,進行評比、頒獎,邀請任課教師和家長一起為冠軍組頒發“七彩勛章”。“音效”積分制,以小組榮譽感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通過組員之間的彼此牽制、自身反省與彼此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演奏:自我確證感的獲得
如果將美界定為“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實踐活動及其結果”,作為審美主體的學生將在此活動中體驗到只有樂賦吟唱之藝術美才可能帶來的“自我確證感與和諧愉悅感”,進而“感受到身心、人己、天人之和諧,從而獲得自我確認的強烈美感。幫助學生確認自己在做美妙的事,這正是美育的追求”。[1]
美育是追求美好事物的過程。幫助學生獲得自我確證感,也是七彩“樂”班的美好愿景。我在班級開設了七彩藝術課,依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藝術小組,每個學生自主、自愿加入一個藝術小組,小組自主設計活動內容與形式。我與學生共同商討,初步擬定了五個藝術小組:舞蹈組、樂器組、繪畫組、歌唱組、設計組。我非常重視活動評價,做到每周一小結、每月一表彰,給足學生在活動中的“七彩儀式感”。從籌劃到展演,通過同伴的鼓勵、老師的肯定,學生能夠生發出小小的成就感、滿足感,進而獲得自我確證感,成為自帶“七彩光環”的翩翩小君子、小淑女。
“牽一發而動全身”,牽引一根弦,而帶動整個樂器發出意想不到的聲響效果。學生婷婷的媽媽在剛開學時就主動找到我,拜托我多關照孩子。原來,婷婷剛出生時就失去了父親,媽媽也常常忙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她,以致她從小就性格敏感,不愛與人接觸。在后來的相處中,我也發現她幾乎不與人交流,總是默默地待在角落里。在開設七彩藝術課后,我鼓勵她加入了舞蹈組,發動她和伙伴們一起排練舞蹈、參加活動。漸漸地,婷婷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下課后也常和伙伴們一起玩耍。更可喜的是,任課教師也陸續向我反饋,婷婷在課堂上的表現積極了許多,現在居然能主動舉手發言了。我想,這就是“七彩光環”帶來的美好的“蝴蝶效應”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科學成就,都來源于獨立的個體。”在七彩“樂”班的浸潤與培育下,學生的愛好、特長、個性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班級學生性格活潑開朗、樂觀向上。我積極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引領學生成長為既符合時代共性要求,又具有七彩“樂”班的鮮明個性的“七彩光環者”。
如今,七彩“樂”班在音符的巧妙編織下,初見雛形。通過一系列呈遞進式的實踐活動,七彩“樂”班的學生也如一個個跳動向上的音符,共同努力編織出絢麗的七彩班級!
為生之師,心弦對準音調,指尖巧妙撥動,同音共鳴,同頻共振。
未來的歲月樂章中,七彩“樂”班將一往無前,唱響最美和聲!
【參考文獻】
[1]閆若楠.中國樂教的美育功能及實踐轉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06):79-85.
附:“小小少年手拉手 奏響‘夢想’協奏曲”主題班會方案設計
一、教育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少年兒童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鍛煉強健體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但我在帶班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對國家和民族夢想不甚了解,對人生缺乏規劃。基于此,我設計并開展了此節班會,旨在幫助學生了解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引領學生堅定人生信念,邁出“從現在做起”的堅定步伐。
二、教育目標
認知方面:了解民族復興夢的具體內涵,明白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情感方面:認識到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激發立大志、立長志的動力。
行為方面:啟動追夢步伐,修正追夢目標,規劃追夢路徑。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制作PPT,剪輯相關視頻,設計“我的夢想卡”。
學生方面:分組搜集今日中國的偉大成就;分組搜集英雄名人的夢想;思考我的夢想,嘗試填寫“我的夢想卡”。
四、實施過程
(一)點夢:紅色記憶,追蹤民族復興的星火
1.闖關游戲:開啟紅色旅程
播放歌曲《南湖紅船》。
闖關游戲:小舵手在KT板上依次粘貼“紅船”(組成:紅船首部+紅船中部+紅船尾部)。
搶答問題:1921年7月,紅船上舉行過什么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哪些人?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什么?
教師:恭喜大家闖關成功,贏得“夢想號”紅船票。“夢想號”紅船正待起航!讓我們乘著這艘紅船,去見證共產黨人的初心與夢想吧。
2.啟航紅船:追尋紅色歲月
播放視頻《送你一張紅船票》。
紅領巾講解員講述故事《吃剩下的半條皮帶》。
學生穿著草鞋走指壓板地墊,模擬體驗紅軍穿草鞋爬雪山、過草地的情景。
教師:紅軍戰士們懷揣著同一個夢想,為了民族解放的偉大勝利歷經了千辛萬苦,帶領全國人民迎來了偉大勝利!
【設計意圖】通過闖關游戲開啟紅色之旅,增強紅色記憶,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夢想引領的力量。
(二)燃夢:放眼全球,感悟國家強盛的豪邁
1.中國制造,舉世矚目
教師:今天,這一艘“夢想號”紅船已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峨巨輪。百年奮斗,“未來已來”。課前,我們分組搜集了今日中國的偉大成就,下面就請“中國制造探究”小組和我們分享。
“中國制造探究”小組上臺分享,呈現柱狀動態圖。
2.中國創造,鼓舞人心
走進新聞直播間:“中國創造探究”小組出示PPT,介紹中國制造業的成就。
【設計意圖】通過真實的數據,讓學生感受強國夢想的力量,升華愛國情懷,感受到“未來已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為接下來的“勵夢”環節作鋪墊。
(三)勵夢:不負韶華,企劃人生夢想的藍圖
1.傾情書寫夢想單
學生填寫“我的夢想卡”第1條,組內分享夢想。
2.榜樣力量助我行
教師: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通過畢生的努力實現了“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袁爺爺遇到了哪些困難或阻力呢?讓我們一起追尋袁爺爺的追夢旅程吧!
(1)始發站:堅定的抉擇
學生表演情景劇:當袁爺爺還是一名普通的農業技術員時,他決定做水稻雜交方面的研究。即便西方學者斷言“這是無知的做法”,袁爺爺仍舊不放棄,決定用行動和事實向他們證明,雜交水稻一定能成功,心中的夢想也一定會實現!
提煉追夢的品質:自信、堅定。
(2)中轉站:執著的追求
學生表演情景劇:袁爺爺每天拿著放大鏡走進稻田里,尋找各式各樣的稻子。稻子的葉子像鋸齒一樣,把他的手劃開一道道血口子。劃傷,化膿流血,再結出厚厚的老繭。如此反復著,一雙粗糙、傷痕累累而又堅毅的大手就練成了。
提煉追夢的品質:不畏艱辛、堅持不懈。
(3)終點站:圓夢的偉大
教師:袁爺爺進行了無數次實驗和測試,最終取得了偉大的成功!你們能發現袁爺爺追夢成功的秘訣嗎?
提煉追夢的品質:鉆研、勤奮。
教師小結:袁爺爺是強大的夢想家,更是強大的追夢者。他用一生踐行著自己的夢,他的夢造福了千千萬萬人!
3.面對阻力我能行
教師:同學們,聽完袁爺爺的追夢故事,相信你們心中更堅定了自己的夢想,請小組合作,繼續填寫“我的夢想卡”第2條和第3條。
學生以“我的夢想是_____,當我遇到_____困難時,我會這樣做_____”的句型,進行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自己的夢想,并填寫“我的夢想卡”,引導學生發現實現夢想的阻力。同時,發揮“榜樣示范”的作用,提煉出追夢需要具備的優秀品質,指導明理,引導前行。
(四)追夢:強國有我,投身“未來已來”的征程
1.夢想錦囊
教師:同學們,老師相信大家都是堅定的追夢人,不僅能激勵自己完成心中的夢想,還能助力身邊同學實現他們的夢想!請看,“心語小屋”收到的求助信,我們趕快替他們支支招,亮出你們的錦囊妙計吧!
學生組內討論,尋找對策。
2.夢想起航
學生組內討論如何排列夢想卡,說明原因。
各組按照討論總結出的關鍵詞,在長方形KT板上粘貼夢想卡,設計對應的形狀。
全班學生齊聲朗誦《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從建黨百年的艱辛奮斗中,感悟了共產黨追求夢想的堅定。新時代的少年要聽黨的話,不負韶華,努力規劃好自己人生夢想的藍圖。我們要積極爭當“追夢少年”,以實際行動開啟我們人生奮斗的征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明晰實現夢想需要的思維方式與行動指向,進一步助推學生對夢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