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旭琴
山西省陽泉市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省陽泉市 045000
現階段我國的汽車產業在高速發展,汽車制造技術在不斷革新,我國國民汽車擁有量大幅增長。為了適應汽車市場的需求,培養大批量掌握現代汽車維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就成了職業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務。高職生要成為一名高素質汽修專業技術人員,《汽車機械基礎》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汽車機械基礎》不僅與汽修專業的汽車底盤、汽車發動機、自動變速器等專業課程密切相關,而且,一般機械類專業的《機械基礎》,往往著重于研究各類機械普遍具有的共性,而汽修專業的《汽車機械基礎》,既研究所有機械的共性問題,又研究汽車專用機械所具有的個性問題,因此學好《汽車機械基礎》,對于汽修專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輪系”作為《汽車機械基礎》課程中機械傳動類的一節內容,在汽車中,不僅廣泛應用于傳統燃油汽車的變速箱、差速器中,而且也是新能源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所帶減速器的核心部分。對于高職汽修專業學生來講,能夠熟練地掌握輪系,一方面為他們后續學習汽車底盤、汽車變速器等專業課程做好準備,另一方面,也為他們將來走向就業崗位,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是,《汽車機械基礎》作為汽修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所涵蓋的知識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是它的主要學習任務,它不像后期的專業課程主要以實習實訓為主,于學生來講,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起來自然是索然無味。而它面對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剛從普通中學跨入職校大門,入校之后接觸的最初的專業知識便是汽車機械基礎。之前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文化課理論知識熏陶下的學生,機械方面見識和實踐經驗普遍缺乏,學習起《汽車機械基礎》就更為吃力。而“輪系”這部分內容,是整本書理論推導知識繁多且需要超強分析能力、空間想象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一節內容,如果我們按部就班將教材知識倒給學生,無疑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難度增大。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掌握的知識寥寥無幾。這樣,就需要教師在“輪系”這節課的教學中,能合理地處理教材設計教法,有針對性地為汽修專業學生來講授了。
參觀法,是組織學生到特定的地方,觀察接觸實物或現象,以獲得新知識和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參觀法可分為準備性參觀、并行性參觀及課后總結性參觀。
在《輪系》教學中,我們可采用課前準備性參觀法。課前幾天,教師利用課余或自習時間,帶領學生在底盤實訓室參觀輪系的相關實訓設備。比如齒輪式變速器、主減速器差速器。整體的變速器差速器,學生是看不到內部輪系的。教師可提前和底盤教師溝通,提供一些解體后保留輪系的設備,以便學生參觀。參觀之前,對于初入實訓室的學生,教師首先需強調參觀注意事項和安全要求;其次,要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參觀。參觀過程中,基于學生前期課程已經學過齒輪傳功蝸桿傳動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提問,如變速器有哪些部分組成、里面有幾根軸、每根軸上有多少個齒輪、都是什么類型的齒輪、他們是如何傳遞動力和運動的、又是如何變速變向的、差速器里有幾根軸有多少齒輪、各屬于什么類型齒輪、仔細觀察差速器是如何運動的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對于學生來講,都是參觀過程中目力所及的問題,學生不會因為有難度而退縮,反而會因好奇心的驅使,積極觀察研究這些新鮮的事物。這樣絕大部分學生就不會去渾水摸魚走馬觀花,導致參觀完畢都一無所獲。
在參觀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進行現場指導和講解,學生要做好筆記搜集資料。之后,如果條件允許,教師也可帶領學生到新能源汽車室參觀純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減速器,電機減速器如果沒有拆解,讓學生參觀其外形,然后布置任務,自己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去探究減速器內部結構。這樣,學生帶著問題來,解決問題之后又帶著問題離去,既完成了我們課前的準備性參觀,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擴大學生視野,為后續的課程學習打好基礎。
翻轉課堂,顧名思義,翻轉的是教學程序。也就是將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的先由教師進行課堂講解,之后學生再進行課后練習鞏固消化吸收的教學過程,翻轉為先由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而后由教師在課堂上答疑解難,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知識吃透知識。這種方式,真正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起到引導和答疑解惑的作用。
對于《輪系》這節課,在之前學生已經完成準備性參觀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前可通過學習通釘釘等網絡學習平臺,發布課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微課,比如各種不同輪系機構簡圖或動圖、輪系的作用、輪系的分類等。之后,教師通過班級微信群或QQ 群通知學生自行觀看微課,并要求學生通過微課學習、網絡或書籍查閱、咨詢老師等方式,弄明白什么叫輪系、輪系的作用有哪些、輪系是如何實現變速運動的、惰輪有何作用、輪系是如何分解或合成運動的、輪系可分為哪幾類等等。在上課之前,學生要將這些問題的結果通過學習平臺反饋回教師,教師可根據學生反饋結果,應用學分制來評價他們課前自主學習情況。這樣,我們既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死搬教條地講解、學生枯燥無味地聽課、整堂課收效甚微的弊端,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爭強好勝的心理。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經過自身努力之后得出結果,會讓他們產生滿滿的成就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不知不覺便將學生引入到本課知識中來。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內容細化為幾個具體的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自主探索或團隊合作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通過課前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教師可先肯定課前學生反饋結果的正確性,并針對共性及個性問題,比如輪系是依靠變速滑移齒輪來變速的嗎、斜齒圓柱齒輪能不能作為變速滑移齒輪使用、含有圓錐齒輪傳動或蝸桿蝸輪傳動的輪系屬于哪一種類型、平面定軸輪系各齒輪軸線之間有何特征、什么是周轉輪系等,教師明確任務,學生分組討論上報結果,最后教師點評并為各組評分。之后,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如輪系為什么可獲得較大傳動比,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平面定軸輪系傳動比的推演計算當中。教師重新布置任務,學生在任務驅使下分組討論,分析問題合作探究,教師巡回指導,帶領學生完成任務得出平面定軸輪系的傳動比計算轉速計算和轉向判斷方式。在任務驅動和分組討論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同樣可利用小組積分制和個人學分制來激勵學生積極完成任務主動參與到課堂。
有了平面定軸輪系傳動比和轉速計算以及轉向的判斷法,教師可啟發引導學生,將平面定軸輪系的結論引入到空間定軸輪系,來解決空間定軸輪系的問題。這樣,學生輕而易舉就可掌握空間定軸輪系問題。在完成定軸輪系的學習之后,教師繼續啟發引導學生探究可否將周轉輪系的問題也轉化為定軸輪系來解決。比如在周轉輪系的行星輪系中,若將轉動的系桿作為參照物,行星輪系是不是就可看作定軸輪系呢。這樣,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探索分析又可解決周轉輪系問題。
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前期知識,將知識推廣應用到汽車中。比如前期參觀的傳統燃油汽車變速器采用的是什么輪系、差速器這個神奇的組合又用了什么輪系實現了汽車左右輪轉速隨車輪阻力而差異的功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減速器,同學們經過探索搜集,有沒有發現目前大多電動汽車采用的兩級減速器是由什么齒輪組成的什么輪系。最后教師可提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拓展問題供學生課后繼續探索研究,比如目前市場上大批量使用的新能源電動汽車,減速器起到了什么作用?可否將減速器去掉,將純電動汽車改為電機直驅式?
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解決課堂問題,并為學生提出課后拓展性問題,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完成了本課知識的延續和課后吸收鞏固,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職汽修專業中,教師要上好“輪系”這堂課,往往需要多種教學方法相輔相成靈活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在工作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從中尋找最合理的教法,以適應不同時期高職生的特點,從而在教學中取得好的效果,讓學生吃透知識掌握知識靈活應用知識,為學生后期的專業課學習和適應日后的工作崗位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