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耕耘,王曉輝(吉林建筑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建筑物除了其合理的結構設計,還需要室內外裝飾以及周邊環境設計與之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結構設計解決了人們的實用性需求,室內外裝飾和周邊環境設計則解決了人們的審美需求。滿族的裝飾紋樣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薩滿文化,其獨特的圖騰標識是裝飾紋樣的來源,通過不斷演變和優化,形成了如今各種各樣的滿族裝飾紋樣。雖然在清朝統治期間,滿族建筑風格逐漸漢化,但還是保留了很多較為純粹的裝飾元素。
滿族的裝飾紋樣和滿族人的生活習俗、民族文化、對事物的審美息息相關。在早期的薩滿文化中,人們會在一些民族活動中,戴上面具,穿帶有裝飾的服裝,并搭配一些工具。這些面具和服裝上的圖案按照祭祀的要求,繪畫出人們模擬出來的動物以及神怪。這也為后來滿族裝飾紋樣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滿族最早是游牧民族,以捕獲野獸、飛禽以及采摘野生植物果實為生。他們逐漸將這些動植物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這樣就形成了后來的窗花、剪紙、壁畫等裝飾物。
159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噶蓋創立了滿文。滿文的形成是建立在蒙文基礎之上的,將蒙文加以改進和創新形成了滿文。其獨特的書寫方式也成為滿族獨特的符號,后來出現在很多的裝飾當中。

圖1 龍紋
清代是由滿族建立,這個時期的裝飾文化較為成熟,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和優化,此時的裝飾文化更具有代表性。沈陽故宮也成為滿族建筑的代名詞。其中最主要的幾種紋樣分別是動物紋樣、植物紋樣、字符紋樣、幾何紋樣。

圖2 獅紋

圖3 植物紋樣
在滿族裝飾文化中,動物形象的使用比較多,尤其龍紋、獸紋、獅紋使用最多。其中,龍紋裝飾最具代表性。清朝,龍紋主要為皇家所用,廣泛應用于皇族建筑裝飾。龍的形象在當時象征著高貴、權勢、尊榮,普通的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使用龍紋進行裝飾的。
獸面紋飾相對于龍紋使用范圍較為普遍,在皇族建筑或普通建筑中都有體現。例如,獅子、羊、馬、象、飛禽等。滿族人民將這些動物與本民族的審美相結合,逐漸形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元素,也體現了滿族人民對薩滿文化的尊崇和情感。
植物紋樣在滿族裝飾紋樣中也相當普遍,在沈陽故宮中,卷草、梅、蘭、竹、菊等植物紋樣隨處可見。薩滿文化一直信奉“萬物有靈”,所以植物題材的裝飾大多附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寓意,它通常有象征和比擬的意義。
滿族文字是在蒙古文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早期的滿文和蒙文容易混淆,不容易區分。所以,皇太極在原本“無圈無點”的滿文(老滿文)基礎上,在文字的周圍加上了圈和點,形成了新滿文,這樣就解決了容易混淆的問題。這種字符紋樣通常應用于裝飾畫的題字,如建筑上的匾額、殿名、對聯等。抽象與意象相結合,從而成為裝飾。
幾何紋樣在沈陽故宮中被大量應用于木雕、石雕、壁畫等裝飾。其中最主要的有“卍”字符、方勝紋、回紋、如意紋等?!皡d”字符出自佛文化,并且是其標志,象征佛文化的莊嚴、功德無量、匯集吉祥萬德(圖4)。“方勝紋”的造型是由兩個菱形壓角相疊,最終形成裝飾的圖案和紋樣。“回紋”也稱“回字紋”,它在中國民間擁有富貴不斷頭的寓意,是由長短不一的橫線和豎線經過折繞而形成的方形或者圓形的回環狀花紋。如意紋是由漸變的螺旋線構成的,形似對稱的云頭和靈芝,有吉祥如意的含義。

圖4 “卍”字符
走遍沈陽故宮的每個角落,會發現裝飾是除建筑主體外最重要的部分,隨處都可以看見具有滿族文化特點的裝飾。無論室內或室外的裝飾,都為建筑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沈陽故宮中的清寧宮,室內壁畫使用了植物紋飾,設計靈感來自稻草和谷物,象征著滿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強大,生產方式逐漸從狩獵轉向農業,為清朝國家建立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沈陽故宮中,清寧宮起到了見證薩滿文化祭祀的作用。薩滿文化信奉“萬物有靈”,在這種文化背景下,這樣的裝飾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農業經濟元素,折射出人們希望得到神靈保護的祈愿,這些都與滿族人的生活習慣以及生產特點相關。
走進大政殿內,八根柱子映入眼簾,且上面有極為豐富的裝飾,每根柱子上都有龍紋元素裝飾。在室內穹頂的正中間,會看到一個木雕裝飾,其形象是巨大的金龍。四周的天花板上還有一些彩畫作為裝飾,帶有龍的圖案和字符紋樣。這些裝飾看起來非常華美,更能體現富貴祥和,同時也帶有對薩滿文化的尊崇。與之統一的還有殿內方向、姿態各異的云龍、獸面、蓮花、如意等木雕裝飾。
在沈陽故宮中,大政殿和崇政殿(金鑾殿)使用了較多龍紋元素進行裝飾。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攢尖頂式建筑,其八面的門裙板上以及南側殿門外的兩根柱子上都使用了龍紋進行裝飾。兩龍昂首探爪,之間有一顆火焰寶珠,裝飾效果非常突出。崇政殿中,堂陛由須彌座和華蓋組成,支撐華蓋的就是四根蟠龍的金柱,前面的兩根柱子上還有兩條環繞著柱子的金龍,并且在斗拱結構上也會用龍紋木雕進行裝飾。
崇正殿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其殿頂的正脊和垂脊,由五彩琉璃建造,并且在正脊的兩端用“龍吻”進行裝飾。“龍吻”在宮殿建筑中也稱“正吻”,是正脊兩端的裝飾構件,其主要形象為龍頭形,看起來就像龍張開大口咬住了正脊?!褒埼恰辈粌H具有觀賞性,還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中國古代建筑使用的材料均為木材,而“龍吻”所在的位置正好是正脊和垂脊的交界處,它可以使結構更加牢固,有防水防雨的功能。正脊的立面使用行龍火焰珠進行裝飾。垂脊上的裝飾由五個神獸組成,最前面的是騎鳳仙人,從一側看后面依次是羊、海馬、龍、獅和鳳,另一側是馬、獅、龍、斗牛和鳳,最后跟著的就是前面所說的“龍吻”。
建筑群中有一處裝飾容易被游客忽略,在建筑兩側“山墻”的頂部會有一個造型為魚的裝飾物,它從山墻頂部垂下并與正脊相連接,材質使用五彩琉璃,被稱為“懸魚掛飾”。“懸魚掛飾”除裝飾性外,還起著保護木制建筑的作用,下雨時能夠引水從此處流下。魚的形象象征著年年有余,寓意吉祥富貴,其裝飾也有幸福、財運健康、子孫昌盛等寓意。
沈陽故宮中除建筑主體裝飾外,大政殿周圍的石雕御路、石雕欄板、望柱、石獅等也是比較重要的設施。御路的作用是供皇帝出入使用,上面使用了龍紋石雕進行裝飾,被稱為“二龍戲珠”。除此之外,大殿周圍的石雕欄板立面裝飾使用了植物紋樣,望柱使用了龍形石雕望柱頭。在御路兩側的望柱既有使用獅子作為柱頭的,也有使用瑞獸作為柱頭的。在大政殿廣場內,還有一處影壁墻,也稱照壁,上面的圖案雕繪的是兩只仙鶴,兩只仙鶴雕繪得栩栩如生。
現代建筑環境設計既要傳承中國傳統少數民族文化,又要不失現代化。這就需要使滿族裝飾紋樣以現代建筑環境為載體發揮其傳統文化作用?,F如今,一些建筑環境在設計上只做到了傳承,卻沒做到創新,一味地模仿中國傳統建筑進行設計。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我們可以將滿族的裝飾紋樣,以各種各樣的設計手法應用于現代建筑環境。
滿族裝飾紋樣大部分以圖案和符號為主,可以對主要元素進行提取,通過簡化、變形、解構、再重組的手法使其融入現代建筑環境。同時也要對各個元素的內涵進行揣摩,使各個元素的寓意與載體的功能需求、審美需求相統一。在新的設計思想下,只有將滿族傳統的裝飾紋樣與現代建筑環境完美融合,才能將滿族特色文化底蘊和傳統的美學內涵傳遞下去。
裝飾紋樣在滿族裝飾文化中雖然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通過對滿族裝飾紋樣的研究,能夠使人深刻感受到滿族人對裝飾的不同態度,他們真正將生活習俗、民族文化、地域特色融入了建筑裝飾?,F如今,人們對建筑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設計思路也需要與時俱進。滿族裝飾元素符合當時的建筑環境需要但并不符合現如今的審美,我們可以在滿族裝飾紋樣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創新,利用簡化、抽象、變形、解構、重組等手法與當今的流行元素相結合,使其能夠和現代建筑環境相融合,適應不同類型的載體。這樣既能滿足人們裝飾建筑環境的需求,又傳承了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筑。
[1]吳山.中國歷代裝飾紋樣[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2]樂磊.滿族裝飾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1.
[3]王平.滿族建筑裝飾紋樣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2020(8):96-99.
[4]戰冠紅.淺談滿族裝飾紋樣中的薩滿文化元素[J].戲劇之家,2018(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