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南京十竹齋拍賣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8)
我國歷史文明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瓷器文化,對世界的瓷器藝術影響甚遠。瓷器是時代的見證者,每一件器物的背后都凝聚著時人的文明與智慧。郭沫若先生曾講過:“中國古陶瓷蓬勃發展的史學,便是中華民族蓬勃發展的史學。”瓷器文明及其紋樣裝飾藝術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創造和中國與海外交往的不朽見證。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中國陶瓷即便處于同一個時期,也會因為地域的差異以及窯口的差異,風格與風貌特點各不相同。明清時期是中國陶瓷發展的鼎盛時期,此時期的瓷器品種繁多,工藝水平精湛,代表著中國陶瓷的最高水準。

明弘治 黃釉墩式碗
陶瓷紋樣是指瓷器表面的裝飾花紋以及圖案,是陶瓷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美化陶瓷的主要途徑之一。它的形成伴隨著陶瓷誕生,并隨著陶瓷制作技術的日益發達而日漸多樣化。由于生產時期不同,或受一個時期內審美觀的差異、繪畫技術的差異以及民族文化和地方習慣差異的影響,陶瓷紋樣的題材逐漸變得更加復雜且多樣化。遠古時代,中國的原始瓷器上就有了簡單的圖案裝飾,發展至唐代,陶器圖案裝飾藝術迎來了輝煌的發展局面,經宋、元、明、清的發展,陶瓷圖案裝飾藝術長盛不衰。幾千年來,我國陶瓷紋樣和圖案的裝飾工藝精美、技術高超、內容豐富,具有深厚的美學意義,堪稱精美絕倫。陶瓷紋飾既忠實地反映了古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風貌,又滿足了當時人們的審美需求,美化和修飾了器體,有利于市場推銷。陶瓷裝飾紋樣的畫工不僅要具備高超的工藝技術,還需要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

清道光 粉彩纏枝喜字紋罐

清光緒 青花竹石芭蕉玉壺春瓶

清嘉慶 斗彩團聚紋蓋罐
明清時期的陶瓷,不管是從器型、釉色還是紋樣上看,都是豐富多彩的,達到了我國陶瓷生產的最高峰,在中國陶瓷的發展歷史上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明清時期,陶瓷紋樣已經成為陶瓷裝飾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和其他時代的陶瓷紋飾一樣,真切地反映了歷史上古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體現了時人的審美趣味。

1.清康熙 青花黃釉云龍紋盤

2.清乾隆 青花礬紅海獸碗
每一個朝代,在裝飾上都會形成獨特的藝術風貌。紋飾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基本形式結構和色彩搭配。在植物紋飾方面,古埃及人喜歡蓮花,動物則偏愛蛇和鷹,所以古埃及人的裝飾紋樣主要圍繞這些自然界事物的基本結構進行各種變化。古希臘紋樣以金銀花居多,現代希臘的紋樣基本型則極為簡單,但在此基礎上的變化則非常豐富,并產生了一種有機而富于活力的流動曲線紋樣。我國的藝術紋樣基型以蓮花和忍冬紋居多,其中一部分保存了大量的寫實花朵和動物形體。我國裝飾紋樣流暢、華麗的風格很早就已形成。中華民族的傳統裝飾紋樣能夠明確地梳理出某一種文化的發展軌跡,如商周的“饕餮紋”、戰國秦漢的“太極紋”、唐代之后的“寶相花”等,這些紋飾都反映了傳統紋樣在造型構成上推敲、提煉的過程,反映了不同時期紋飾民族化發展的特點。
通過對大量資料和作品的深入研究,筆者發現,題材的復雜多樣是明清時期紋樣的重要特征。明清時期的紋樣題材復雜多樣,主要表現在品種繁雜、包羅萬象。紋樣種類主要涵蓋了人、動物、花卉、風景和一些大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為想象出來的圖案。但每一個種類里又包括許多新種類。正是因為有了大量的品種可供選擇,在進行美術處理之后,明清時期的陶瓷紋樣顯得更為絢麗多彩。同時,陶瓷紋樣的表達方式也更加多樣化,這些紋樣既承襲了前代紋樣的精髓,又是對前代紋樣一種相對全面的總結,最終構成富有強烈時代感的現代陶瓷紋樣,裝飾藝術語言發展的變化有跡可循。

3.清乾隆 豆青釉月牙耳蓋罐
我國明清時期的瓷器裝飾紋樣反映了當時的審美潮流,保留了各種客觀因素衍生出來的圖案。明清時期,我國每年遠銷國外的景德鎮陶瓷器多達百萬件,江西省景德鎮、福建省漳州、福建省德化等著名瓷器產區蜚聲中外。根據器物上的四種紋樣,可大致將我國明清時期的裝飾紋樣分為如下幾種類別,即幾何紋樣、植物紋樣、動物紋樣以及人文主題條紋。
幾何紋樣是青花瓷中最常見的紋樣,這些紋樣一部分是由天然物形象抽象演繹而來,有一些則是隨著器物形象發展衍生出來的。盡管如此,紋樣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對瓷器所處時期事件的研究及對藝術形象的認識與借鑒。明代的幾何學紋樣除承繼前代的方塊紋、細線紋、波折紋、寬帶紋、曲線紋、三角形紋、網紋外,還出現了龜背紋、方勝紋、如意紋等幾何學紋樣,體現了古人希望事事順心的美好心愿,帶有祥瑞含義的紋樣受到人們廣泛喜愛。清代景德鎮窯的廣彩人物圖大碗上繪有牡丹花及人物角色場景,圖案描繪得極為細致,碗內以六條幾何圖案圖樣平分,而碗外用卷草紋飾作為生活場景的分割線,線條裝飾設計順暢工整并飾以蓮瓣紋裝點。清代幾何形紋飾種類有所增加,但相比于明代的幾何形式紋樣圖案,其裝飾藝術形式更為簡約,以幾何圖樣居多,并且在色彩的運用上比較謹慎,白底藍花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4.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植物圖案在所有的紋飾圖案中占據主要地位,明清時期瓷器上應用的花卉圖案品種眾多,有石榴花型、牡丹圖案、冰梅裂紋、重瓣蓮花紋、纏枝紋、卷瓣型、環狀團紋等。其中有的是以寫實的美術手段表現,有的則將形象簡單化,作了藝術處理。清代的圖案形式豐富多彩,相對、重疊、比較等方法使紋飾結構發生了許多變化,在表現形式上則利用了非對稱性法、對稱法、平衡法、二方連、四面接連等方法,實現了靈活多樣的美術效果。明代青花瓷中的植物紋飾大多由第二方連續組成,一般置于器物的外緣。花邊技術在《辭海》上是指利用位于器物邊沿的裝飾紋樣,按照器物的形態作出轉折變換,以適應新紋樣的安排,同時利用二方連續紋樣、四方連續紋樣以及零點五對式的錯位方式在邊沿上作出各種形式的變換,利用復雜、簡單、節奏、循環等花邊技術的形式語言,做出新的紋樣設計。
動物主題的圖案紋樣在中國明清器物中所占比重不大,主要集中在麒麟、鳳凰、龍、龜、魚等動物紋樣。人們將祥瑞、希望、財富等的象征意義賦予這些紋樣,按照當時人的思考方法、審美觀形態和解構分析方式創作出了抽象式動物造型圖案紋樣。明代景德鎮窯的五彩百鳥朝鳳盤,鳳紋嫵媚多姿,柔美生動。此瓷器鳳鳥形態大方,充分展現了鳳鳥的動感與翩然起舞的神態。中國詩經有“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之詩,這和百鳥朝鳳的圖案紋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清時期,中國人物形象裝飾紋樣的豐富多彩基本上集中體現在仕女圖、農耕圖、高士圖、史學人物形象圖,其中,史學人物形象裝飾紋樣尤為出色。以中國歷史人物為主題的裝飾紋樣,明代有“竹林七賢”“伯牙攜琴訪友”等圖。清代瓷繪圖形紋樣多選自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如《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西游記》中的“大圣鬧天”。此外,瓷繪圖案還有如“西廂記”“錢塘夢”“八仙過海”等為人熟知的中國民間小說場景或傳說人物。

清道光 斗彩荷塘鴛鴦紋臥足碗
纏枝、折紙紋、團紋、百花、皮球紋、過枝、開光、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都是明清時期瓷器紋樣的裝飾手法。我國明清時期的器物裝飾往往采用圖案化重疊的結構方法。這種結構最主要的好處是表面平整、結構規范、平穩且嚴密。在形態表現上,人們常采用花卉與草木圖案,以折枝或纏枝方式加以表示,用樹葉、花卉定位,以枝蔓相連接,并運用向心式、二方連貫、放射、四方連結、旋轉或循環等的處理方式,產生了統一而豐富多彩的裝飾效果。紋樣上主賓有序、主題明顯、對比強烈統一而又富于變化,頗有明朗、干凈的風格。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器物紋樣圖案結構多而繁復,但是密而不亂,密中有序。
陶瓷中的纏枝花卉構圖一般都密而滿,整個器體往往占滿裝飾花朵。纏枝紋在清代是比較普遍的紋樣,其形成主要采用四面連續或二方連續方式,將不同的花卉串連在一起,給人以不斷蔓延、延續的視覺效果。但和明代比較,清代纏枝紋的繪制手法更精細,布局也更豐富。
開放式結構是中國明清瓷器主要的裝飾方式之一。開放的樣式有方形、橢圓、菱形、扇面形等。開放式結構易于將連續的圖分割成單獨的部分,以重復的局部作為整體裝飾各個模型。開放式模型可靈活使用,以適當的密度結合更多的圖片,能夠產生節奏美,并具有很好的視覺效果。
中國畫式構圖。受中國畫的影響,明清時期瓷器的紋樣產生了很多具有中國畫特點的展開型結構。這種結構形式和傳統嚴密、規整的圖式結構相比,不同的地方是中國畫式構圖運用了傳統國畫筆法,呈現了一個極其不規則的布局,而且基本找不到圖案元素。以傳統國畫表現的方式,向左右延伸展開的紋飾,似乎是一幅傳統的中式水墨風景畫,藝術家的發揮余地比較大。
明清時期的陶瓷圖案表現形式、內涵及其美學價值,不但對中國現代陶瓷圖案的形式設計與創造具有重要的指導參考意義,而且為中國當代陶瓷美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特別是其耀眼多彩的裝飾手法,視覺效果突出。深入了解后,人們能夠看到明清時期主要的陶瓷圖案樣式具有時代性,并由此成為藝術領域的革新部分,其在中國的陶器歷史,已經確立了無法取代的地位。

黑白二方連續
文化首先必須是生活文化。“我們提倡對現代瓷器設計中傳統符號的保留與繼承,更呼吁在現代瓷器紋飾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符號的精髓。”這不僅是對歷史遺跡的保護,更是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文化的保護,還是對自身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守護。現代瓷器設計同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化。
本文所提到的這種傳承并不意味著拘泥傳統,如果在藝術中一味地追求“拿來主義”,就不能推陳出新,會造成中國現代陶瓷藝術發展的滯后。所以,對明清時期陶瓷裝飾圖案的繼承,并不只是對先前傳統藝術形態一成不變的模仿,而是將古老的藝術構成手段和形式重新應用到現代產品設計中去,這樣既能體現藝術思想,又能表達民族個性。我們應該重視對傳統的再創新。這個再創新就是在傳承理解的基礎上,以符合現代人審美觀念的設計理念,對明清的某些裝飾要素加以修改、提升與運用,使之具有現代特色。
明清時期的陶瓷紋樣豐富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對今天中國陶瓷美術發展的重要意義毋庸置疑。現代陶瓷紋樣圖案隨著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而蓬勃發展,其內涵也在不斷地變化,同時浸潤著豐富的歷史人文積淀。將明清時期陶瓷紋樣的精髓文化元素融入現代陶瓷藝術設計,對繼承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重鑄中華民族精神,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圖片均來自南京十竹齋拍賣有限公司2021—2022年拍賣圖錄。